看過美劇《廣告狂人》,你一定要住進這間酒店

2019年5月16日凌晨,著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在曼哈頓的家中逝世,享年102歲。

他的建築設計事務所主持的設計及遍及世界各地,包括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法國巴黎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美國搖滾名人堂、中國銀行總行和蘇州博物館等。

看過美劇《廣告狂人》,你一定要住進這間酒店

《紐約時報》這樣評價到:他擅長以三角形、圓形和方形等簡單幾何形狀佈局為基礎,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我第一次去香港時對於外觀酷似竹子的中銀大廈頗為不解。後來聽說,作為該建築設計師的貝聿銘其實部分吸收了風水先生的一些說法,他試圖把大樓暗喻成充滿希望的春筍。

曼哈頓中城的Four Seasons Hotel 也是他的一件作品。

如果說導演是電影的靈魂,那麼,毫無疑問,設計師則是建築物的靈魂。觀眾是電影的消費者,旅客則是建築物的消費者。

地理位置是旅客消費的重要考量標準之一。坐落於中城交通便利的公園大道和麥迪遜大道之間, 這間四季酒店佔盡了地理優勢, 是商旅客人特別喜歡的下榻之地。

人們消費可見的物理信息或物質有時產生的愉悅感甚至不如消費附著其上的歷史。奢侈品的魅力正在這裡。

四季酒店的客人自然還可以消費一下影視劇裡有關酒店周邊的信息,後者賦予了一種人文氣息。而其中最為豐富的人為氣息則來自於麥迪遜大道。

看過美劇《廣告狂人》,你一定要住進這間酒店

關於麥迪遜大道,看過美劇《廣告狂人》的朋友估計都能理解它意味著什麼。60年代,美國廣告行業極度繁榮,而廣告顯然也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如今,四季酒店周邊被各個奢侈品品牌專賣店包裹著,彷彿是要吃定酒店的住客。

當然,酒店的客人未必都是有興趣購買奢侈品的,尤其是男性。他們更深厚的興趣是名與利,而非面子工程的包包與服裝。忽然想起9年前在北京前門與新世界酒店集團主席鄭志雯的一次兩人飯局,其間我詢問了她平時外出差是否會去逛街。她坦率承認自己沒有時間,她因為工作犧牲了女性的一些快樂,比如消費的快樂。

看過美劇《廣告狂人》,你一定要住進這間酒店

看過美劇《廣告狂人》,你一定要住進這間酒店

看過美劇《廣告狂人》,你一定要住進這間酒店

正如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提及的,住店客人對酒店房間內的空間與功能要求往往最為實際,也比較苛刻。住過香港酒店的朋友想必對空間都有產生敏感性需求。如同女人喜歡寬鬆裙,至少可以用一根腰帶獲得瘦身的滿足感。但是如果剛開始就套不進自己的身子,那麼這樣的連衣裙還是不買的好。

四季酒店內設的360 餘間客房與套房,不少房間可以俯瞰中央公園的景色。10月中旬,楓葉尚未完全泛黃,但是秋意漸濃。上午去公園散步,穿件襯衫都有家徒四壁的空與冷。好在有一大堆以中央公園為背景的電影的渲染,身上的寒意逐漸褪去,陽光彷彿一件袈裟披上,眼前的世界忽然平和起來。耳鼓裡滿是伍迪艾倫的絮絮叨叨,成長於布魯克林的伍迪·艾倫對中央公園情有獨鍾。從早期的電影《安妮·霍爾》《曼哈頓》《獨家新聞》,到後來的《無理之人》《咖啡公社》,老先生不厭其煩地藉助各種角度用鏡頭記錄了中央公園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象。

看過美劇《廣告狂人》,你一定要住進這間酒店

看過美劇《廣告狂人》,你一定要住進這間酒店

看過美劇《廣告狂人》,你一定要住進這間酒店

看過美劇《廣告狂人》,你一定要住進這間酒店

住四季酒店的客人可能更多的是商旅客人, 但並不妨礙他們是伍迪艾倫的粉絲。如果說公園大道附近的奢侈品在製造物質世界的誘惑的話,那麼,中央公園則是在試圖將人們從物質世界裡拉扯出來,然後丟進一個巨大的童話。

看過美劇《廣告狂人》,你一定要住進這間酒店

在四季酒店一樓用早餐的時候,我向服務生要了一杯每次必點的卡布。

卡布端上來的時候,杯口的拉花驚到我了,那不正是那則童話的縮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