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課上討論,學生表現讓我驚歎

顧城說“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是的,他的確很任性,性格如此,人生亦是如此。而對於《穆斯林的葬禮》中的人物來說,任性卻是一個奢侈的字眼,霍達為他們安排了悲劇的結局,按她自己說法,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淨化心靈。

《穆斯林的葬禮》課上討論,學生表現讓我驚歎

毫無意外,《穆斯林的葬禮》成為大家公認的經典,然而對於其中人物的評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韓子奇和梁冰玉之間的情感,如何看待?他們之間是真愛嗎?

一節課的時間,學生展示了自己的觀點。其中一個學生表現尤為出色。他認為梁冰玉對韓子奇的愛是真愛,而韓子奇對梁冰玉並非真愛。其中,梁冰玉對韓子奇的愛是真愛,這是毋庸置疑的,而韓子奇對梁冰玉並非真愛,學生是這樣解釋的:韓子奇是在收到老侯的信後得知自己的妻兒都已不在(雖然這不是事實),這對他來說打擊很大,自己的妻兒不在,意味著他將沒有屬於自己的家庭,所以他此時缺少強烈的歸屬感,他需要重新尋找自己的歸屬感,所以他自然而然和梁冰玉結合,但是這種結合並非真愛,而且從後面的選擇中(韓子奇選擇了玉,而沒有選擇梁冰玉)也可以看出來。

《穆斯林的葬禮》課上討論,學生表現讓我驚歎


首先,這位學生有自我的觀點。暫且不論觀點的對與錯,何況對於文學作品的解讀,沒有對錯之分。他認為,梁冰玉對韓子奇的愛是真愛,而韓子奇對梁冰玉並非真愛。

其次,對於觀點的表達,清晰而有邏輯。從老侯的一封信談起,接著他能深入韓子奇的心理,從歸屬感的角度分析他對梁冰玉的愛,從而說明這種愛並非真愛,並且用後面的事件加以證明。說實話,我們不能否認這種心理,的確有這樣的可能性存在。


《穆斯林的葬禮》課上討論,學生表現讓我驚歎

這位學生觀點的新穎和表達的清晰,是很多同學所不能及的,讓我驚歎!


我們說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為了培養人。然而培養什麼樣的人?培養有思想有文化有素質的人。文化素質我們先暫且不談,那什麼是有思想?這位學生的表現就是有思想。但我們的教育仍然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我們教育出來的學生是批量生產流水線上出來的,他們有著同樣的乖巧懂事,有著同樣的對於中考高考的希冀,有著同樣的內斂含蓄……他們有著太多無數的同樣。作為教育者,我們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觀點,但目前的教育缺乏有觀點有思想的人,更缺乏敢於表達自我觀點的人,缺乏能夠清晰表達自我的人。

《穆斯林的葬禮》課上討論,學生表現讓我驚歎

想想我們這一代的教育。說實話,上學時的我就是那個不愛表達自我的人,羞於發言,不敢說話。而我,不止一個,全班,全校,全國,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樣。但是,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能夠有自己的觀點,並且敢於表達自我,真正做一個有思想有內涵的高質量的社會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