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梁啟超: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這篇慷慨激昂的文章是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的片段,其中對少年的期盼,不由多說。

梁啟超於1873年出生在廣東新會的士紳家庭,自幼接受傳統的儒家教育,讀四書五經,練習八股文。12歲便中秀才,這讓家庭對他抱有很大的希望,於是對他愈加嚴格,整天鑽研八股文。

梁啟超: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1885年,梁啟超在廣州學海堂讀書,學習漢學。相較於八股文,這裡的學習更要求旁徵博引,更加活潑。這使梁啟超產生了“棄帖拓之志”。

1889年,梁啟超參加鄉試,名列第八,於此他的官路便可暢運亨通,但由於當時列強欺辱中國,國力衰退。梁啟超逐漸走上救國救民之路。次年,梁啟超結識康有為,深被康有為的革新主張所折服,便拜入康有為門下,走上了變法革新道路。

梁啟超: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圖為康有為

1895年,因清廷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康梁便組織公車上書,要求實行拒合、遷都、變法的主張。從而揭開維新運動的序幕。康有為創辦《萬國公報》,梁啟超為主筆,宣傳西學,取得很大成果。變法失敗後,梁啟超逃亡日本,繼續進行改良之路,與同盟會進行論戰。

1911年,袁世凱組責任內閣,任梁啟超為法部次官,對此,梁啟超很是欣慰。1912年,梁啟超回國,組建民主黨與國民黨抗衡。不久袁世凱取消國會,並簽訂二十一條,梁啟超便加入護國運動,進行反袁。

梁啟超: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不久加入段祺瑞政府,在政治的漩渦中,梁啟超很是失意。便結束從政生涯,進行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學術運動。1929年逝世。

自此,梁啟超結束他的傳奇一生,其中功過只能由後人評價。但在教育孩子上,小編認為梁啟超無人能敵,梁啟超生有九子。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