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10、聯想

錢學森生前有一句名言,稱之謂錢學森之問:中國為什麼出不了大師?

多年來,歐美是產出大師的集中地,鄰居日本也層出不窮,而中國確實落伍了。帶著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好久。

我想到了達芬奇教育學生習作的故事,大師的第一堂課是先叫學生畫一千個雞蛋,這不是荒唐,恰恰說明大師懂得基本功訓練的重要。一個人基本功訓練的紮實程度是成才的最關鍵因素,日積月累,才能量變到質變,厚積薄發,德國人的工匠精神正是基本功紮實的集中體現。而我們周圍有多少人能認識到這一點並肯下苦工呢?

我不由地聯想到了原創,它才是創新的精髓。很多人,包括一些高級知識分子,遇到問題總是愛查資料,然後下載,據為己有,這也算是論文和成果?我最近看到蘭州大學馬天瓊女生,蟄伏七年,堅持新材料研究,成功後才申報畢業論文深受感動,中國太需要這樣的人才了。

我不由地想起了丁肇中大師實驗室的故事。在關鍵實驗階段,大師都是吃住實驗室,有一次大師為觀察粒子運動,七天七夜坐在實驗臺旁,唯恐新新粒子稍縱即逝,這需要多麼堅強意志和毅力啊!搞原創,是走前人未走過的路,是一個艱苦卓絕的勞動,它需要靜下心,沉下去,心無旁騖付出艱苦勞動,這不正是我們缺少的東西嗎?

我不由地想起了我們的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是我們社會的短板,這點誰都清楚。都想剽竊,都想抄捷徑誰還會付出巨大勞動?

我不由地想起了我們的社會大環境。一個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社會,人人奔著錢、官目標,很多人才每天把精力用到鑽營上,這是社會資源的多大浪費啊!

我不由地想到我們的教育體制。在高考指揮棒下,中學階段孩子們尚能努力學習,一到大學,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磨去了多少孩子人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

不想了,現階段我們還不到出大師的時候。

2019年9月25日

(本篇和範文9《學習就是一場馬拉松賽跑》申請頭條徵文參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