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文中照片均為“黑白的觸動”作者所攝,版權所有,未經允許,嚴禁盜用!


在“河南博物院”一文中,給大家介紹了河南博物院的主體建築仿造的是元代的古觀星臺。古觀星臺是元代由天文學家郭守敬主持建造的,建於1276年到1280年,是為了完成元世祖忽必烈提議的“四海測驗”而建的27個觀測臺之一,為後來《授時歷》的編制做出了貢獻。

觀星臺位於鄭州登封市,這裡還有名揚天下的少林寺、嵩陽書院和中嶽嵩山等名勝古蹟,古寺古塔數不勝數,一起構成了“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不僅彰顯了古代建築技藝的精湛,也為現代建築設計提供了靈感。除了仿古觀星臺的博物院,鄭州的新地標——“大玉米”,也是模仿了登封太室山上的嵩嶽寺塔。

(登封嵩嶽寺塔:建於北魏時期)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鄭州“大玉米”)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今天的文章,將帶大家逛逛鄭州,你會領略到嵩山少林的氣派古老,也會感受到摩天大樓的時尚新潮。

(少林所在地——登封少室山 | 圖為站在太室山登封臺拍攝)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地標

鄭州有句話叫“沒到二七塔,等於沒來過鄭州”。

可見,“二七塔”是鄭州人民心目中當仁不讓的地標。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二七塔”能夠作為鄭州的地標,首先在於其紀念意義。

“二七塔”全稱“鄭州二七大罷工紀念塔”,是為了紀念發生於1923年2月7日的京漢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而修建的。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普樂園(現二七紀念堂)舉行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遭到了反動軍閥吳佩孚的鎮壓,為抗議軍閥暴行,總工會決定舉行罷工。2月4日總罷工從鄭州開始,全線所有客貨車一律停開,長達千餘公里的京漢線陷於癱瘓。2月7日罷工慘遭鎮壓,林祥謙、施洋等罷工領導人英勇就義。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緬懷先烈,繼承和發揚京漢鐵路工人精神,鄭州市人民政府建造了二七廣場,並於1953年在廣場中建造六角形木質塔一座,1971年,在木質塔原址重建五角聯體雙塔,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二七塔。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如今塔內是鄭州二七紀念館,館中陳列有京漢鐵路大罷工的圖文資料和文物,可以從中瞭解那一段歷史。

(京漢鐵路大罷工中就義的烈士高斌)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京漢鐵路工人罷工信號——三頭汽笛)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二七塔”能夠作為鄭州的地標,其次在於其地理位置。

二七塔所在的二七廣場位於鄭州中心的繁華商業區,是展示河南對外開放形象的窗口,這裡東臨歷史悠久的商代遺址,西依鄭州火車站,南靠著名的百年德化步行街,北有人民公園,是本地人休閒娛樂和外地人遊覽的必到之處。

(二七廣場周圍商鋪林立)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北面不遠處的人民公園鮮花正盛,環境怡人)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二七廣場還是河南公路零距離起點,廣場中有一副地圖,以鄭州京漢總工會為中心,繪有北起長辛店、南至漢口鐵路的沿線地名,再現了1923年以鄭州為中心的京漢鐵路和沿線主要城市區域。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二七塔”能夠作為鄭州的地標,再次在於其造型獨特。

二七塔共有14層,寓意“二七”,登上塔頂,可以俯瞰市容風貌。

塔平面呈兩個五角並聯結構,集亭臺樓閣各種建築形式和功能與一體,是一種獨特的連體仿古建築,從東西方向看為單塔,從南北方向看則為雙塔。

(東西方向觀塔)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南北方向觀塔)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塔基座為三層花崗岩圍欄,周圍有閱臺環繞,塔每層設仿古飛簷挑角,用綠色琉璃瓦覆頂,塔頂鐘樓設有六面大鐘,整點報時演奏《東方紅》,鐘樓頂端是旗杆,上置紅色五星。

(夜色中不同角度的二七塔:入夜後周圍的建築雖有燈光,但二七塔的紅光最為亮眼)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1954年,河南省省會由開封遷至鄭州,曾經的小縣城發展成瞭如今的大都市,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動輒一、二百米的高度,雖然取代不了二七塔在鄭州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但也代表了鄭州日新月異的發展勢頭,成為了鄭州的新地標,其中被人們親切稱呼為“大玉米”的如意湖會展賓館,吸引著眾多的遊客。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如意湖位於鄭東新區CBD中央公園中心,由兩座環形“城市”通過運河連接,構成了一個象徵吉祥和諧的巨型“如意”。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如意湖周圍分佈著三大建築——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河南藝術中心和鄭州會展賓館,這些建築的設計靈感大都來自於河南出土文物陶壎、石排蕭、骨笛,是古代中原文化與現代建築藝術的完美結合。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湖畔有親水平臺和木棧道,棧道上等距分佈著許多花崗岩石柱,每根石柱都“戴著”一頂代表不同時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帽子,寓意“多元文化,相融共生”。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白天可以沿著環湖棧道觀賞湖中的游魚,湖岸邊林木成蔭,建築飄逸流動,清澈的湖水倒映著鱗次櫛比的高層樓群,景色令人心醉。

夜晚燈火輝煌,“大玉米”紅光滿面,周圍的“骨笛”、“陶勳”、“排簫”金光閃閃,如意湖中波光粼粼,美不勝收。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少林

鄭州市區西南約70公里處是登封市(鄭州所轄縣級市),少林寺就位於這裡,具體地說,少林寺坐落在登封嵩山之少室山的茂密叢林中,因此叫作“少林寺”。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天下功夫出少林”,這座無數次出現在武俠小說和電影中的武林聖地讓人無限遐想,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全國的《少林寺》更讓不少那時的青年勵志獻身武學。

(少林寺門前的武僧)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少林寺武館前的功夫雕塑)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此外,少林寺還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元宏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北魏孝昌三年(527年),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三年從南天竺來到少林寺,面壁九年,首創禪宗,影響極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一致認定為“禪宗祖庭”。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初祖庵:位於少林寺西北約一公里的小山丘上,始建於1125年,是宋代人為紀念初祖達摩面壁而修建的,又稱“面壁庵”)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然而不巧的是,疫情期間,少林景區中的初祖庵、少林寺等寺廟都沒有開放,緊閉的大門前古柏森森,遊人寥寥。

(少林寺常住院:門額上的“少林寺”是康熙皇帝御書)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少林寺外桃花正盛)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平日裡會有武術表演的武館和拳壇,也是空無一人。只好看看其他的景觀,等疫情結束,有機會再來一次吧。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少林寺常住院對面是十方禪院,始建於明代正德七年(1512年),用來接待雲遊少林寺的十方僧人,是十方僧眾瞻仰古剎少林,朝拜禪宗祖庭,禮佛演武聚居之地。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少林寺另一處聖地是塔林,位於寺院西300米處,是少林寺歷代高僧安息的墓地。這裡共有從唐代到現代的248座佛塔,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建塔時間最長的一座塔林,被譽為“古塔藝術博物館”。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塔林不遠處可以乘坐嵩楊隧道前往煉魔臺和二祖庵。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二祖庵位於少室山缽盂峰頂,與北面的初祖庵相對,也被稱為“南庵”。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據傳,禪宗二祖慧可曾在建業(今南京)與初祖達摩和梁武帝蕭衍論佛,他傲氣十足,極不謙虛,後在神人的點撥下,識破了達摩的祖師身份,便歷盡千辛萬苦,追隨達摩到長江邊,並最終想方設法渡過長江,追到少林寺。達摩在少林嵩山五乳峰上的洞裡面壁坐禪,並不理會慧可,說除非天降紅雪,否則不予傳法。為追求達摩祖師學法,慧可毫不猶豫地抽出隨身攜帶的戒刀,向左臂砍去,雪中斷臂以明志。這就是立雪斷臂的故事。

二祖慧可立雪斷臂後到缽盂峰頂養傷修煉,後寺僧為紀念二祖慧可而建此庵。

二祖庵往南約500米處是煉魔臺,二祖慧可正是在此處養傷,故又稱“養臂臺”。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站在煉魔臺上,可以遠眺少室山風光,也可以俯瞰少林寺和塔林,風景非常優美。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在少室山五乳峰封頂下十多米處,有一個天然的石洞,初祖達摩就在此洞中面壁九年,因此稱為“達摩洞”。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五乳峰頂有一座高大的漢白玉達摩像,是1995年由數百名佛教徒捐資修建的。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太室

嵩山是五嶽之中嶽,分為太室山和少室山。上面介紹的少林寺位於少室山,我們接下來要去的是少室山東面的太室山。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嵩山之所以被稱為“中嶽”,是因為西周時,周文王第四個兒子周公姬旦在登封壘土圭、立木表測量日影,定出了二十四節氣,確立了嵩山居天地之中的歷史地位,“中國”、“中原”、“中州”皆緣於此。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東漢時,朝廷在嵩山創建了太室闕、少室闕和啟母闕,這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禮制建築。

北魏時,朝廷在太室山上建造離宮(後來的嵩嶽寺)並修建一座佛塔——大名鼎鼎的嵩嶽寺塔,被譽為“華夏第一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十二邊形磚砌佛塔。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唐朝時,武則天在太室山上登壇封禪(“登封”名稱就是來源於此),尊嶽神天中王為“神嶽天中皇帝”。

(武則天封禪所在的登封臺,毀於北宋政和年間,現僅存遺址)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北宋時,朝廷重修嵩陽觀,賜院額“嵩陽書院”,名儒司馬光、范仲淹、程顥、朱熹等相繼到此講學,使之聲名大振,後成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太室之旅,就從山腳下的嵩陽書院開始吧。

嵩陽書院位於嵩山之陽,原名嵩陽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北宋時更名嵩陽書院。這裡是中國古代的最高學府,也是程朱理學的策源地和傳播中心。司馬光的鉅著《資治通鑑》第9卷至第21卷就是在嵩陽書院完成的。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程門立雪”的故事也發生在嵩陽書院。

北宋時,書生楊時來書院拜見程頤,他在窗戶外看見老師在屋子裡睡著了,不忍心打擾,就站在門外邊,靜靜地等老師醒過來,這時,天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楊時沒有走,而是在雪中站立著,直到雪已經下了一尺厚,這時他的老師醒了過來,他才走進屋內。後來楊時成為了天下有名的大學者。

二祖慧可在西邊的少室山上“立雪斷臂”,儒生楊時在東邊的太室山上“程門立雪”,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嵩山雪大,冬天來的時候多穿點......

這些故事同時也告訴我們: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嵩陽書院在明末時毀於兵火,後歷經多次增建修補,目前書院保持著清代的格局,由高山仰止牌坊、先聖殿、講堂、道統祠和藏書樓五進院落組成,其中還珍藏著一些珍貴的文物。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中嶽嵩陽寺倫統碑:立於東魏孝靜帝天平二年(535年),記述了嵩陽寺生禪師造塔之事,規整大方,雕工精美,佈局勻稱,是中原石刻藝術的上乘之作。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大唐碑:刻立於唐天寶三年(744年),碑制宏大,雕刻精美,有“中原碑王”之稱。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除了碑刻,書院中還有兩株古柏讓人稱奇。

據說原來有古柏三株,西漢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遊嵩嶽時,見柏樹高大茂盛,遂封為“大將軍”,“二將軍”和“三將軍”。大將軍樹冠濃密寬厚,猶如一柄大傘遮掩晴空;二將軍樹皮斑駁,老態龍鍾,卻生機旺盛,虯枝挺拔;三將軍柏毀於明末。

經專家鑑定,將軍柏樹齡有4500年,是中國現存最古最大的柏樹。

(大將軍柏)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二將軍柏)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出了嵩陽書院,從東側山路開始爬山,一路上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豐富。

(巖壁石刻處處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奇松怪石遍地生)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老母洞是第一處人文景觀,又稱“老君洞”,是唐代女道士潘師正所鑿,她在此隱居20多年。這裡曾供奉著太上老君,後來又敬奉無極老母,被當地百姓稱為老母洞。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再往上爬,來到了峻極宮,高臺兩進院落中有數孔石洞,房舍五間,其中供奉著無極老母的雕塑。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峻極宮也被當地百姓稱為“石船”,是因為宮後有一塊巨石形如舟船,這是山體在快速隆升時發生崩塌,巖塊掉落形成的。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距今約25億年前,地球大部分地區發生了名為“嵩陽運動”的地質運動,這是劃分太古宙與元古代的界限,是我國的地質學家張伯聲於1951年在嵩山南坡發現並命名。可見,嵩山的形成是對地球演變過程的見證。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距今25億年的嵩陽運動、距今18億年的中嶽運動和距今8億年的少林運動等地質運動共同型塑了今天的嵩山)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中嶽行宮:中嶽大帝巡察時的行宮,被稱為“小中嶽廟”。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中嶽行宮後,爬過天梯,來到了三皇口。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這裡已接近峰頂,視野開闊,可以向西眺望少室山。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三皇口東南四百米處是二仙洞,又稱“嵩陽洞天”,這裡三面環高崖,一面臨險壑,相傳商朝初期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和叔齊在此修仙,後人便建廟祭祀。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此處還有一奇觀:一塊攀附在山體上的巨石形似人臉,同伴說它像佛臉,我看像大鬍子、高鼻樑的老外。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還有形態各異的松樹,

有的像鳥: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有的像黃山迎客松: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黃山迎客松)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過了二仙洞是白鶴觀,相傳這裡是東周靈王洩心太子晉修煉30年騎鶴昇天的地方。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再往上,來到了登封臺,如前所述,這裡已然頹圮,徒留殘破的基底和零落的構件。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登封臺周圍樹木繁盛,偶有小鳥停在枝頭,觀望下一步的落腳點,古代皇帝祭天祭地的場所,視野自是極為開闊。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登封臺上俯瞰太室山)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登封臺上遠眺少室山)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終於來到了太室山主峰——峻極峰。

峻極峰得名於《詩經》對嵩山的描述:“嵩高維嶽,峻極於天”,這裡海拔1492米,是太室山的最高峰,嵩山的第二高峰,少室山的連天峰海拔1512米,為嵩山最高,但峻極峰卻是嵩山的主峰,因為除了武則天到此封禪,乾隆帝曾遊歷此峰並賦詩立碑(峻極峰因此又被稱為“御碑峰”),范仲淹曾寫道:“不來峻極遊,何能小天下”。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現在的峻極峰上已看不到御碑,只有兀立的亂石和一塊標記海拔的碑刻,但站在峰頂倚石俯瞰,腳下峰壑開綻,崚嶒參差,一覽眾山小的氣勢讓我覺得不虛此行。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登高望遠後,從西線下山,一路上仍有好多景觀。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法王寺: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比白馬寺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是我國最早的佛寺之一;四周綠樹環繞,溪水潺潺,是登封八景之“嵩門待月”所在,被譽為“嵩山第一勝地”。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寺中最有名的建築是法王寺塔,這座古塔建於盛唐,是唐代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優美的古塔,塔身上下收小,整體呈梭形,簷端連成柔和的弧線,體現了唐代藝術家高度的審美能力。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法王寺西側不遠處是嵩嶽寺,始建於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年),原是宣武帝的離宮,後改為佛寺。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嵩嶽寺最有名的仍是一座塔——嵩嶽寺塔,建於北魏正光四年(523年),這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體建築,被譽為“華夏第一塔”。該塔剛勁雄偉,輕快秀麗,不僅美觀,而且精巧,歷經1500多年的風雨侵蝕仍巍然屹立,充分證明了中國古代建築工藝的高超。

“天下功夫出少林”,也許五一少林寺還不開,但鄭州還是值得一遊


從嵩嶽寺出來,已接近太室山的山腳,也到達了鄭州之旅的尾聲。

有些遺憾,沒有見識到少林功夫(疫情原因),沒有領略到少室山三皇寨風光(行程原因),所以我想以後會再來一次。

馬上就是“五一”了,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假期打算來鄭州旅行的朋友一些參考,少林寺等寺廟也許還不會開放,但是鄭州還有以上諸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