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仔豬、母豬生產性能,三線告急,養活一頭豬,為何這麼難?

豬價上天的時代,闖過了非洲豬瘟卻把利潤丟在母豬性能上,恐怕是養豬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2020年的豬市,全行業都是普遍看好的,認為有豬就有錢,只要不發非瘟就可以躺著賺錢,然而事實上,在這個有豬就賺錢的時代,豬場生產成績依舊天壤之別。


很多養豬人說,“不發瘟就發財”,的確沒錯。防住非瘟是保證賺錢的基本條件之一。但是在如今前所未有的高豬價時期,養豬人僅僅滿足於把豬養活的水平嗎?不誇張地說,也許再過幾十年都不會有如此利潤豐厚的時期了。那麼養豬人為何不把養殖和防疫工作做到儘可能完美呢?多養活一頭小豬就是幾千元的收益,放到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所以不但要重視防控非瘟,整個豬場的母仔豬生產性能也要重視起來。非洲豬瘟給中國養豬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整個母仔豬產能體系造成了重大影響,既造成了母豬供應緊缺,又導致能繁母豬繁殖性能大幅下降。而如何儘可能保障母豬的生產性能是當前豬場面臨的難題。

豬價、仔豬、母豬生產性能,三線告急,養活一頭豬,為何這麼難?

根據農財寶典記者對數家豬場的電話調研,當前母豬繁殖性能差異明顯,有較大不穩定性。

2020年母豬整體質量下滑?

從農業農村部數據看,能繁母豬存欄數2019年9月下降至最低點,同比降幅達38.9%,而後逐漸回升。按照統計局數據,2020年一季度末能繁殖母豬存欄達到3381萬頭,比2019年四季度末增長9.8%。但行業仍面臨優質母豬匱乏的困境。

豬價、仔豬、母豬生產性能,三線告急,養活一頭豬,為何這麼難?

能繁母豬存欄數觸底後,逐漸回升。

非瘟引發一串連鎖反應,從種豬產能的削減開始,行至中局市場缺口顯現、價格暴漲,再到需求和利潤刺激下采取各種方法迅速增加供應,非洲豬瘟對產能帶來的潛在影響將比表面上的母豬存欄增減更加深遠。

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對種豬產業影響最大的是國家生豬遺傳改良計劃的有效實施,影響國家和區域層面聯合育種的發展進程。育種操作層面對於選種選配影響較大,部分優秀種質資源存在丟失的可能,導致祖代、父母代種豬性能退化,最終傳到到商品群,表現為經濟性狀(PSY/料肉比等)的下降,生產成本的提高。

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下,種豬一方面過度的雜交、回交,另一方面選育率大幅上升,淘汰率大幅下降,較劣性狀與優質性狀混雜,其結果將導致母豬群雜合度高,整體生產性能的下降難以避免。近期已有豬場反映能繁母豬在後備培育階段容易出現肥胖的情況,導致發情不明顯、配種階段成功率低、返情率高等問題;同時,骨骼發育較差,容易出現肢蹄病,泌乳質量差、產程長;後代仔豬階段性狀不穩定,免疫應答水平不穩定,成活率不高。


業內多位專家曾表示,我國過去十年的育種工作可能因此付諸東流。在《農財智庫2020種豬調研報告》中,有 72.73% 的種豬企業認為,育種工作在此番過後要重新開始做;51.06%的種豬場認為種豬基因會變得混亂;46.81% 的種豬場認為將導致種豬生產能力的降低。

因種源缺乏,很多豬場採用育肥三元母豬留種。有的養戶表示,三元母豬在發情率、產仔數等方面都比二元母豬差,三元母豬綜合繁殖效率比二元母豬下降15%左右,也是當前必須關注的問題。

穩產關鍵期,母仔豬反而面臨更大的疾病壓力?

廣東某國家核心育種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受各種因素影響,結合料肉比等其他性能來計算,2020年一些母豬後代造肉成本將增加30%-40%,很多母豬平均比正常年份少產2頭仔豬。當然,在當前高豬價的時期,這些看起來問題不大,預計在豬價13元以上都有利潤空間,但如果能提升經濟效益又何樂而不為呢?

豬價、仔豬、母豬生產性能,三線告急,養活一頭豬,為何這麼難?

母豬少,母豬質量下滑,母仔豬疾病壓力大,是2020年養殖戶面臨的普遍現狀。

步入2020年,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禽生產工作形勢無疑比往年更加複雜嚴峻。北京農學院動物醫學院教授任曉明告訴記者,“就各方反饋情況分析,當前流行豬病主要有三種表現明顯。首先是仔豬腹瀉,尤其在產房發生情況比較嚴重,慢者產後3-5天發病,快者產後當天就有腹瀉情況,在當前春季南北方均有發生,而且北方比南方嚴重。其次疑似偽狂犬病例時有發生,還有細菌性感染疾病發生率增高”。

寧波綠康源技術總監潘光華也告訴記者,目前豬場產房乳豬腹瀉和斷奶仔豬腹瀉的問題在春季較為嚴重。而回顧去年曆史,隨著氣溫回暖,非瘟豬瘟疫情反彈的壓力也非常之大。

山東農業大學劉思當教授就認為,當前高致病性流行性腹瀉的防控難,其中一點原因就是,仔豬主要通過免疫的母豬獲得保護,所以防控的效果取決於母豬。而部分豬場後備豬和一胎母豬的免疫效果不紮實。

同樣針對當前母仔豬的健康管理,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自逵認為豬場採取的過度的生物安全防控,打破了環境中微生物互相牽制的平衡,可能致使支原體感染和其它病毒性疾病全面發作,不僅不會使得疫病降低,反而帶來巨大壓力。劉自逵預計,自今年4月份起,從南到北,隨著高溫、高溼(雨季)的來臨,豬瘟、偽狂犬、腹瀉(特別是病毒性腹瀉和寄生蟲性腹瀉)、圓環病毒病,包括後備母豬的細小病毒病、乙型腦炎等都容易爆發,而細菌性疾病如支原體病將在非瘟爆發後最先在豬場發作。

“多生、少死、快長”,需要以營養為基礎的決戰方案

母豬少,母豬質量下滑,母仔豬疾病壓力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多生、少死、快長”再次成了決戰關鍵。在種豬基因優勢無法保障的情況下,營養就成為當前針對後備母豬尤其是三元母豬的整體解決方案中最重要的環節。營養能夠加強豬的非特異性免疫,與動保藥品的特異性免疫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大的有效免疫效果,間接降低非洲豬瘟病毒的感染壓力。

農財寶典記者經過調研,2020年生豬業復產穩產,首先仍然是儘可能挑選優質種豬。其次是生產管理。當前防控非瘟的同時,豬價高位運行,越來越多的豬企窮盡一切手段防住非瘟來提高產能。據調研,有90.91%的豬場在生物安全硬件方面投入,有70.45%的豬場大力投入洗消、中獸藥、母仔豬保健、繁殖相關激素產品的比例分別為29.55%、22.73%、15.91%。

母仔豬保健方面,營養是整套解決方案的基礎。華南農業大學張永亮教授認為,近年來動物疫病發生的嚴峻形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營養是其中因素之一,動物所需營養物質40餘種,目前所採用的營養標準是獲得最大生產能力的最小營養需求,並不能完全滿足其需求。據瞭解,廣西某豬場委託飼料公司加工專用母豬料,除了補充合理的氨基酸、維生素、能量等,還提高了纖維素含量。

營養對防控非瘟很關鍵,營養供應長期處於維持正常的代謝水平之下,會導致淋巴器官萎縮、免疫系統功能下降,對病原易感,疫病復發等後果。正業生物大區技術總監張建磊認為,營養對免疫功能影響的途徑有以下幾點:1)影響免疫系統早期發育,如VA、VB、鐵、硒、亞油酸等;2)支持淋巴細胞的合成;如蘇氨酸的缺乏會抑制免疫球蛋白及T、B淋巴細胞的產生;3)通過與細胞內受體的結合從而對白細胞產生直接調控,起到抗炎症、抗病毒作用;4)通過影響內分泌系統而間接影響免疫功能。
豬場可以通過科學的整體方案來實現養豬多生、少死、快長,最大可能突破當前母豬基因問題、疾病壓力的天花板。改良豬種和母豬料營養搭配,達到仔豬“多生”的目的;通過動保、設備和加強管理,讓仔豬平穩度過風險最大的保育階段,減少仔豬死亡,達到“少死”的目的;通過加強營養,在提高免疫應答水平的基礎上平衡料肉比,讓仔豬早出欄,“快長”多賺錢。

穩產的前提是要有母豬,2019年是要讓母豬活著、能繁;2020年要追求母豬活得好、高繁。只要價格撐得住,安全生產有保證,即便非瘟病毒在大環境中長期存在,豬場仍能兼顧安全和效益,抓住機遇發展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