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式造假啟示:急於求成終將被反噬

瑞幸式造假啟示:急於求成終將被反噬

01 虧損不是原罪,造假才是


最近處在輿論漩渦上的瑞幸,被很多財經媒體人稱為又一個安然。

就像瑞幸沒爆出問題之前,有不少媒體都在吹捧,一出了事,不少人又開始急於撇清關係。

從資本的角度,瑞幸顯然犯了大忌,觸碰了底線,雖然虧損的事實也會讓資本反感,但顯然比不過造假。

對於企業而言,虧損不是原罪,包裝自己也不是原罪,造假才是。

瑞幸這一次甚至還產生了一個詞,瑞幸式造假,指的是先被做空機構指出財務造假,最後自曝確有其事的造假。

海通國際甚至直接提出,瑞幸事件再一次向全美和全世界驗證他們每天都想證明的問題——中國公司的數據有問題。

有人稱,瑞幸是引爆了身上的炸彈,卻讓所有中概股陪葬了。

果不其然,最近,跟誰學、愛奇藝最近也接連被機構做空,巧合的是,做空的原因也都是質疑財務數據造假,陷入輿論風波。

回到瑞幸,可能的結局是什麼?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後續可能會有三種走向:第一瑞幸咖啡將遭遇集體訴訟;第二瑞幸咖啡的相關負責人,不僅僅是目前拋出來的幾個,都將面臨被刑事調查,甚至起訴判刑的可能。第三,瑞幸咖啡或將被強制退市,就像之前的安然一樣。

在這個關頭下,被爆出財務造假這麼嚴重的事,退一步說,就算是各路董事長神通廣大,能東拼西湊臨時過得了資本這一關,但長久來看,對品牌信譽度而言無疑是較大的打擊。

雖然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瑞幸用宜家的價格,提供了跟星巴克差不多的產品,一己之力拉低國人對咖啡的心理價格,實在沒有理由說瑞幸的壞話。

而且,畢竟公司的服務還是一切正常,所以,該用的1.9折優惠券還得用,該薅的羊毛還得薅。有人還戲謔:從前能1.9折買瑞幸,現在還能1.9折買瑞幸。

但這不代表一切如常。

要注意的是,任何一個靠販賣信息不對稱的行業,一旦出現信任危機,就好比出現一個汙點。

不管是to B的加盟業務,還是to C的服務業務,在財務上出現誠信問題,就會引起更多人的質疑,而且質疑的心理會蔓延到更多方面。

如果是加盟商,會質疑總部宣傳的銷售數據是否也存在水分,如果是消費者,則會質疑咖啡產品上是否也存在偷工減料。

基本都是連帶的,而且這種質疑心態還會長期存在。

短期內,企業就算有再逆天的話術,再強大的危機公關,也無法逆轉這個看不見的事實。


瑞幸式造假啟示:急於求成終將被反噬

02 要水到渠成,而不是急於求成


說到底,企業造假的原因,除了討資本青睞,也就是維穩以外,更重要的還是為自己的野心服務。

如果安分守己,踏踏實實守著一個或有限幾個業務做好,雖然收回成本的時間長一些,但風險更低,另一方面也是對投資人負責任,把投資人的錢當錢。

但總有一些公司嫌棄這樣來錢太慢,總要搞出更多業務吸引投資,瑞幸的咖啡業務還沒賺錢,就瘋狂開設了幾千家門店,又開始盯上更容易賠錢的自動售賣機。

就像當初樂視的賈布斯、暴風的馮雷一樣,在基本業務還沒迎來突破,變現模式還有待考量的時候,就妄想進入下一步更難的領域發展。

要麼畫生態,要麼提前進入巨頭模式,而且一盤就想盤個大的。

沒有大公司的命,卻得了大公司的病。

很多更是放開手腳,大搞業務擴張,甚至是與主業毫不相干的業務,比如搞多元化投資的貴人鳥、跨界金融又涉嫌傳銷的浪莎,最後都成了附加業務的犧牲者,生動演繹了什麼叫做自我打臉的行為藝術。

放到個人身上也是一樣,當積蓄不多、眼光不夠,卻總想著不斷投機實現暴富時,顧此失彼都算是好的,最普遍的情況還是全盤皆輸。

比如至少在我身邊,很少看到有人會單憑股市交易來實現身價躍遷的。

因為人是貪婪的,賺到了一點小錢以後,總還想靠同樣的手段賺更多的錢,但你又無法保證自己的眼光永遠是對的,更無法預料到未來會出現什麼黑天鵝。

太多人通過某次投機獲得的財富,早晚會在未來再還給股市。

就像一個朋友去年靠著買賣時機恰當(大部分還是靠運氣)在股市裡小賺一筆,打算在今年繼續投機賺錢。

信心滿滿在年前入手了一家看好的影視公司,可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疫情居然來了。

影院紛紛關停,影視股全部飄綠,原本打算短期套現的他,萬萬沒想到把自己給套進去了。

即使總有大V反覆強調投資要看公司的長期價值,但總有人還是會抱著投機的心理。

人性之弊,總是難以根除。

實際上,包括股票基金、指數基金、股市,高層都難以精準把控,更別說普通人,很容易就成了股市裡的韭菜。

我一直認為,無論是買房、炒股,還是在更多重大人生選擇面前,最理想的狀態,都應該是水到渠成,而非急於求成。

因為一個人的能力,還沒到足以匹配下一個野心的時候,過早的追求實現目的,享受下個階段的結果,是非常容易被結果反噬的。

03 腳踏實地的做事,並不是雞湯


有人異想天開,也有人腳踏實地。

最近,胡潤研究院公佈了一份榜單顯示,中公教育創始人李永新及其母親魯忠芳以910億元成為全球教育首富。


瑞幸式造假啟示:急於求成終將被反噬

李永新


連胡潤都表示:“很難想象全球教育領域最富有的,是做中國公務員考試培訓的。”

值得一提的是,考公機構已經將輔導英語出身的新東方甩在了身後。

其實這種現象並不奇怪,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今年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逼迫更多人考公考研,加上海外疫情嚴重,留學的語言考試只能拖延。

根據2020年國考招生簡章及國家公務員局的數據,2020年國考計劃招錄人數為24128人,通過報名資格審查人數審查為143.7萬人,競爭比例約為60:1,比往年都高,堪稱龐大的市場。

堅持把考公教育業務做好,隨著消費者數量有增無減,邊際成本遞減規律明顯,這個例子就很好的給我們展示了什麼才是一家成熟企業。

首先,主營業務一定是用戶剛需,獲客成本低,有足夠長的行業生命力而不是很短的風口週期,因為公司想要做大,主營業務必然要賺錢,長期下來能給自己提供足夠的造血能力,而不是一直要靠外界支撐。

其次,不會盲目切入自己看不懂、不瞭解、不擅長的業務領域。以金融、共享、無人經濟、幣圈等領域為代表,這些業務成本高、風險高,對外行是一點不友好。

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對於看不懂、不明白的領域,如果成本過高,儘量謹慎嘗試,更不要將全部賭注押在上面。

很多時候由於倖存者偏差以及信息不對稱,總讓人會以為自己是下一個幸運兒或是攪動行業的先驅,最終只不過是現實中又多了一個陪葬者而已。

第三,如果公司到了一定的規模階段,下一步,水到渠成的需要進行擴大或轉型發展時,對那些高成本的新領域嘗試一下也無妨。

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將新業務在內部慢慢孵化、逐漸摸索,同時自身的盈利仍要保持穩固,而不是上來就大肆宣揚、牛皮吹破天,最後讓投資人為你的夢想買單。

當然,對於還沒那麼強實力的小公司來說,真想多條賽道發展,還有一個好思路,那就是遷移到如今各種線上平臺,很多平臺由於做到了國民級別,對於各個行業也是足夠包容。

而且越早進入越好,各種行業人士進入,其實也是在卡生態位,比如在抖音上無論是賣水餃、賣口紅、賣樓房,都有他們各自的生態位,對準的也是不同圈層的消費者。

不是說抖音改變了這些人,而是用戶原本就有這樣的需求,各個領域的相關人士入駐快手抖音開啟主播生涯,是投入回報率高也是風險最低的行為。

而且與一眾新風口不同,直播聽起來雖然是個新領域,但成本低,零風險,做不好大不了就是刷臉丟個人而已,幾乎沒有損失,企業家還在乎這點面子的嘛?

畢竟,連主持人朱廣權都開始直播賣貨了,據說銷量還不錯,可能也是得益於其過往積累的人氣與口才。所以說,能夠獲得時間回饋的,以及最終在市場上得到穩定回報的,永遠還是腳踏實地的那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