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以疫情為契機,構建校園高科技安防長效機制

近日,在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校園內,安放了幾臺“校園衛生防疫一體機”。該一體機能利用人體紅外溫度熱成像技術快速刷臉測溫,並通過數據庫記錄每個學生體溫的變化,還可以刷校園卡自助領取口罩、酒精消毒棉片等防疫用品,此外還能利用紫外線對學習用品進行消毒。

“校園衛生防疫一體機”是由寧波市職教中心“創新創意”社團的學生們自主研發的。面對疫情,該校“雙創”社團的小創客們在社團指導教師李政的幫助下集思廣益,利用各種上線資源,通過遠程定製方式,短短半個月就將這臺設備生產出來。

寧波職教中心的小創客們發明防疫設備是寧波教育系統打好校園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縮影。在寧波教育系統,大家群策群力、上下聯動、緊鑼密鼓,合力守護校園安全。

日前,寧波市教育局第一時間下發《關於做好學校開學前熱成像測溫設備安裝工作的通知》,統一為寧波高校、直屬學校配備安裝熱成像人體測溫設備。此次配備覆蓋包括寧波高校、直屬學校的55所學校,共需配備安裝122個攝像頭、62個主機,為師生健康築起第一道安全防線。

早上7:30,在寧波鄞州區潘火實驗中學,後勤人員穿上一次性雨衣,開始對學校的教學樓、行政樓、會議室進行消毒。這所學校所有的準備,都是根據鄞州區教育局制定的《鄞州區教育系統春季開學前後防控新冠肺炎工作實施細則》(試行)流程來的。這個版本的《細則》包含隔離點運行指南、晨午檢流程圖、缺勤追蹤流程圖、應急處置工作流程圖等9份附件。

“一個細則9份附件,這些細化措施太有用了!這給我們學校的復學準備工作提供了非常明確的方向!”潘火實驗中學校長顏軍嶽告訴記者。

模擬開學疫情應急演練是復學準備的重要組成部分。3月21日上午,鄞州區教育局聯合區疾控中心等部門,在鄞州實驗中學進行了疫情防控應急演練,將工作細節落實到每個場景。鄞州區教育局對開學後的突發應急處置籌備已久,近期,該區將以桌面推演等形式,對各校進行應急處置演練培訓,確保全員特別是關鍵崗位人員掌握應急處置工作流程,增強應急能力。

隨著復學時間接近,北侖教育局通過搭建集“人臉識別+熱成像+實時監測”三功能於一體的立體長效校園安全監測網,切實保障復學後師生的健康安全。

據瞭解,3月初以來,北侖區校園疫情監測平臺正式投用,該區已形成了家庭、學校、醫院、監管部門四位一體有效聯動。此後,北侖區又繼續夯實校園“硬件”,穩步為全區中小學安裝高科技熱成像儀和人臉識別系統,實現師生、家長進出校門健康碼識別、人臉識別和體溫檢測同步完成,監測數據實時錄入校園疫情防控監測平臺,硬件軟件智能互聯。

3月23日,該系統在北侖區長江小學率先投用。長江小學校長沈佩峰介紹,在過去,學生在校時身體不舒服,往往要由教師打電話給家長,讓家長來學校接孩子回去治療。現在,熱成像儀一旦發現學生有發熱或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平臺將自動向學生監護人、校方、疾控部門等多方推送相關信息,通知家長接回孩子。“這加快了在校患病學生就醫的速度,同時也為學校和教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沈佩峰說。

如何“物盡其用”?北侖區積極探索該系統的長效應用機制,將疫情危機轉化為強化校園安全保障的契機。在疫情結束後,該系統還計劃將疫苗接種、口腔窩溝封閉、視力檢測等青少年醫療健康信息納入校園疫情監測平臺,為學生建立“一人一檔”,為校園常見病、傳染病等疾病健康宣教和預防治療提供數據支撐。

“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重於泰山。疫情對我們來說是一次警示,也是一種鞭策,更是進一步做好校園安全工作的推動力。”北侖區教育局局長王明良表示,近年來,北侖區積極探索科學高效的學生健康監測和安全保護體系,相信此次完善的、線上線下結合的立體防疫體系會更加長效地保障北侖學子的生命健康安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史望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