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編輯】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病毒,舊挑戰

2019年12月底,在幾家地方衛生機構報告了與中國中部城市武漢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有流行病學關聯的不明來源肺炎患者群集之後,全球注意力轉向了中國。當地衛生當局發現了一種新的冠狀病毒,暫時命名為2019-nCoV,這是三十年來第三次人畜共患病冠狀病毒跨物種感染人類,引起全球衛生關注。我國政府採取了非常措施,通過關閉市場和實施禁閉來控制疫情,首先在武漢,然後在中國其他城市。然而,感染數字每小時都在增加。目前該病已在全世界傳播,除中國外,還有多個國家出現病例,主要集中在東南亞,但也有美國和幾個歐洲國家出現病例。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應急委員會一致認為此次疫情符合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標準。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嚴重疫情的演變。

【徐編輯】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病毒,舊挑戰

隨著科學界共同努力更好地瞭解該病毒的起源、發病機制和傳播能力,一些關鍵問題仍然沒有答案。

關於該病毒的起源,最初認為蛇是2019-nCoV最有可能的動物宿主。最近,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與2019-nCoV最接近的基因組序列是來自蝙蝠的兩種冠狀病毒(88%的共享基因序列)。儘管與這些哺乳動物有聯繫,但有幾項事實表明,另一種尚未被發現的動物是蝙蝠和人類之間的中間宿主。

已發表的數據顯示,患者通常表現為輕微的呼吸道症狀和發燒,往往演變為肺炎。嚴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心臟損傷等併發症在我國已有報道,考慮到所有報告病例,病死率接近2%。對這些數字的解釋應當謹慎,因為感染和死亡的真實數字可能被低估了(輕度病例更有可能被低估,從而降低病死率)。

迄今為止,尚無針對2019-nCoV感染的特效抗病毒治療推薦。

【徐編輯】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病毒,舊挑戰

不僅在我國,在其他幾個國家也發生了人傳人。最近的報告估計,每個受感染的人會產生額外的1.4~3.9個病例,而且,為了控制疫情,60%以上的傳播應該被阻斷。有人指出,無症狀者是2019-nCoV感染的潛在傳播媒介,這是控制疫情的另一個挑戰。

自2020年1月23日起,我國在武漢實施了前所未有的全市範圍內的隔離,並擴展到鄰近的大多數城市,覆蓋了5000多萬人口。然而,這些干預措施引起了人們對受影響人口的日常生活和全國整體經濟的關注。一些社會隔離措施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包括暫停學校活動,鼓勵為公眾提供住所和使用個人防護設備。

一些國家已經實施了限制人員過境的措施,從禁止來自中國大陸的航班(如美國、俄羅斯、日本、巴基斯坦、意大利和菲律賓)到正式關閉與中國的邊境(如俄羅斯、朝鮮)。其他國家(如美國、英國、意大利)也在入境點(機場或港口)或從中國疫區出發的出境航班上採取了加強檢查的措施。還發生了遣返居住在中國大陸的外國人的情況,採取了不同的隔離框架和戰略,最終使這些人被隔離至少14天。

大多數專家似乎確信這將演變成一場規模未知的流行病。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必須在短期內實施跨國綜合準備和應急計劃。

此次疫情為全球應對流行病或大流行的準備工作敲響了警鐘。最近發佈的《全球衛生安全指數》從預防、檢測和報告、快速反應、衛生系統、遵守國際規範和風險環境等方面評估了各國的能力,該指數指出,世界各國的國家衛生安全從根本上是薄弱的。

防範計劃應考慮中國對全球經濟、商品和服務貿易以及人員流動的影響。如果說旅遊禁令已經對旅遊業產生了影響,那麼這次疫情和強制檢疫措施將對整體經濟形勢產生影響,比如與衛生保健供應有關的商品供應的不足。

【徐編輯】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病毒,舊挑戰

溝通是做好準備的關鍵因素。向公眾提供最新和可靠的信息將是保持公眾信任和控制疫情的關鍵。

強有力的指揮和控制結構對於產生嚴肅、明確和簡單的政府及其機構能夠執行的指令至關重要。宣傳和教育是避免恐慌和讓民眾參與控制疫情的關鍵。

正如比爾·蓋茨所說,我們需要像軍隊準備戰爭那樣備戰流行病。我們需要更好地瞭解疾病如何傳播,人們如何應對恐慌,以及如何應對超負荷的高速公路和通信系統。我們還需要訓練有素的醫務人員,隨時準備迅速控制疫情。

在H5N1禽流感、SARS、H1N1大流行和MERS-CoV這數次緊急情況之後,我們好像還是沒有準備好應對。

2019年的COVID-19疫情是對我們應對威脅能力的考驗,這種威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重複。每一次,我們都應該從錯誤中學習,並比以前做更好的準備。


【徐編輯】2019新型冠狀病毒:新病毒,舊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