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写经体,妙不可言

南北朝的写经体,妙不可言

尽管东晋士大夫书法在行草书上的成就可谓已经登峰造极,但在民间,南北朝的书体似乎依旧徜徉在隶向楷的过渡及楷书阶段。所以,其时不少的抄经体隶意浓厚,当然,不乏已经完全楷化,且楷则很严的作品。

用小楷抄经或许是一种习惯,因为小楷字体易于辨读。但这不等于说,抄经体都需一板一眼的平正。从南北朝各代的经书看,虽然不能说像士大夫书家那样具有典型的个人风格,但其形式也非千篇一律。从大的方面看,经书的区别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率真,字体不拘工匀;另一类肃穆,厚重如碑刻。

南北朝的写经体,妙不可言

率真往往是不成熟的代名词。但如果把经书的率真都视为不善书者的不成熟,恐怕又难让人理喻,毕竟经生们还是有一定功底的,而且,从形式上看,这些率真有时颇具一种关系:字的开合虚实符合一定的审美原则。所以,我们只能说,经生们的率真多少还有点受字体演变的影响,有些隶意,有些楷则;或是由于水平不上不下的缘故,水平高的写成了工整,不会写的自然也不会去抄经。水平不上不下并非一定都有坏处,他们保存了不成熟者所有的率意稚朴,但朦胧中也闪现出些许的精到与对虚实关系的把握。

另一类经生无疑是高水准的。他们不仅功底深厚,并能把字写得厚重凝练。都说方笔是刻碑的衍生物,但我们却在字体中也找到了类似于刀刻的方笔痕迹,且写得很到位,让人觉得方笔在毛笔书写中也极有表现力。这说明,南北朝的经生们也有“玩弄”笔法的嗜好(摩崖刻经中的花样更多),但他们大都又有极好的把握能力,玩得不花哨,相反,那种简净肃穆的感觉倒是很重。

南北朝的写经体,妙不可言

世人皆知名家书法为后世楷模,其实,经生们的表现,虽然大多默默无闻,但对于后学,仍然有不少可取之处。

临写要求:

一、体验隶向楷过渡的用笔变化及结构变化,尤其要注意变化中的和谐自然。

二、带有隶意的横、捺脚不可过于程式化,方笔忌刻意的刀痕,动作转换要有过渡。

三、线宜实、缓、厚,字当真率中有规律,肃穆中见清灵,不可过于放纵,也不能一味板正。

南北朝的写经体,妙不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