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分享:吃了滷麵後腹脹發熱,家人以為是積食,其實另有隱情

各位老朋友大家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吃完飯後腹脹發熱的案例:3天前老劉吃過滷麵大約2小時後出現腹脹、發熱。家人以為是積食了,吃吃助消化的藥,沒見好轉,於是來醫院就診。

因為患者有發熱,所以先到發熱門診就診了,做了相關篩查,與新冠肺炎無關,於是被送到了急診。

撇開疫情期間發熱門診的篩查不談,吃多東西的情況很多朋友可能都出現過,除了孩子之外,成年人少有所謂的積食發熱,所以,老劉並不像大家想的那樣積食了。

病歷分享:吃了滷麵後腹脹發熱,家人以為是積食,其實另有隱情

【查體發現蛛絲馬跡,CT讓疾病無所遁形】

查體的過程中發現,患者劍突下按壓有不適感,體溫37.2℃,全身皮膚黃染,虹膜更是很黃。看到這裡,我心裡有數了。

於是建議家屬做一個上腹部的CT,很快結果就出來了:

膽囊結石並膽囊炎,膽管結石。

莫非,吃飯會也引起膽囊炎?

當然不是,吃飯並不會造成膽囊炎,但長期的膽囊結石會在飽餐後發作。

病歷分享:吃了滷麵後腹脹發熱,家人以為是積食,其實另有隱情

【膽囊結石是怎麼形成的?】

齊大夫講過,任何疾病都至少有自身和外界兩方面因素。

外界因素主要是飲食結構不合理;

內部因素主要是肝膽功能,膽道系統結構,腸道逆行感染等因素導致的;

其中,內部因素是主要因素,外部因素是次要因素。

【膽囊結石該怎麼解決?】

如果只是膽囊結石,無症狀者,可以不用管,往往通過飲食結構的調整,熊去氧膽酸等藥物可以自然溶解,因為膽囊結石本身的成分就是膽汁酸鹽。

但如果是膽管結石,影響膽汁的排洩了,就需要手術治療了,比如這位患者——老劉。

病歷分享:吃了滷麵後腹脹發熱,家人以為是積食,其實另有隱情

手術主要有傳統開刀和腹腔鏡兩種方式。

傳統開刀創傷大,大多數人有已經不願採取;

而腹腔鏡因為創傷小,痛苦小,病人康復快等優點已經廣泛採用。目前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大多已經有此技術。

有朋友問能保膽取石嗎?從大量的臨床案例來看,保膽取石複發率極高,再次手術創傷較大,病人也不易承受,目前多采取摘膽加引流。

【完】

更多醫學科普,關注齊大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