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泰斗的少年趣事

学界泰斗的少年趣事

看到一篇成于十年之前的林耀华先生的访谈录,观其对人世苍凉、学术兴衰的回顾和感受,对林先生的为学为人深为感佩。

许多人不知道林耀华先生是著名的民族学家和社会学家。主要是社会学在很长一段时间被打入冷宫的缘故,他其实在1935年就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之后在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投身吴文藻先生门下,从事原始社会史和民族学研究,对中国社会学民族学发展贡献良多,属于泰斗级的学界人物。因与费孝通、瞿同祖、黄迪同生于1910年,生肖皆属狗,又都出入吴门且过从甚密,被师母冰心谑称为“吴门四犬",一时传为佳话。

我对林先生的童年趣事颇感兴趣。林先生出生于一个殷实的小康之家。清末民初,国学影响尚浓,西学之风亦炽。在这般氛围中,成就了一代学人的“中西合璧”。这种知识结构对他们一生的学术研究所起作用甚大。林先生五岁入私塾,每日读经书诗文,印象最深者乃先生手中之戒尺。哪个学童背书不过,便要受皮肉之苦。因此,尽管当时不知其义,也只能拼命背诵,以免被打。其后又入教会小学,教师满口洋话,相貌又颇为怪异,使他感觉很不习惯,便私自逃学。他父亲知道后,立即专程从外地赶回,操大竹板将他一顿暴打。其力度之强、感受之深,令林先生终生难忘。他回忆说,星移斗转,年齿日增,那些深刻的道理才逐渐被理解,那些优美的诗文亦不断被回味,那些洋文也大派用场。这为他日后走上学者生涯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知识基础。看来还应感谢那戒尺和竹板的威力。

林先生还回忆了自己一个任性的故事。

他在家中排行最小,自幼颇受宠爱,故而很有些任性。记得五六岁时,为某事遭父亲训斥,他一气之下,“毅然”钻人书桌之下。桌帘甚长,林先生死活不肯出来。家人见他如此任性,便不再理睬,这使林先生骑虎难下。时间一长,见无人搭理,只好自己爬出。家人哄笑,问他为何不请自出?林先生十分尴尬,为找台阶,便说:我上厕所!回来后又一头钻人桌下。从而留下笑柄。这件小事让林先生终身难忘,他总结说,这说明我曾经个性很强。但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从事民族研究事业的需要,我自觉砥砺个性,才逐渐变得随和开朗,且懂得尽量原谅别人。即使在文革中,我饱受精神屈辱和肉体折磨,却始终能泰然处之。其后,对当年施暴之人,亦能予以原谅,做到不记前嫌。这样就能达到心静如水,海阔天空。

一位90高龄的耄耋老人,忆起自己的童年趣事,不仅历历在目,而且如数家珍,可见儿时的经历对其成长的影响和步入老年保持一颗不泯童心是何等重要。由此想到很多励志故事的虚幻。其实,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一帆风顺的成长经历,容易造就谦逊平和之人,而饱尝艰辛、历尽坎坷之辈一旦偶有小成,多有盛气凌人、自以为是之举;学富五车、经纶满腹之学者往往平易近人、谦虚谨慎,而一知半解、半路出家之徒却不乏故作高深、虚张声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