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英語啟蒙之路

市面上關於英語啟蒙的各家之言很多,各類素材也琳琅滿目。對於我而言,孩子的英語學習更多的是為孩子打開一扇窗,畢竟很多知識和藝術是“以英文為載體”流傳下來,習得英文從而更好的體味原汁原味,橫向縱向的邊界都能得以延伸。

雖然英語專八畢業,但畢業後一直並沒有正兒八經的從事英語教學工作,所以在正式開始我和娃兒們的英語啟蒙之前,也還是做了很多功課,安妮鮮花、蓋兆泉、廖彩杏等幾大主流國內啟蒙導師的經典著作拜讀完之後,這才算給接下來的實踐之路匹配了一些理論框架。1000小時的磨耳朵(可理解的有效輸入),高頻詞彙的有意識積累,親子共讀時光,自然拼讀習得向分級閱讀過渡,聽說先行,這些主體啟蒙思路確立後我們正式踏上了英語啟蒙之路。

從2019年9月中旬開始,我們開始從英文兒歌開始入門(這時大女兒五歲,小女兒四歲),每日清晨在SSS歡快的音樂聲中孩子們起床洗漱,孩子們的輸出很快,約一個月後,就能無師自通完整唱上四五首英文兒歌了,每日,我會很有意識的想盡各種辦法讓孩子們自己挑英文繪本我給他們讀,可是大女兒由於中文太強勢,一開始很反感,略帶反感的口吻說“媽媽不要講英文,只能說中文”,為了保持孩子的熱情,只能大部分用中文,然後在一些物品或動作的地方我只用簡短的名詞和動詞穿插進去培養英文思維(慶幸有時候沒有被發現)。隨後,我們因為一些原因回臺灣呆了四個月,期間孩子們的英文輸入僅侷限於幼稚園每天下午中教的半小時英文課,巧的是幼稚園每天的英文也是帶孩子唱唱跳跳為主,讓我們在蘇州的英文啟蒙有了無縫銜接,老師的教學方式很有趣,每天兩個女兒回家都會很開心的跟我說:“媽媽,今天老師讓我上去扮演小羊”,“我今天上去扮演了一個拱門”(哈哈,小孩子真的很喜歡這種互動性很強的帶有遊戲玩耍性質的學習方式)。從結果來看,小朋友的語言能力真的很強,很好的掌握了老師每週一歌當中的全部內容。

在臺的四個月,我在期間也嘗試性的加入了一些自然拼讀和數學(當然也是英文的)的內容,但結果來看,還是前期積累不夠,孩子對於自然拼讀的導入並不買賬,而且往往不像在課堂能夠乖乖的跟著媽媽的步調走,索性我們還是把自然拼讀放了放,繼續以有趣的英文故事來銜接,好的是,姐姐妹妹“允許”我先講英文然後再用中文概括一遍給他們聽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對孩子的目標設定是對於詞彙量的擴充,並沒有對整句表達有太多的期望,所以會比較著重用英文指讀一些物品和動作)。

2020年新年後,我們回到了蘇州,疫情的影響,孩子們繼續家裡蹲。我們算是正兒八經的把英語當做一門課放在了每日作息裡。除了聽,海尼曼的分級閱讀也正是進入我們的學習框架中。句型王果然威力強大,持續了兩個月,我們從GK刷到了G1,到2020年四月,孩子們在日常已經能快速用英文關聯動作和很多物品,偶爾還時不時的冒出:“mommy,help”,“I want some milk”,“This is my favorate toy”之類的,每天的繪本時光迪士尼的故事也能接受以英文為主的共讀方式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靜待花開,跟隨孩子的速度,不急不躁,我們一起學習,BTW, 堅持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優秀的品格,語言的學習也是一樣。

(待續......mo-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