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鮮事:奮戰60個日夜的他:缺席頒獎禮,從未缺席危重症患者救治

奮戰在上海“戰疫堡壘”60個日夜的他:缺席頒獎禮,從未缺席危重症患者救治

今天,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4週年紀念大會舉行,大會頒發了2020年校長獎,仁濟醫院重症醫學科科主任皋源獲此殊榮,然而他缺席了這一重要時刻。

因為,此刻的他,正守候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身邊,一個背影,卻讓人倍感安心。

作為上海市新冠肺炎診治專家組成員,皋源帶領仁濟醫院重症醫學科團隊2月11日赴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參加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入駐公衛中心支援的醫護人員工作時間原定2周,但皋源已在A3重症與危重症病區駐守了整整兩個月。

奮戰在上海“戰疫堡壘”的60個日夜

身為知名重症醫學專家,皋源主動請纓要求率隊赴上海公共衛生中心參加對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2月10日晚,上海市衛健委與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的命令到達,他立即整理行裝、集合科室醫療骨幹,第二天早晨率隊馳援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

為更快了解患者病情,他在經過防護培訓後立即進入重症病區;為及時掌握ECMO 治療的效果和併發症,他為患者吸痰、觀察患者的解便情況;為能有更長時間的密切觀察,他主動減少飲水飲食;為了節省往返時間,他更是要求將自己的生活區安排在隔離病房最近的地方。

每次脫下防護服,汗水溼透內衫

有位82歲高齡的患者病情一直不太穩定,皋源就蹲守在他身邊,細緻觀察他的治療反應。在取得一手資料後,他還抽空和專家組交流救治心得、商討如何調整救治方案。經一個多星期的努力,患者的病情逐漸平穩下來了。

皋源還參與起草了上海救治方案,他和其他醫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為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做出卓越的貢獻。

無論前線還是後方,都要守住底線

時間倒回疫情發生之初。皋源憑藉多年的行醫經驗,敏銳察覺到重症醫學在這場戰疫中將承擔的重任。他立即組織科室醫護人員學習隔離服的穿脫、病毒性肺炎的診治方法等。隨著疫情發展,上海市衛健委與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成立了上海市新冠肺炎診治專家組,皋源被任命為專家組成員。到各家醫院會診疑似病例成了他工作的新常態,那時起,他每天就只能休息3-4小時,“力保健”成了他的好朋友,上火的嘴角成了他的標誌。

仁濟醫院每天也有大量發熱病人需要排查,皋源根據自己的會診經驗,結合國家頒佈的診治指南,和大家一起學習,短時間內幫助大家掌握了排查要點。

身為仁濟醫院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兼科主任,他還不忘與前往武漢金銀潭醫院、武漢三院進行醫療支援的同事交流分享經驗,“注意院內交叉感染”“嚴重低氧患者避免高熱”“中藥效果不錯,要有中醫會診”,一條條經驗也成了大家的法寶。

他還在由交大醫學院主辦的“中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學術研討雲會議”上做了題為《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救治要點》的主題報告,深入分析了新冠肺炎重症的早期識別標誌、輕症轉重症的預警指標及對應的救治策略,從重症醫學角度提出了應對重症肺炎的通氣策略、臟器支持等治療路,毫無保留地與意大利專家分享中國醫務人員在抗擊疫情中積累的經驗。

科室收了肺栓塞病例,急需上ECMO治療,他利用休息時間指導ECMO維護中發現的問題;科室要設立疑似病例隔離房間,他幫著出主意想辦法。在最近一次科室視頻連線中,他叮囑大家:同志們,不管你是前線還是留在家裡,我們要把困難想得更多一點、更復雜一點,共克時艱,保證各項醫療工作的順利進行。

“身兼醫者和黨員,要有為人民謀幸福的使命擔當。”這是他的人生格言,也是他的真實寫照。2017年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2018年上海市十佳醫生、第二屆仁心醫者·上海市傑出專科醫師獎提名獎、第一屆上海急救先鋒、2020年首屆上海市醫德楷模……這些既往榮譽都是對他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的使命擔當”的最佳詮釋。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獎設立於2003年,用於表彰那些在踐行交大校訓、傳承交大文化、彰顯交大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交大人。17年裡,有200餘名個人和集體獲此殊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