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美文|集結:信仰的力量

(任課老師的話【此處我指的是本文彙總作者:朱彩紅老師,雲南大學哲學系講師/浙江大學博士/蘇磨導師——掌櫃注】:這是雲南大學哲學系選修課“宗教經典導讀”的期中作業,選課的學生為2015級和2016級哲學專業的本科生。我佈置的作業是:看兩部印度電影,

《我的個神啊》和《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寫一篇觀後感。從學生們的作業中,我摘錄了下面的段落和語句,大抵討論的是“信仰”和“愛”的話題。他們的看法未必字字精準,經得起嚴格的推敲,甚至未必是自己的觀點,而是自己贊同的影評人的觀點。但是,這些內容體現的精神內核,仍然讓我十分感動。或幽默、或激憤、或慚愧、或真情流露……這些二十出頭、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他們的思考不可謂不深刻,他們選擇的立場不可謂不令人欣慰。

瑜伽美文|集結:信仰的力量


瑜伽美文|集結:信仰的力量


嘉穀說,PK讓認識他的人們明白,真愛的意義是什麼,真愛就是“如果我愛你,就給你自由”,因為愛不是捆綁和束縛。

信仰應該打破形式的束縛,走上更加自由的寬廣的道路,因為人類的共同願望都是獲得愛和幸福,因而在信仰的層面上,不同宗教之間並沒有差別,所有的誦經聲都歌頌同一個理想同一個存在,所有的信仰道路都通往同一個終點,亦如所有的河流都奔赴同一片汪洋。

——孫豔萍


美好事物的產生就源於人們對美好的事物始終懷揣著信仰。帕萬所信仰的不是一個虛無縹緲、不可捉摸的概念上的神,在他選擇打破陳規的那一刻,一個活生生的神的形象便從他的身上流露出來了,帕萬逐漸與他的信仰融合了。

信仰就是因為信仰者的信仰而偉大,信仰者的信仰可以稱之為神。

——孔卓越


信仰面前的生命就像是脫去了衣服,褪去了皮囊,用心靈在交流,像是靈魂握住了手,神只是遠遠地看著;神明不需要在場,生命本身在信仰面前就已然是神最好的最純粹的造物了。

信仰的力量不在於信哪個神,而在於信仰是生命對願景的互換,是生命本身流淌的血液蒸騰昇華的過程。信仰沒有國界,宗教也沒有精神意義上的邊界,因為用伊斯蘭教的宗教方法虔信真主和用印度教的方式虔信羅摩,二者凝聚在一個人的生命之中。

——朱鑫濤


人們站在人生的迷宮面前,試圖走向精神解脫和解放。這裡有很多道路可走。有些道路雖然繞遠,但是註定卻能通達終點,有些道路雖然看上去很近,卻會在半路上走向滅亡。最重要的不是哪一條路最近,而是在所有通達終點的路中哪一條更加合適你。事實上,只要能夠找到一條通往終點的路,即使路稍微遠一點又如何呢?我們將看見他人所沒有看見的風景。這也不能不說是一種收穫。

——楊亞光


眾生之愛皆是愛,沒有大小之分,沒有高下之別。人不可能瞭解到造物主是以怎樣的胸懷創造宇宙萬物……信仰讓人懂得愛眾生,而愛則讓人體會到至高無上的歡樂,一如席勒所讚頌,貝多芬所演奏的無上的歡樂。

——郭士謙


全知全能的神需要你們的保護嗎?需要你們以殺戮為手段的保護嗎?這世上又有多少的血腥衝突,打著虔誠的宗教旗號,源於狂熱的意識形態,煽動恐懼,煽動盲信,煽動對某一身份和狹隘利益的執念,殺戮無辜、製造仇恨?——“你的信仰,讓你學會了愛還是恨?”

在那一刻,所有的教條都消失不見,他只剩下一顆心,一顆充滿“愛”的心。“我要親自送這個女孩回家,無論付出多大代價。”……帕萬送小蘿莉回家的路,是一條帕萬迴歸信仰本質的路。衝破了定義,帕萬放下了“教派分別”;衝破了教條,帕萬學會了“不二善用”。

他和女友拿出買房的錢,給了中介送小蘿莉回巴基斯坦。不料中介是個大騙子。他自責極了,紅著雙眼,掄起拳頭,三下五除二,他將妓院攪個天翻地覆,將中介甩出了二樓窗戶,將小蘿莉緊緊摟在懷中。

——王宏福


“我想如果真有神,哈奴曼神一定會聽得到這個聲音。”

——劉菁怡


帕萬行走在善良的兩國人民中間,像一個聖徒,淳樸的人踐行著神的道,他應該是人類精神上的引導者。

愛是我們共同的信仰。

——欒文強


猴神大叔表現出來的這種人類情感中最基本的善良,使一切的階層、種族、宗教和信仰的差異都顯得非常的渺小和蒼白。

在這個基礎上或許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宗教是什麼了,說到底宗教就是為我們提供一個站立、觀看和行動的地方,讓我們在這個有利位置上展望整個世界。

——姜峰


當PK跪在一座粗糙的神像面前哭訴自己的遭遇時,他問了一句讓我覺得很悲痛的話:“神啊,請你給我一個答案吧!”究竟是經歷了怎樣的希望、失望和絕望,才會讓一個外星人如此虔誠無比地、絲毫不懈怠地向神求索,這對那些宣稱自己是忠誠信徒卻不虔心完成祈禱儀式的偽信徒是種何等的諷刺。

——漆銳豐


真正的信仰本該是一種純粹的精神。

——馬豪


在純粹的愛面前,帕萬心中沒有國恨家仇,因為這種單純堅定的信念,他從未放棄過要送小沙希達回家,就算生命受到了威脅,他依舊在堅持自己所承諾的、所信仰的。

信仰不同不應當作為鬥爭的理由。

宗教本身具有排他性,但是在信仰的更深處應該是人性的光輝,在學會做一個虔誠的信徒之前,我們首先是一個人,因此更要有人性所閃耀的善。宗教的責任應當是導向善而非惡的鬥爭,在每個宗教內部,必然是有惡也有善的存在,若單純是因為少數的惡或者少數的善而忽視另外的一部分,都是錯誤的。

——江月


我們看到片中那恢弘的主題,不是通過枯燥的宣講,而是通過鏡頭中真摯的情感被傳遞出來。傳遞出的情感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人身上最樸素的部分,比如,世人對孩子的憐愛;另一方面是在當代社會中我們已經丟失的、更崇高的層面,比如對承諾的尊重,對於信仰的堅持。

從人倫意義上看,人們有道德義務去幫助這個小姑娘重回父母的懷抱,從政治現實考量,人們又難以逾越仇恨在內心刻劃的溝壑。但也正是在這之後,導演一次次用情感打敗和拆解了政治意義上的藩籬與障礙。人性中本能的善意最終戰勝了頭腦中的狹隘與惡毒。這一點是這部電影如此令人動容的根源。

你會發現在那些劍拔弩張的表象之下,總有人性的暖流。

這部悲喜交加的佳作讓我們得以反觀禁錮著我們頭腦的所有偏見,什麼時候我們真的跨越了那些障礙,什麼時候我們才真的得以切近人性中的純善。

——袁冠秀


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正是通過莎希達和帕萬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讓觀眾明白信仰應當成為精神的燈塔,而非產生分歧與隔閡的原因。

我們不能嘲笑那些信教的人們,因為我們一樣無知地對待這個世界。

——李王澤楠


他原本那麼平凡普通,但靠著自己善良的天性卻做了一件很多人都做不了或者不敢做的事情。

事實上,阿米爾·汗本人就是伊斯蘭教徒,但在影片中,他並沒有偏袒維護任何一個宗教,而是一碗水端平,站在一個更超脫的立場反思宗教這一整體,這樣的立場,理當被所有人接受。

作為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信仰理應具有獨立性,但這種獨立性不是互相攻擊的理由,人才是決定自身信仰的主體,我們的主觀能動性決定我們可以賦予信仰以包容,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選擇惡意的排他?

愛,就讓它自由。信仰,就自己給自己力量。

——關朝


原來不一定要恪守教義,不懂變通才能通向信仰,只要心向著信仰,那便是向著信仰前行。

現在的帕萬,不再為了哈奴曼而遵守戒律,但是神明已經住進了他的心中。

而莎希達的那句“羅摩神萬歲”將這一種奇妙的感覺在此釋放。這一刻世界懼靜,只有帕萬與莎希達之間的人性、真情的交織構成那幅絕美的畫卷。

——周佳棟


用了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去看這部電影,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來回味。在想了很久之後,我覺得有點難過,因為我覺得我在男主人公帕萬身上看到的那種“一約既定,萬山無阻”的勇氣和魄力,我也曾經有過,但正因為我在這裡用的是“曾經”兩個字,所以才讓我覺得格外的不是滋味。這部電影給了我這樣一個感受,它就像是一根細小的針輕輕地將籠罩在人頭頂的罩子戳出了一個肉眼都難以察覺的洞,於是陽光照進來了,於是一切都是亮堂堂的了。

孔子有一句話叫“剛毅木訥近於仁”。在所有人眼中,帕萬是最笨的那個,但恰恰是這種至憨至愚才顯得他至誠。至誠之人才會立於天地,這就是為什麼他這一路上會遇到這麼多人願意幫助他,因為對於真正美好的東西,從來都不會有人想要去拒絕它。

電影中有很多溫馨的、讓人感動的情節。像沙希達在茫茫的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帕萬,然後毅然決然走向他那樣,這是兩個完全陌生的人之間的緣分,無關國籍,無關信仰,無關愛恨,這只是一個純潔的小孩順從心靈的指引所做出的選擇,彷彿有天神在她耳邊呢喃“就是他”,出於這種近乎於本能的信任,可愛的莎希達帶著笑意搖頭晃腦地走向帕萬時,那一刻我覺得非常感動。

我從來都不知道信仰的差異原來有這麼大的力量,它可以讓同一片土地上的國家分割而治,以至於常年炮火問候彼此。它讓雙方國家的人民彼此痛恨,連一個僅有5、6歲,不能開口,根本連信仰為何物都不清楚的小女孩都容忍不下,如果是這樣的信仰,那我寧可不要,因為在這樣的信仰之中我得不到想要的救贖,甚至會在仇恨的苦海中沉淪得更加徹底。

——鄧小俠


諸如此類“不現實”之處是這部電影受到一些批判的原因——敵對的關係往往並不是僅憑“愛”便能化解的,法律也不是僅憑單純善良的心便能超越的……而使這個“不現實”的故事得以成立的“不現實”的社會,也是創作者們所呼籲實現的。在這個社會中,真正的信仰可以跨越身份、種姓、宗教、國別,從而實現最高的善,因而相信這種信仰本身的存在是建立這一真正信仰的基礎。

“猴神”的故事是一個既不現實又無比現實的故事。

——婁海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