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嶺迷窟一雙繡花鞋,大金牙200塊收購,你覺得貴不貴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龍嶺迷窟第一集,西安的農民拿著一隻繡花鞋前往北京尋找買主的故事。劇中文物的行家大金牙點評這隻繡花繡:從樣式來看屬於明代,自唐代以來世人皆以牡丹為貴,以金線繡的牡丹必定不會是尋常人家,另外一圈的小珠子將鞋的藝術價值提升,很有收藏價值,如果我出價的話可以給出200。

故事背景設立在八十年代,那個年代買豬肉的話一斤大約在5毛錢,現在豬肉的價格大約在27元左右,所以當時開出的200元大致相當於現在的10800元,還是一隻繡花鞋的價格,那麼這隻繡花鞋究竟值不值這個價錢?


龍嶺迷窟一雙繡花鞋,大金牙200塊收購,你覺得貴不貴

大金牙掌眼繡花鞋


從原著中可以獲得更多的細節:

前段尖的像是筍尖,綠緞子打底兒,上邊用藍金紅三色絲線繡著牡丹花,檀香木的鞋底,中間有夾層,裡邊可以裝香料。


龍嶺迷窟一雙繡花鞋,大金牙200塊收購,你覺得貴不貴

原著內容:我觀看繡鞋


明代鞋

明代276年間集傳統鞋飾精華,可以稱得上是鞋飾文化的基石,在如今的各種地方戲劇中都以明代的鞋飾作為舞臺上的鞋履。

明代的男鞋以唐朝的鞋為藍本,制定為明代的“公服”中的“朝禮靴”,也就是說當時只有官宦人家才有可能被允許穿靴履,只有在北方比較寒冷的地區百姓才能選擇牛皮製作出的簡易靴防寒。

社會下層的百姓有錢人家可以著帶毛的豬皮靴,在下雨天氣甚至只能穿木屐,因為木屐能夠濺水覆泥所以也被稱為泥屐,甚至草鞋和蒲鞋也被大量使用。


龍嶺迷窟一雙繡花鞋,大金牙200塊收購,你覺得貴不貴

官靴


回到繡花鞋上,明代“纏足”風氣的復興,婦女鞋飾又開始以“三寸金蓮”為主。在當時的陝西民風淳樸,民間對於裹腳的習俗並不推崇,因此劇中的繡花鞋即使不是陝西大戶人家,也是外地官員家眷,總而言之非富即貴。

從繡花鞋的工藝來看:檀香木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其食用和藥用的價值,但如今作為一種資源已經非常稀缺。在古代檀香經常被作為“香粉”類似於香水的作用,據記載宋代以後婦女使用的烏髮香水、洗澡的澡豆、敷足的蓮香散等都不同程度上的摻入了檀香,也是豪門大族的標準配置。

三色牡丹花,洛陽除去紙貴,現在也以牡丹聞名。牡丹的“升值”還在唐代,當時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喜愛牡丹花,一次在與楊妃觀賞時,招來李白為牡丹作詩,詩成《清平調》三首,其中: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而後當時任職中書舍人的李正封也為牡丹寫出了: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取其中的國色天香二字成為稱讚牡丹的專用詞,至今大部分引用在美女的身上。


龍嶺迷窟一雙繡花鞋,大金牙200塊收購,你覺得貴不貴

古代“瓷靴”繡牡丹


綜合這些因素考慮,首先在當時能夠穿著這件檀香牡丹靴的主人,身份必然顯貴。其次從檀香、金線、珠子以及刺繡的價值也不菲。而原文中大金牙對這雙鞋的估值是這樣表述的:

我在市場上說兩千,是沒敢聲張,依我看最少值六千,要是有一對,那價格就能在翻四五翻。


龍嶺迷窟一雙繡花鞋,大金牙200塊收購,你覺得貴不貴

大金牙評價


價值

古代物品現代的估價並不是固定的,但是估價的依據基本可以按照這四點來進行:


1、該文物的歷史價值,這款檀香牡丹鞋是在明代,上文提到明代的鞋子具有較高的價值,一點是因為在明代鞋子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效果,二則是當時能夠穿著靴子,並且以名貴的材料和刺繡內容為主,因此這件物品在這一點上,是能夠為其升值的。

2、遺存的數量並不知曉,畢竟鞋子相對瓷器等物件,價格相對要低。
3、年代相對來說居於歷史的“中段”甚至處於後期,明代在1644年結束,至今也不過400年間與千年的歷史沉澱來看,並不久遠。其次一串珠子和金線,檀香木都屬於當時高檔的材料,即使數量不多,也為它提高了價值。
4、品相在龍嶺迷窟中講述開啟之後其中的物品均栩栩如生如同新的一般,所以在保存質量上來看,是鞋子中的精品。


龍嶺迷窟一雙繡花鞋,大金牙200塊收購,你覺得貴不貴

劇中靴子原狀


綜合這四點要素來看,這款檀香牡丹鞋屬於不可多得的精品存在,也難免被大金牙說:如果是一對的話,價格能在翻四五翻,也就是說80年代接近3萬元,在套用換算的公式,這個陝西的老鄉想“娶媳婦,蓋房子”的夢肯定能夠實現。

由此可見,大金牙讓胡八一200元收購這一隻鞋子,確實能夠獲得多倍的利潤,正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如果你有這樣一雙鞋子,你會選擇多少錢出手呢?是否能滿足你:內蒙古海景房的願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