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α Minolta α-7

以下文章來源於相機Life ,作者捷爾任斯基

相機Life

關於相機和生活的一切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膠片攝影和膠片相機, 很難從入門到精通,往往是從入門到退坑。


永遠在追求發燒的終點,但未經千機百鏡的更迭淘汰,沒有歷經過日系、德系甚至俄系,沒有在旁軸、單反、座機裡殺進殺出,總會覺得看不清發燒的終點。總是選擇三觀正確的主流,總是避開有些怪異的相機,難免會陷入到追逐熱點的囫圇之中,買幾臺落灰的舊傢伙,再也不去觸碰,找不到發燒樂趣。


所以,什麼畫幅、什麼鏡頭、什麼卡口,如何選擇,如何盤算,真是膠片器材黨最熱衷的話題。玩機之道並沒有主流和真理,如果有也只存在於奸商的嘴裡,沒有什麼挑選相機的道理放之四海皆準。


所以試著寫出自己的玩機經歷,給身邊的朋友們推薦一些我覺得有趣的相機,偶爾吐槽,一起發燒。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2006年6月,在Minolta α7榮獲EISA相機大獎整整5年的日子,全世界卻等來了美能達的再見。自動對焦剛剛誕生的年代,美能達集相機愛好者的萬千寵愛於一身,它甚至讓後來的巨頭佳能尼康都黯然失色。如果說數碼單反時代佳能尼康是絕對的雙巨頭,那麼,在美能達的輝煌年代,它們都只是技術狂人美能達高歌猛進的襯托與背景。

時間回到2000年~2001年,Minolta a7風頭一時無兩,橫掃EISA以及TIPA的最佳SLR大獎,更遑論日本本土相機大賞的桂冠。


01


“7”

/ Minolta圖騰


在漫長的膠片相機發展史中,每個廠商品牌,都會根據自己的技術實力以及發展週期,凝結出自己的圖騰產品。例如佳能喜歡“1”,從F-1、New F-1到EOS-1,這是獨屬於佳能的旗艦型號。例如尼康的歷代F,都是尼康膠片時代的頂級機型。而對於美能達來說,“7”則更具有概念意義。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從手動對焦的Minolta XD-7、Minolta X-700開始,到自動對焦的驚世產品Minolta α7000,再到後面的7xi、700si,含有數字7的美能達相機,要麼就是彼時美能達的技術集大成之作,要麼是開啟下一個時代的概念新品。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而α7就是美能達最後一臺型號中鐫刻著7的自動膠片相機,再次之後美能達在α7的基礎上推出了α7D,也就是數碼版本。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日本相機廠商都有根據不同市場對產品進行不同命名的習慣,就美能達自動對焦膠片相機來說,在美國的產品前綴為Maxxum,在歐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地區前綴為Dynax,在亞洲中國,則是alpha,也就是α。


02

末代旗艦 技術結晶

/ 三項相機大獎


技術的美能達在Minolta α7身上實現了許多業界的超越與突破,比Minolta α7發佈更早一些的Minolta α9從紙面實力來說,是要遜色一籌的。

「 CDC912對焦模塊 」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尤其在膠片單反的末期,自動對焦技術成為了評定一臺相機規格的核心參數,而Minolta α7搭載的「CDC912」對焦模塊,具有中心點雙十字對焦點,最多九點可選對焦能力,並且對焦點覆蓋面積很大,可以切換為寬區自動對焦。開創性的雙十字對焦點擁有四條CCD線束,形成米字交叉,使用大光圈鏡頭時,可以獲得更為精準的合焦表現。

舉例來說,2000年前後發佈的賓得MZ-S為6點對焦系統、尼康F100的5區/點對焦系統不僅僅在對焦點上落後於Minolta α7,在中央對焦點的精準程度上也要略遜一籌。

而現在索尼相機上所搭載的DMF對焦模式,即單張AF鎖定後,無需切換對焦模式,就可以直接進行手動對焦調整,這也是Minolta α7上所搭載的功能。

「 14分區蜂巢式測光系統 」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測光方面支持14分區蜂巢式測光系統,並且還特別採用了ADI先進測光系統,在使用配套型號的閃光燈下,除了測光指數之外,還綜合計算被攝體物距,進行閃光指數的調整,以獲得平均準確的閃光效果。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除了對焦和測光系統有著超越競爭對手的優秀表現之外,Minolta α7的細節也令人佩服。例如可以選擇拍攝完成後,退卷是否留出片頭以方便沖洗,膠片沒有退回暗盒時鎖定後蓋防止漏光,無鏡頭/無膠片時是否鎖定快門,同時內置的CPU還可以儲存7卷標準36張膠片的詳細信息,包括日期、ISO、光圈、鏡頭焦距、鏡頭最小光圈、曝光補償、快門速度、曝光方式、測光方式等等。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大尺寸的LCD信息顯示屏會讓你覺得,這是一臺徹底的現代相機,豐富的信息顯示可以讓攝影師清楚的知道,現在相機的每一個參數、每一個指數,甚至在豎拍時,LCD畫面都會根據重力反饋切換為豎向顯示。

在Minolta α7上首次實現的功能,很多都在之後的美能達機型、索尼機型甚至其他廠家的產品上保留。優秀的產品技能和細節上的刻畫,征服了業界,讓Minolta α7獲得了EISA 2001~2002年度歐洲相機大獎、TIPA 2001~2002最佳單反相機大獎,以及日本Camera Grand Prix 2001年度相機。


03

史無前例的緊湊型旗艦型號

/ 更輕更小更專業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可以看到Minolta α7比Nikon F4要緊湊許多

值得對Minolta α7寫一篇推薦的原因,到並非是技術力在那一個年代過於耀眼這麼簡單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這臺相機非常適合現在的我們。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Minolta α7相比Minolta α9以及Minolta 707等型號來說,最令人喜歡的就是機身體積非常小巧,而機身重量僅為575g。Minolta α7還搭載了內置閃光燈,機身正面寬度為143.5mm,機身高度為97.5mm,機身最大厚度為65.5mm。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頂部採用了雙撥盤設計,機身左側的撥盤為曝光補償撥盤+&閃光燈補償撥杆,右側的撥盤為曝光模式撥盤&驅動模式撥杆,在機身右側的小空間裡,美能達還設計了一個小肩屏,關機時顯示拍攝張數,開機時顯示光圈及快門速度。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機身背面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其獨特的大尺寸LCD屏幕,值得一提的是,這塊LCD屏幕除了可以豎向顯示之外,還可以切換顯示內容,標準顯示界面下可以看到幾乎全部的參數,包括測光模式、對焦模式、驅動模式、拍攝張數光圈快門,閃光燈信息,甚至是否AEL都會顯示在這塊屏幕上。

通過旁邊的DISP按鍵進行切換的話,還可以切換為兩種主要曝光參數顯示,而再進行切換,你就可以看到剛剛拍攝的曝光信息,拍攝序號、快門速度、光圈、曝光補償指數依次顯示,最多可以顯示最近5張的信息。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LCD屏右側是對焦點選擇按鈕,在九點模式下,通過方向鍵來調整對焦點,中間是鎖定,下方是全區對焦模式。

在對焦方向鍵上方,是測光選擇撥杆和AEL按鍵,Minolta α7支持全域、中央重點以及點測光,除此之外AEL按鍵可以通過菜單自定義功能……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在LCD屏下方,掀開小蓋板,可以看到一排細小的按鈕,可以進行詳細的數據記憶設定、手動調整ISO、日期設定以及內部菜單的詳細調整,Minolta α7支持多達35項自定義設置……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而這排操作按鈕的下方,就是Minolta α7“眼控”對焦的開啟關閉撥杆,實際上Minolta α7的這一設置和佳能的眼控對焦不同,不是通過檢測眼球進行對焦點調整,而是一個通過取景器的傳感器,來檢測攝影師是否貼近取景器區間,從而開始自動對焦的功能。

機身左側是同步接口以及數據接口,右側隱藏著閃光燈模式選擇,防紅眼、標準、後簾同步、引閃模式。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其實上面的介紹只是初窺Minolta α7的驚訝,這臺相機提供的功能和令人折服的細節還很多,如果一一列舉就像是一本說明書了。Minolta α7讓我鐘意的地方在於,提供瞭如此多的功能,機身採用2節CR123A電池供電,體積竟然可以做到極為緊湊。

體積緊湊在現在看來,是一臺相機的主打賣點之一,畢竟無反化之後人們對於重量已經非常敏感。但在2000年前後,重量和體積也微妙的和旗艦產品掛鉤,許多攝影師更喜歡Minolta α9的不鏽鋼外殼以及更大的尺寸,“壓手”是用料著實的反應,更大的尺寸有更好的握持,也是當時許多攝影師所反應的。甚至許多人喜歡握持手感更好的Nikon F100。


04

體驗感受及樣張

/ 最適合現在的膠片單反相機


其實上面說那麼多,只不過是覺得Minolta α7在那個時代的技術力,讓人有些心潮澎湃。讓我動筆的念頭是在我看來,這臺相機是最值得向新手推薦的單反相機。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Minolta α7 / Fujifilm X-Tra 400

原因很樸實,第一技術先進,第二便宜,第三輕巧。技術比Minolta α7先進的例如EOS-1V以及Nikon F6,都是真正的專業攝影師用機,價格都在人民幣四千、五千以上,而且沉重許多。反過來說,和Minolta α7重量差不多的相機,都是低端型號,性能上沒有比Minolta α7優秀,價格也不會比Minolta α7便宜到哪裡去。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Minolta α7 / Fujifilm X-Tra 400

隨著Minolta這艘大船的沉沒,發售時十二萬五千日元的Minolta α7,現在價格只要一千人民幣出頭。搭配美能達優秀的α卡口鏡頭,可以讓你用最小的代價——金錢以及肉體負擔,就可以體驗到自動對焦膠片時代的頂級貨色。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Minolta α7 / ILFORD PAN 400

實際使用時,Minolta α7的自動對焦很省心,雙十字中央對焦點,在幾乎所有環境下,都有非常堅決快速的對焦表現,所以雖然Minolta α7有9個對焦點可選,但我更信賴中央對焦點。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Minolta α7 / Fujifilm X-Tra 400

搭配諸如50mm F1.7這樣的小巧定焦鏡頭,帶著這套單反出門,並不讓你覺得累贅,雖然我對帶著Nikon F4上街依舊甘之如飴,但是不得不承認,Minolta α7這套要輕便許多。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Minolta α7 / ILFORD PAN 400

其實Minolta α7還有許多隱藏的優秀功能,例如STF模式,通過多張曝光來實現STF鏡頭的柔焦效果,這樣的黑科技是Minolta α9都不具備的。一千多塊錢的膠片單反,能有這些表現早已值回票價,即便你並非是阿爾法的擁躉,這臺自動對焦相機依然可以讓你感受到樂趣。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Minolta α7 / Kodak E 100

很多廉價的135自動單反,的確同樣的輕便和便宜,但在自動對焦但可靠性方面,Minolta α7的雙十字中央對焦點肯定更適合我。而且考慮到美能達A卡口諸多經典鏡頭,現在價格都低的令人髮指,Minolta α7這樣的機身,更適合成為A口鏡頭懷舊的最佳搭配。


05

總結

/ 真正的阿爾法-7


Minolta α7在技術力的展示和機身細節方面,令人驚歎。在保持了緊湊的機身尺寸方面,握持感仍然出色,機身按鍵的設置和菜單的良好溝通,都是我使用這臺相機的樂趣來源。許多人打趣道,現在索尼a7令人不滿的交互設計幾經修改難以圓滿,看來Minolta α7才是真正的阿爾法-7。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說起美能達,許多人都覺得惋惜,期待MINOLTA這個LOGO可以繼續在相機市場上活躍。而在回顧美能達波瀾壯闊的發展史中,也難免想起一句話,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美能達在自動對焦時代的輝煌奪目而短暫,陷入了日美貿易戰的專利訴訟案中,曠日持久的訴訟產生了不菲的律師費,並且敗訴繳納了1.27億美元的專利費用。是日本相機廠商中繳納賠款最多的一家。

永遠的α Minolta α-7

Minolta α7 / Kodak E 100

進入到90年代末,日本經濟復興無望,面對專業消費者的相機市場並不樂觀,而從90年代初開始的訴訟糾紛,和持續下跌的相機銷量,耗盡了美能達的精力,在2006年選擇出售相機業務,一個王朝覆滅,一個時代結束。


美能達率先推出自動對焦相機的90年代初,相機市場幾乎是Minolta的天下,技術對於落後廠商的壓制非常的明顯,而Minolta α7正式發佈的2000年前後,則成為了相機發展史的轉折點,在這一年佳能推出了EOS-1V,45點自動對焦系統讓佳能一躍成為專業攝影師的最佳選擇。而在前一年,尼康推出了一體化數碼機身Nikon D1,率先衝進數碼時代,各自完成了對美能達的超越。


[ END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你可以留言、點擊在看分享

或者轉發給更多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