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懶惰,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哈佛某心理學教授曾經針對上千個兒童展開過相關的研究,認為孩子長期聽到父母侮辱性的語言打擊,性格就會發生巨大改變,部分人會變得格外自卑或者是冷漠,他們否定自己同時也否定了其他人,其餘超過半數的人會因此變得有暴躁傾向。

有些家長認為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下降的罪魁禍首是遊戲,還有的家長認為是自己孩子太懶散,學習不認真。卻從來不覺得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在教育中,存在一種"行為",它對孩子的教育有百害而無一利,而且對孩子造成傷害是無法彌補的。這種"行為"叫做父母對孩子的惡語相向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懶惰,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曾經有專家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脾氣暴躁”。

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有68%的家長曾經在語言上傷害過孩子。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懶惰,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痛苦,表面的傷痕是可以看得見的,而內心的傷害是無形的。

2019年4月17日晚10時左右,一名17歲的孩子,在途徑盧浦大橋時,與父母發生爭執後孩子就下車從橋上跳了下去,一條鮮活的生命在5秒之內就這樣沒了。冷漠的語言,就是一種暴力,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武器,沒有鮮血、沒有痕跡,但是足夠可以摧毀一個人。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懶惰,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

1、端正自己的態度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非常沒有耐心,態度格外的暴躁,總覺得孩子做得不夠好,達不到自己的滿意,並在語言上對孩子人身攻擊,讓孩子認為自己真的非常差勁,逐漸變得沒有自信心。

所以在教育孩子時父母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過於嚴苛,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逐漸平靜後再和孩子好好的交流,教育好孩子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懶惰,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2、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無論多大年齡的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在孩子眼中父母代表的是權威,是他們最重要的人,當孩子做得不錯時,給孩子一句表揚,在孩子失敗時給孩子一個鼓勵,會讓孩子變得更有自信,他們會認為自己不能辜負了父母的期望,從而會變得更努力,這才是最難得的。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懶惰,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3、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特別是性格以及品質,孩子基本都從父母身上學到的。所以說父母想要孩子成長的更優秀,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樣。父母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人,要給孩子做榜樣,而不是產生負能量。

孩子是世界是張白紙,當你惡語相向時,他會全盤吸收,並且把這種惡給到其他人。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標,首先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懶惰,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身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懶惰,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李玫瑾教授推薦一套《成長路上沒煩惱》一共有10冊,每冊80頁,繪本中包含:《面對困難我不怕》、《遇見更好的自己》、《我要為自己喝彩》、《做個受歡迎的人》、《再見了,壞習慣》、《辦法總比困難多》、《不把父母當傭人》、《我要努力當學霸》、《我能管好我自己》、《挫折面前不退縮》。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懶惰,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圖書嚴格按照孩子的閱讀習慣設計,圖文清晰,版面美觀簡潔,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學習,在成長的路上有一個好的方向指導。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懶惰,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文中故事生動有趣,富有哲理,每篇故事前均附有“名人名言”和“成長啟示”,讓孩子讀後有所思、有所想、有所獲,進而養成良好的品格。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懶惰,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全套共10冊,僅需75塊錢就能包郵到家。平均一本七塊五,一頓早餐錢就能幫助孩子培養多種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學到的東西是無價的,相信這是家長給孩子最棒的投資!家長們可點擊下方商品鏈接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