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磨蹭”,明智的媽媽都這樣做!後悔才看到

孩子太“磨蹭”,明智的媽媽都這樣做!後悔才看到


孩子太“磨蹭”,明智的媽媽都這樣做!後悔才看到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一件小事,都要做很久,我在旁邊看得都快急死了。”


“我家孩子上課總是走神,寫字還慢,筆記都記不全,怎麼學得好啊。”


“我女兒一寫作業就各種找東西,半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非要拖上1個小時,批評了很多次,就是改不掉。”

以上3位家長的“心聲”相信大家都很認同,甚至會想“這不就是我家孩子嗎?”


日常生活中,孩子的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很是讓人頭疼。起床、睡覺、刷牙、洗澡、出門……在各種事情上孩子好像都喜歡磨蹭拖拉,常常引得家長抓狂。


孩子太“磨蹭”,明智的媽媽都這樣做!後悔才看到


其實,孩子磨蹭拖拉只是一種表象,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收到更有效的結果。


今天,小尚老師就以孩子寫作業的磨蹭問題為例,針對孩子寫作業慢的5個原因,給出解決方法,快來看看你家孩子屬於哪一種?


01

學習沒條理性,不知道先做什麼


小白的媽媽為了能讓他安心學習,每天都把他的生活安排得面面俱到。吃飯、睡覺、做作業、玩遊戲,都給安排的明明白白,可是小白寫作業總是慢慢騰騰,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老師都佈置了什麼作業。老師在批改作業時發現他的作業亂無章法,有些題經常會做錯或漏做。


媽媽也很苦惱,因為小白的文具盒永遠是亂糟糟的。每次等到寫錯了,才發現要去找橡皮;鉛筆折斷了,才發現要去找削筆刀,一會兒拿這個一會兒拿那個,這中間磨磨蹭蹭就花去好多時間。


孩子太“磨蹭”,明智的媽媽都這樣做!後悔才看到


這是一個寫作業條理性比較差的典型案例。寫作業時不知道有什麼作業,文具準備不齊全,對各科作業的先後順序沒有條理……這樣寫作業當然慢了!


☆對策:


對於小白的情況,父母要教會孩子做事情的先後順序。讓孩子自己動手安排自己的事務,甚至可以讓孩子幫父母做點家務,這樣孩子就會慢慢學會規劃和條理。


心理學上有種說法,叫100%理論。世界上許多事情都遵循100%理論,如果我們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如果我們有80%不做,孩子就能做80%。


如果父母都幫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長機會實際上就被父母剝奪了。當然,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適當指導孩子做事的順序和條理。


02

過度完美主義


歡歡作業工整,成績優秀,唯一的缺點就是寫作業慢,寫的字稍微有一點不整齊或者不乾淨,她就馬上擦掉重寫,寫作業花的時間就長了。歡歡是天生的“完美主義者”。


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完美的,樣樣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比如作業:有一丁點不好的地方,都要求孩子改好寫工整,這樣要求的最終結果就很可能導致孩子寫作業時為了追求“完美”而變慢,或者對作業產生恐懼。


孩子太“磨蹭”,明智的媽媽都這樣做!後悔才看到


☆對策:


這種喜歡使用橡皮不停地擦來擦去的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症”。原因是孩子面對高要求壓力大,心情焦慮,怕出錯。對這種孩子,父母不要過多指責,也不要用打罵來糾正其不良行為,而要用獎勵手段進行強化訓練來達到目的。


孩子做作業時儘量少用橡皮,如果作業本保持清潔、在一定時間內迅速準確地寫好字,就有一定獎勵。如果孩子離不開橡皮,家長最好把橡皮沒收,經過一段時間,孩子依賴橡皮的習慣會逐漸得到糾正。


03

對學習沒有興趣


有的孩子因為學習基礎差,作業不會做,寫作業自然而然的就慢了。還有的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即使會做也不想去做。如果你的孩子屬於這種類型,那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麼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孩子太“磨蹭”,明智的媽媽都這樣做!後悔才看到


☆對策:


➤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怎麼辦?


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會做的題目就拿去問父母,問完之後接著寫作業,剛坐下沒多久又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又拿去問。這樣來來回回折騰,時間就耽誤了!


建議父母最好引導孩子調換順序做題。先易後難。碰到不會的直接跳過,把會做的題目全部做完,回頭再攻克難題。


在輔導孩子不會的題時,重思維引導,不是全部一股腦兒講給孩子聽。逐步的引導啟發孩子,最後讓孩子自己領悟。孩子知識儲備夠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孩子太“磨蹭”,明智的媽媽都這樣做!後悔才看到


➤想方設法讓學習變得有趣起來。


人們都是這樣,對於喜歡有趣的事都樂意去做,而對於枯燥乏味的事,則是能拖則拖。


所以,對於不喜歡寫作業的孩子,父母要儘量調動孩子寫作業的興趣,比如:通過遊戲的方式、競賽的方式來安排作業。比如:可以用計時的方式完成某一項作業,規定時間內完成了就表揚或記一個“★”,得夠二十個“★”,就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願望。


04

被逼無奈,故意磨蹭


聽聽一個孩子的說法吧:“讓我快點寫作業?我為什麼要快呀?寫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寫完了老師的作業,我還要寫媽媽佈置的作業,寫完媽媽佈置的作業,爸爸的作業又來了,總之就是沒有玩的時間……,還不如慢點寫呢!”


沒想到“磨蹭”還成了孩子的一條對策。若是爸爸媽媽總給孩子加“父母作業”,孩子就會由開始有意識的慢,漸漸地變成習慣。這是一種被動的磨蹭,被父母逼出來的磨蹭。


孩子太“磨蹭”,明智的媽媽都這樣做!後悔才看到


☆對策:


把每天老師佈置的作業做一個大概的估計,將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休息的時間(自由支配的時間)。



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孩子在一個半小時完成了,餘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養成這樣的習慣後,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


05

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


小寶活潑、可愛,但是小寶的父母卻一直揪心著他的學習。因為小寶寫作業時總是東看西看,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吃鉛筆,一會兒咬手指,注意力不集中,這樣的寫法怎麼能快起來?


老師也反應小寶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而且還經常調皮搗亂,一會兒拽別人的頭髮,一會兒拉別人的衣服。


孩子太“磨蹭”,明智的媽媽都這樣做!後悔才看到


這個屬於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這些孩子的注意力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左右,如果讓他們連續做作業超過20分鐘,他就會走神,如果寫一個字走神5分鐘,作業當然就拖拖拉拉了。


☆對策:


➤作業分段


你先了解孩子當天的作業量,然後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給予獎勵。


如果作業太多,可以把作業分割成兩個或三個階段。如第一階段規定做15分鐘,做完後休息一會,然後再規定一個15分鐘,再休息。當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後,往後所定時間就可以慢慢延長,等養成高度集中學習的好習慣時,就不用再分割時間了。


孩子太“磨蹭”,明智的媽媽都這樣做!後悔才看到


➤要為孩子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


孩子學習的地方要簡潔、整齊,尤其是書桌,準備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但不要堆放玩具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孩子學習的環境還要安靜,不要在孩子學習時,中途為了關心孩子,又為孩子送水果,倒水,這其實也是在干擾孩子。


➤訓練注意力本身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的特點。年齡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時間越短。這是由於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還處在發育當中。家長可以用科學的方式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太“磨蹭”,明智的媽媽都這樣做!後悔才看到


你看,單孩子寫作業磨蹭,這個看起來很平常的問題,都包含這麼多原因,更別說學習和生活上的各種磨蹭了。


生活中,家長需要多注意這些細節,對孩子多一些耐心,為他們作出正確積極的引導,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