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神性汉字

原创 白白 一玹氏 2016-07-14

探索思考 神性汉字

本文原标题《关于汉字的几点思考》,光复神州文化人人有责,作者云本文“抛砖引玉”,读者切记,如同永远记住一玹氏随心记录之文字永远是草稿不修改,必须自带校正功能,永远参考一玹氏文尾的价值观声明,昨日本号借事演法,叹数千之众匆匆浏览,不明其旨不领文意(我以一音演说,你当随类受益,而非非类分别)。已是昨日了的。过去心不可得的。今以此文倡导社会深入支持传统文明,弘扬中国汉字。传承神州之神性文明,天上地下无不有责。


蓝色地球,千百年来若干不同的生活群,通过梳理自身纹理规律,创造了各各不同、表达相同意思、能相互翻译的文字,或也可以叫做印记,让各种文明之星火得以传递留存并印刻在人类的记忆里。远古文明中,除了中国文字外,还有苏美人和巴比伦人的楔行文字、埃及人的圣书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北印度人的哈拉般文字,如今这些文字已不再用于日常,而几乎与它们同时代出现的汉字却经历陶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一直沿用流传到今天,也算是个奇迹了!在中国,曾出现过多种文字,如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字、贵州水族的水书文字、贵州彝族的古彝文字等,所以这里不说文字,只说现今使用的汉字。


探索思考 神性汉字


古书之所以难懂,本质上大部分原因是在于对文字的模糊理解,汉字在汉以前还可以见到大量对造字原意的运用,尤其是《诗经》、《易经》、《道德经》等先秦作品保留了许多汉字的本来面貌,到汉朝许慎的《说文解字》时,文字原意渐失,很多字已经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到目前为止,汉字是谁造的?只有传说!怎么造的?未见原理!如何解释?请查字典!字典是谁编的?专家们!专家们靠谱么?

连专家也怀疑,这是不是有点过分?

我想,学问的终端就是不停反问,一直问到没有问题为止。

下面让我们从三个方面,针对汉字的造字问题作几点肤浅思考,权做抛砖引玉,欢迎斧正,欢迎参与一玹氏先生道场。

一、汉字学现象之天部:不明不白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上古《太始天元册》记载的内容,破除了当今人们普遍认为古人对天文学的了解是肤浅的认知,现代科技的发展未必能给古天文学最好的诠释,而古人基于对天文学的了解所造出来的汉字,随着字体的不断演变,后人更是难以理解。


探索思考 神性汉字

显然,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就像当今梅花易界很多大师,没有断卦方法原则乱取卦象瞎蒙。

同样,古人造字,难道是没有造字原理、没有字根关连、没有逻辑根据随意而为的么?

“白”字是不指望专家们给一个满意的答案了,那“明”字专家们是不是也搞明白了?

《说文》:“朙,照也。 ”

《尚书·洪范》:“视曰明。”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由上可见,除了《说文解字》还保留了一点“明”字的传变写法外,古人对“明”字是没有统一认知的,各人有各人的解读,看起来都是正确的,当遇到无法解释的时候,就推说这是通假字,比如,《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诗·小雅·黄鸟》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诗经》两句里面的“明”显然用上述的解读方法是无法解释清楚的,于是有人就说,“以我齐明”的“明”是“盛”字的假借,“不可与明”的“明”是“盟”字的假借,如果再深入问一下,“萌”“盟”为什么和“明”有关呢?估计没几个人能明明白白回答了。


探索思考 神性汉字


二、汉字学现象之地部:土里土气


探索思考 神性汉字

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说的似乎很形象了,如果连这样的解释还不懂简直有点智障了,好吧,那就按照这个思路想象在人类中,母亲如同大地一样的胸怀和品德生我们养我们,我们都是母亲生的,这是常识,然而,《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礼记 • 曲礼》:“生曰父,死曰考。”这下子找不到啥通假字了吧,难道古人说错了?

以前我一直觉的土、地、田、山都是差不多的意思,都可以进行种植,都能生养出好植物好果实来,深入一思考,发现“里”、“胃”、“雷”、“畏”等字突然间变的好陌生。单说“里”字,好像和“田”关系重大,关于“田”字,《在线汉语字典》的解释是:“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这样的解释不禁让我想起梯田来,难道梯田不是田?然后我又对着“细”和“累”

探索思考 神性汉字

系?如果说《易经·师卦》:“田有禽。”勉强还可以用“畋”通假,那古乐府《江南曲》中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句子,不知道各位作何感想?

可见,传统解释汉字的方法是落后的,是经不起推敲的。


探索思考 神性汉字


三、汉字学现象之人部:且行且远

探索思考 神性汉字

字,基本上都认为这是侧面人形的样子,这是对古人绘画水平的高度评价,这样的解释越看越觉得这个字写的真是线条太美了,太形象了,太抽象了,像到有点不可思议了。

而事实上,这真的是“人”的侧面剪影么?汉字专家们真的看好造字者们的绘画水平么?

探索思考 神性汉字

斗,“耳”字画出了扯下敌人耳朵的样子。我就纳闷了,试着扯了扯自己的耳朵,觉的这东西扯下来的可能性不大,至少是一把刀才能割的下来,就算这是纯刀割下的耳朵,那造字者的绘画水平也太烂了吧?

或许造“人”字和造“耳”字不是同一个人所为的,画风不同嘛……

探索思考 神性汉字

……

所以,汉字的研究不能用孤立的方法而自欺欺人,也不能只停留在只对一个字的研究而自我满足,更不能在解释不清楚的情况下找些通假字替代而自以为是,汉字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古人思维哲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破解字根,对相同类型的字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找出造字规律,找到字体本意,明白词语渊源,还古书本来面目。

你觉得呢?


泽人亦是果位 传播亦是果位 慧己亦是果位:欢迎投稿,欢迎参与一寺建设。带上你的满腹才华与天命。让魔法师一玹氏点亮你的天空。一玹氏基金用以光复神州神性文明、用以开动法船慈航、用以教育影视文化,接受捐赠或参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