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重啟”保險先行,大健康產業或成為武漢疫後經濟新爆點

武漢“重啟”保險先行,大健康產業或成為武漢疫後經濟新爆點

楚天都市報4月21日訊(記者徐蔚)武漢解封,經濟按下“重啟鍵”。武漢企事業單位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有序復工復產。保險業作為“逆週期”行業,疫情發生以來基本保持正常運營狀態,一些保險企業甚至出現逆勢增長,成為武漢經濟恢復的先驅和引領者。其中,尤以互聯網保險企業表現最為突出。

保險助力經濟恢復 互聯網保險成代表

互聯網保險因具有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等功能,通過提供“無接觸“式的便捷與安全服務,受到市場廣泛認可,爆發出疫後經濟的新趨勢。以註冊地在武漢市的互聯網保險公司泰康在線為例,疫情期間,該公司保費實現高速增長,2020年前3月保費收入28億元、同比增長233%。

分析普遍認為,互聯網保險業績出現逆勢增長,一方面由於疫情激發了人們健康意識,對保險需求增強;另一方面疫情造成傳統的線下保險營銷變得困難,使得人們主動將目光轉到線上渠道;與此同時,互聯網保險企業也主動出擊,持續強化線上處理能力,並通過科技與服務結合高效便捷地開展理賠等服務,有效滿足了客戶各種保險需求。

疫情期間,泰康在線推出了“全程零接觸、快速雲賠付”的服務方式,以滿足客戶特殊時期的理賠需求,受到客戶普遍歡迎。據悉,自1月20日至3月10日,泰康在線共完成13.7萬件賠付,賠付金額2.3億元,最快30分鐘即完成賠付。

線上化服務的背後,是AI等科技的應用。據瞭解,泰康在線近年來不斷加大科技投入,2019年科技投入在固定費用支出中佔比最高,達29%;疫情期間智能客服機器人服務滿意度達99%;泰康車險通過打造“無接觸”電子保單,幫助用戶在特殊時期最大程度減少交叉感染風險;開通線上視頻問診等服務,讓客戶足不出戶享受專業醫療服務的同時,降低外出感染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發生以來,保險業不僅自身率先衝出逆境,而且還扶助實體經濟,調節對沖疫情對其他行業的負面影響,發揮了社會“穩定器”的作用。作為武漢企業一員,泰康在線還先後為生產應急保障藥品器械的公司九州通醫藥集團、生產紅外體溫篩查設備的公司武漢高德紅外、病毒檢測機構華大基因等提供特定疾病保險,為企業構築健康保障和經營發展防線。同時泰康在線還向包括武漢地區的全國企業推出“復工保”保險計劃,也是支持實體經濟企業復工復產的又一舉措。

大健康產業優勢凸顯 互聯網保險可期

武漢是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城市和科技金融創新城市,近年來一直將大健康作為重點發展產業,成為國內外大型及知名企業投資和戰略佈局的首選。例如泰康在線不僅將總部設在武漢,還在武漢建立了泰康車險湖北服務中心以及互聯網金融實驗室等,旨在助推武漢的互聯網金融改革和創新發展。

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昇提出了關於武漢大健康產業的“三個理論”,認為武漢是三個理論疊加的“大健康產業之都”:第一,是弓箭理論。中國沿海是一把箭弧,北京至廣州這條線即是弦,長江黃金水道則是一根箭,武漢正處在弓箭的發力點上,區位優勢不言自明。第二,是高鐵經濟。高鐵已經改變了中國,未來也會改變世界,武漢作為一個米字型高鐵的中心,輻射面極廣,將會成為各個經濟帶的研發中心、物流中心、貨源中心。第三,是大健康經濟。高端的醫療中心勢必會聚集大批產業資源。而武漢未來也有機會成為中國的又一生命科學、生物醫藥創新中心。

武漢是全國的大健康產業之都,而保險業是大健康生態的領頭羊。陳東昇表示,“從支付入口而言,作為大健康生態的支付入口,保險在大健康領域將發揮核心樞紐作用。從產業集中度而言,保險和醫院是大健康領域集中度最高的產業,也是巨頭雲集之所在,險企發揮引領作用也是必然的。”

相信經此一疫,武漢經濟將在轉型升級中復甦,大健康產業或將成為武漢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先驅”互聯網保險企業表現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