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 如何養生?

春末夏初氣溫變化比較大,此時若不及時養生保健的話,身體可是容易生病的。所以說,男女老少都應該及時做好養生的準備。那麼你知道春末夏初該怎麼養生嗎?

1、春捂防寒應有度。春捂是防春寒的有效措施,適度春捂是保養人體陽氣的科學方法。尤其是清晨與夜晚,穿衣蓋被應該偏多偏厚一些,重點是捂身體下部。保養陽氣能增強抵抗力,避免寒邪入侵,有效防止多種傳染性疾病。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老年人更需防寒、保暖、壯陽氣,以預防中風或心肌梗塞的發生。但是,春捂也應該有度,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超過15℃就要減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就易誘發春火的產生。

2、運動勿大汗。春末夏初是運動的最佳時節。遵循“勿大汗,以養髒氣”的原則,找個湖畔園林做些戶外活動,以養陽強體。最好在醒來後,搓熱雙手,做做簡單的面部按摩,叩齒,拉耳、拉伸一下四肢,這也是非常必要的晨練,可幫助火氣的消散。長期堅持還會有耳聰目明,面色紅潤的效果。

3、小心脾胃受損。養護脾胃,最好能多進稀食,吃粥喝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此外,新鮮蔬菜水果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在食物中,清熱利溼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而從冰箱裡取出來的食物,最好不要急著吃,應在常溫下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少吃或不吃。

4、多喝水排毒,養護肝臟。人體很多毒素都是通過水分的排出同時一起排出體內。而初春寒冷乾燥身體更需要大量地補充水分。其實,多喝水對人體有很多好處,不僅可以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還可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5、飲食清淡,宜甘甜忌辛辣。天氣一轉熱,人的胃酸分泌減少,一旦喝水多的話都將沖淡胃酸,導致機體消化功能較弱,所以中醫養生都會建議飲食宜清淡一些。

6、避免溼氣傷身。平常應避免在潮溼的地方長時間工作、生活。如果所處環境特別地潮溼,可用抽溼機或在牆角放置乾燥劑,保持室內溼度適中。出太陽的時候,要把寢具拿出去曬曬。早上起床的時候把被子揭開透透風,不要馬上就疊起來或者蓋著床。

7、初夏要養“心”。在春夏之交時,人們要順應天氣季節轉換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在具體措施方面,低脂、低鹽、清淡飲食有利於心神養護,茯苓、蓮子、百合、紅棗、枸杞子等都算是養心安神的食物,調節心志、靜坐閉目養神都有協調身心、平衡陰陽、安神定志的良好作用。

8、溫補陽氣,忌酸宜甘。隨著天氣漸暖、陽氣漸升,溫補可逐漸減少,轉而多吃一些調和肝氣、營養心神的食物。首先忌酸,因為酸性收斂,不利於陽氣生髮和肝氣疏洩。其次,可多吃一些味甘性緩的食物,如茯苓、山藥、百合、大棗等,能夠起到緩和緊張煩躁情緒、養育心神、調暢情志的作用;地黃煮粥或枸杞煮粥服用,還可以起到補養肝陰、使肝氣陰陽調和的作用;常按揉足三里,可調養脾胃;常按摩背部肝腧穴,可以滋養肝陰。

9、按摩穴位.閒暇無事時可按揉太溪穴、湧泉穴,可以引火歸元,清瀉虛火。

(周婷整理自搜狐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