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吟閣】海島漁村

【風吟閣】海島漁村

【風吟閣】海島漁村

【風吟閣】海島漁村


海島漁村


2010年正月初七,我踏上了去海島岱山之行,不是去旅行的,而是去中基船廠工作,是一位老朋友介紹我去那裡工作,朋友告訴我這邊船廠不僅待遇好,且環境優美,對於剛剛結婚,且已有一女的我,就欣然答應了。

這是我人生當中第二次去海島,之前公司組織旅遊去過一次朱家尖,桃花島,海島上的人文風情給我留下過深刻印象。

正月初七那天,我一早就從家鄉出發,乘上去舟山的班車,班車拉著我思鄉的情緒和對海島生活的期盼,一路狂奔前往海島舟山。

當時舟山連島大橋已經修好,所以去舟山就不需完全依靠水路輪渡,而是從寧波鎮海這邊上橋經過金塘島,冊子島,富翅島,裡釣島,再到舟山本島,全長50公里。舟山連島大橋是當時世界規模最大的陸聯絡工程。

【風吟閣】海島漁村

以前見過不少大橋,錢塘江大橋,蘇通大橋,南京長江大橋等,那些橋都是修築於江面之上,連接兩的,當時覺得這些大橋已經非常雄偉了,可和舟山連島比起來,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不論橋墩大小,還是橋面長度都遠超內陸的跨江大橋。

當車子行駛到大橋之上,往窗外望去,藍天,白雲,大海迎面襲來,美不勝收,連島大橋彷彿是一條海中巨龍一般,彎曲盤繞,朝著大海飛奔而去……

坐在車上的乘客基本都是首次看到如此壯觀跨海大橋,無不為之感嘆,為之動容,感嘆人類的偉大,祖國的偉大,正是因為有了強大,繁榮的祖國,才能修築如此雄偉的人類奇蹟!

通過連島大橋,寧波到舟山可以比以前輪渡縮短一個小時左右,對於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時間就是金錢,一個小時可以創造很多價值,也可以方便兩地居民來往,幸福感也會越強,這是國家和民眾所期望,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願景。

【風吟閣】海島漁村

連島大橋還有個好處就是它可以全天候通行(除了颱風,大霧天),而輪渡就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如果受到海洋季風影響,輪渡就無法正常運轉。

這不我剛從連島大橋下車,轉車到三江碼頭,準備坐輪渡船到岱山,就遇到了這種情況。

當時三江碼頭晴空萬里,萬里無雲,可碼頭廣播通知暫時無法上船,海面有季風,有大霧,等霧過去才能恢復正常行駛。

由於我常年生活在內陸地區,根本不瞭解什麼是季風,更想不明白晴空萬里的天空怎會出現大霧?今天剛好生動給我上了一堂氣候課,一堂關於海洋氣候的課,海洋的氣候確實和內陸與眾不同。

在碼頭焦急等待一個多小時後,終於恢復正常通行了。

隨即我拿著船票登上一艘輪渡船,輪渡船分兩層,下面一層載汽車,上面一層載乘客,方便海島和大陸地區的人員來往,這種船是海島間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風吟閣】海島漁村

我登上二層乘客區,面積非常大,大概能容一百多人,靠近船頭前有櫃檯,販賣著各種食品,還有熱茶,熱飲,熱飯。

由於口渴,我要了一杯可樂,坐在乘客區中間觀看大屏幕上的電影,看了一會,我走出乘客區,來到船甲板上眺望大海,望著波瀾壯闊,無邊無際的大海,我大聲朝著大海呼喚起來:“啊,啊……大海我來了……”

輪渡船在洶湧的海水中行駛一個小時左右就到達岱山高亭碼頭。

中基船廠離高亭碼頭有幾公里,我就叫了個車拉著行李,一路狂奔而去。

幾分鐘到了目的地,中基船廠坐落在一個小漁村,名字非常好聽,江南村,漁村面積不是很大,大部分面積都被船廠徵用,只留小部分居住地,船廠未來之前這裡只是個小島,沒有橋,村民出行只能乘船到對岸,船廠來了之後就修了一座大橋,這樣小島就變成了漁村。

我下車時,朋友已在此等候多時,隨即幫我提著行李到漁村租住地,租住的是一棟典型江南二層農家住宅,住宅一層是客廳和廚房,二層有兩個房間,我和朋友各住一間。

【風吟閣】海島漁村

房前有個五十平米的小院,院中有擺設著各種花卉,還是石板凳,石桌,陳設雖簡單,但別有一番風韻。

春天休息日時,我就會坐在睡在石凳上,邊看書邊沐浴和煦的陽光。在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中,偶偶放鬆一下心情,何嘗不是一種愜意……

夏日時,對於我們造船人來說,簡直過著煉獄般的感覺,頭上太陽異常火辣,船艙中更是異常悶熱,一天下來身上衣服不知溼透幾次。到下班時大家幾乎都身心俱憊,走路的力氣都沒有,不過一陣陣清涼的海風迎面襲來,身上由內往外頓覺心清氣爽,海風柔柔地,涼涼地,輕輕地撫摸著你全身,就像給你做著全身按摩,立刻消除你身上的疲憊,舒服極了!

這就是海島的好處,白天不論太陽有多大,多辣,到了晚上,一陣陣海風依然是涼涼地,而在內地由於太陽將地面曬熱了,晚上就算有風,那風依然是悶悶的熱風,熱浪,吹在人身上非常不舒服。

【風吟閣】海島漁村

由於晚上有海風的緣故,我夏夜裡基本都沒用過空調,頂多開過電扇就行,這是內地無法比擬的優勢。

空閒時,我經常在漁村走動,一是熟悉環境,二是想看一下漁村到底有何不同?江南村稱之為漁村,那肯定少不了漁船,漁民。

我沿著院子前的一條小石路,徑直往前走,走了一會,就看到前方有處平房,平房中很多婦女們正在修補漁網,就像補衣服一般,用魚線修補破了洞的漁網,動作非常嫻熟,連貫,可見他們這門手藝已經傳承很多年了。

我看了一會就繼續往前走,遠處就看到一大片整齊排列的漁船。現在正是禁漁期,漁船不能出海,只能停靠在這裡,有些船上有些男人正在修自己的漁船,叮叮噹噹,忙得不樂乎。

在禁漁期時,漁村的男男女女也沒閒著,女的補網,男的修船,等開魚時,他們就會有備無患,開著狀態良好的漁船,灑著上好的漁網,就能捕到更多的魚,帶來更多收入。

當年開魚時節來臨,漁村的男男女女們忙忙碌碌,為出海前做著各種準備工作,食物,衣物,漁網,油料等等,忙得不樂乎,熱火朝天。

出海之前,船老大還要到當地神廟去祭拜,乞求神靈保佑此次出海平安,並多多捕魚。

【風吟閣】海島漁村

出海捕魚確實是一件非常危險的工作,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危險,颱風,巨浪,觸礁,迷失方向,食物短缺等等,危險重重,出了海,誰都不知道能否順利安全地歸來,所以漁民乞求神靈保佑也是情理之中,有太多太多不確定因素。

雖然出海捕魚風險很大,但回報也是非常大。當他們開著船滿載而歸時,臉色雖比之前黝黑了些,但笑容十分燦爛,就像一朵燦爛的牡丹花,這是收穫的笑容,幸福的笑容,是一種經歷各種危險,各種艱辛,終於獲得收穫的笑容,此笑容發自內心,發自肺腑,毫無掩飾,毫無保留。

看著這樣的笑容,你就會覺得他們所經歷的風險,艱辛,汗水都是值得的,沒有付出,哪有收穫,不經歷風雨,哪能看見彩虹!

漁民們剛捕到的魚都非常新鮮,且花樣繁多,有梭子蟹,紅膏熗蟹,富貴蝦,小黃魚,大黃魚,鯧魚,帶魚等等,琳琅滿目,眼花繚亂。

【風吟閣】海島漁村

這些海里的魚,蝦,對於我這個內地出生的人來說非常新鮮,從未看過,從未吃過,一切一切都那麼新奇,彷彿進入了一個海洋動物世界一般。

樸實的漁民也會將一些海鮮就地販賣,當然價錢比市場上便宜很多,甚至是白菜價。我擋不住新鮮海鮮的誘惑,就買了些梭子蟹回去。拿回去後,我將梭子蟹清洗乾淨,然後按照本地做法,只放清水,生薑煮,煮熟沾著醬油和黃酒做的調料吃,原汁原味,鮮香美味。

我在江南漁村呆了一年,第二年由於工作調度,公司派我去岱西工作。岱西在岱山的西面,距江南漁村大概一個小時左右車程,經過高亭鎮,然後一路往西。

出高亭鎮二十分鐘後,就能從車窗外看到一片一片葡萄園,葡萄園都是採用現在大棚技術栽培,非常整齊,規範。或許有人會問,葡萄園在大陸地區隨處可見有什麼好介紹的。有這種想法也非常正常,不過如果你嘗過這裡出產的“岱西葡萄,”或許你就不會這麼認為了。

【風吟閣】海島漁村

去年“岱西葡萄”上市的時候,我也非常想嚐嚐海島葡萄和大陸地區葡萄到底有什麼不同的味道,甚至懷疑這海島葡萄是不是跟海水一樣鹹的。

出於好奇我就買了二斤,想嚐嚐味道怎樣,如果好吃,我再多買幾斤。“岱西葡萄”個頭不是很大,頂多無名指那般大小,表面呈綠白色,玲瓏剔透,像一個個水晶球,令人非常有食慾。

我摘下一個稍大點的葡萄,迫不及待地往嘴裡塞,當牙咬破葡萄皮那一刻,我就發現自己之前的懷疑有多麼荒謬,因為葡萄實在是太甜了,太爽口了,整個嘴巴都被甜甜的葡萄汁浸潤著,那感覺實在舒服。

嚐到甜頭後,我就一發不可收拾,三下五除二就把這些葡萄全吃進肚子裡,隨後一段時間,我幾乎每天下班都會買些“岱西葡萄,”一直吃到葡萄季節過去,才肯罷休。

出了葡萄園,車子再往前行駛十分鐘左右,眼前出現一塊一塊田地,可是田地裡沒有莊稼,也沒有雜草,我對此十分好奇,就向售票員詢問了一番。

【風吟閣】海島漁村

他告訴我,這裡是岱西海鹽晾曬場。當地村民依然使用傳統海鹽製作方法,就是將海水引進來,進行晾曬,通過太陽光,蒸發掉水分,就會留下結晶的海鹽,當然這只是粗鹽,還要經過很多步驟,層層篩選,才會流入市場。這種海鹽非常傳統,所以保持著獨有的風味。做菜的時候,只要加入少許海鹽就會鮮香美味。

我不禁感嘆,海鹽原來這樣製作出來的,難怪我在岱山吃到飯菜都如此鮮美,原來是用了秘製的海鹽啊!

在我感嘆之餘,車子已經行駛到終點了。

之後,我又在岱西生活了一年,總共在岱山呆了兩年,這裡獨特的海洋氣候,清涼的海風,淳樸的漁民,美味的海鮮,甜蜜的葡萄,鮮美純正的海鹽,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二年,我又去往下一個海島漁村了……

【風吟閣】海島漁村


作者系閱文集團簽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