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中的“蝴蝶效應”是如何形成的?

文 | 京畿部長

說起“蝴蝶效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個名詞最早是由一位氣象學家創立,而在現如今它已經不單單被用來解釋氣象問題,還貫穿在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聯結成一體,事實上已經沒有了所謂的孤島,世界各國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經濟聯繫,處於一個相互關聯且極其複雜的系統中,一個微小的初始事件,就很有可能引起系統性的整體災難。

金融危機中的“蝴蝶效應”是如何形成的?

▲圖源/Pexels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其“蝴蝶效應”引起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危機首先影響的是美國金融業,根據當時的公開數據顯示,僅在2008年初,花旗集團市值縮水高達52%,摩根大通的市值則縮水了14%,同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宣佈破產,美國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同時美國股市暴跌。由於金融危機的乘數效應,實體經濟也隨之爆發了危機。其帶來的影響就是美國的消費者支出明顯萎縮,製造業開始受到影響,失業率逐步上升,美國經濟受到了嚴重破壞。

危機帶來的傷害不會只讓美國一家承受。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當其內部發生嚴重金融危機時,這種影響就會不斷地藉助“蝴蝶效應”加以放大,並通過與世界的種種複雜經濟關係傳遞給各個國家,最後,歐盟和亞洲經濟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重大損失。時至今日,亞洲地區的一些典型的外貿出口企業依舊對此有著深刻的切膚之痛。在當時,原有的外貿出口訂單在極短的時間內突然徹底消失,企業一度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存在著一定的定數與變數,而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既有跡可循,也會捉摸不透,存在不可預測的“變數”,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而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和結局,恰恰也說明事物發展的複雜性。

就像海水潮汐的漲落一樣,大浪不是分分鐘就有的。金融危機不會突然產生並爆發,而是隨著各種問題的積累,才會最終釀成金融海嘯。如果不瞭解這其中的環節和過程,也就無法深刻理解蝴蝶扇一下翅膀為什麼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

其實說起來金融危機的苗頭還是歐洲國家經濟自我冒險的結果。法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一直到1990年才開放了自己的資本賬戶。20世紀90年代初,一些新興市場開始效仿其做法。原因也很簡單,開放金融市場是有很多好處的,無論是本國資本還是國外資本都會有很大的投資餘地以及更多的選擇餘地,這樣既能吸引和留住資本又能保持經濟的增長,同時可以更好的分散風險,但也因為資本開放,危機禍根被埋下,也就是負債和違約的風險會加大,但這個問題會被經濟初期的繁榮所掩蓋。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石油輸出國擁有鉅額石油收入,他們通過銀行會把錢借給發展中國家。但借貸以及其成本成本又成為了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財政負擔,越借越多,總有人會還不起,於是在80年代拉丁美洲發展中國家債務危機爆發,資本從他們身上沒有油水可以剮了。到了90年代初,國際遊資又開始把目光聚集在發展中國家身上,而這些國家也就是遊資們口中的“新興市場”,在這一輪資本流動中,有人歡喜有人憂,拉美一些國家爆發了貨幣危機,而亞洲金融危機也在泰國爆發,並席捲亞太地區。資本在這一輪流動中,有人被洗劫一空,有人掙得盆滿缽滿。

其實借貸本身來說並不是壞事,尤其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暫時從外國借錢用來發展自身經濟,渡過難關,從長期來看趨勢向好,這是好事,也就是借別人的雞(別人的錢)先生蛋,然後蛋生雞(自己的資產),清償債務發展自己,進入良性循環。同時外資的進入也有利於企業減低融資成本,對該國的貸款人有好處,錢的借貸成本低了就會形成投資熱潮,增加人均生產率;對外資也有好處,就是他們可以獲得比在本國更高的資本回報率。一個開放的金融市場會把政府的所作所為曝光在陽光下,這樣形成多方制約的局面,降低了腐敗和尋租的產生,畢竟腐敗有時候也是成本。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在突然遇到不可控的問題生活陷入困境的時候,他要渡過難關和解決這個問題,最優的選擇就是借貸,因為從長期來看,借貸是最明智的做法。所以開放資本市場對於本國人民而言具有很大好處,但這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本身資本市場趨於發達,金融機構有一定的准入門檻和職業素質,政府監管制度完善,宏觀經濟有所節制,社會經濟指標都趨於正常化之後,開放資本市場就會享受到最大程度的好處,反之則亦然。所以經濟學界有一個共識就是,開放資本市場應該在本國市場改革結束之後才行得通,不然就是深埋禍根。

這也就是危機的根本來源,當越來越多的問題開始聚集的時候,有時候一隻路過的蝴蝶輕輕一扇,其作用力就會打破這種平衡,最終造成雪崩一樣的金融風暴。而這隻路過的蝴蝶,其實就是國際遊資的貪婪和謹慎。他們的貪婪在於任何時候都要尋找最大利益,沒有任何感情可以左右他們的決策和行為,而且資本無國界,更無道德,在適合他們利益的時候,他們會蜂擁而入,而在自己的利益有可能受損的情況下,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撤離,根本不會考慮這樣做是不是會洪水滔天。

遊資的本性就在於遊動,所以他們會來,也會走。當遊資進入,經濟過熱,該國中央銀行就有可能出臺符合自身情況和利益政策,或者限制或者鼓勵;而當外資撤離,經濟就會陷入蕭條,金融市場有句話現在都被說爛了,那就是信心勝黃金,在投資者信心不足的情況下也會加劇這一不利局面,即使自己國家經濟情況良好,但也會因為外資的撤離受到影響,現在歐洲就是深受其害的倒黴鬼,被過分流動的資本折騰的奄奄一息。

所以當一切條件具備的時候,再來一隻路過的蝴蝶,不經意間扇一下翅膀就會造成巨大的災難後果。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因為外資在其他國家的迅速撤資,然後買入了美國政府國債,受市場影響驚慌的儲戶們紛紛跑去銀行取自己的錢引發擠兌,導致銀行股票狂跌,瞬間拖累了英美銀行體系,爆發了金融危機。也會有人想如果當時的儲戶不取錢,也就是蝴蝶不扇翅膀,會不會就不會爆發危機,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你能讓蝴蝶的翅膀,停止扇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