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對於長期觀看視頻的你們來講,一定對於這樣的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這樣的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還有這樣的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剪輯方式並不陌生。

那我們換個思路,如果是這樣的呢?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以上的這些剪輯手法,都可以統稱為跳切

套用電影書籍中的理論,跳切是打破時空和動作連續性要求,以較大幅度的跳躍式鏡頭組接,突出必要內容,特有的一種剪輯手法。

簡單地說,一件事情的完成邏輯本應是ABCDEF,省去中間步驟,只呈現ADF,就是跳切。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而剛剛你們看到的那個黑白電影片段,是來自一部距今整整60年的法國電影,《精疲力盡》。那也是跳切第一次出現在世人眼前。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那麼,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是如何影響現今的視頻創作者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懂,電影視聽語言是如何發展的。

作為第七藝術,電影的歷史到現在也不過125年,即便是往前追溯到愛迪生髮明攝影術,也超不過130年。

那麼,最早期的電影是什麼樣的呢?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固定機位,中景鏡頭,普通場景之間需要嚴格按照發生順序轉換。

簡單來說,早期的電影就像是舞臺劇的轉錄,我們現今所見的一切電影語言都還未被髮明出來。

直到1903年的《火車大劫案》,導演埃德溫·鮑特在這部電影中奠定了一個沿襲至今的電影語法——蒙太奇,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剪輯。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他將不在一個空間的,但又同時發生的事情相互交叉的剪輯在一起,向全世界證明,即便不加解釋,觀眾也可以在腦中自行將這些畫面構成連貫的邏輯。這種技法被稱為

交叉剪輯。

備受影迷追捧的諾蘭就是交叉剪輯的忠實擁躉,在《敦刻爾克》中,他將時間尺度不同的三個空間剪輯在一起,完美的將一週、一天、一小時的三條故事線糅雜起來,把交叉剪輯玩出了花

看,每一個現在被髮揚光大的電影技巧,都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每一個被我們日常化,默認化的電影、視頻語言,在被創立時都是偉大的創舉。

我們還是說回跳切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尤其是在法國,電影工業已經日趨成熟。不過,二戰的打響打亂了這一切。1946年時任法國總理布盧姆為了還清二戰時欠美國的高額債務,簽訂了《布盧姆-伯恩斯協定》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全面打開好萊塢電影的引進,使得當時好萊塢大片在法國院線的票房佔比達到了7成以上。

被搶了蛋糕的法國電影人為了爭奪回自己的本土市場,2年後逼迫政府廢除了協定,與此同時為了對抗當時已經進入大製片廠制度的好萊塢大片,法國電影開始走向了精緻化和大片場化的傾向。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什麼是精緻化和大片場化呢?追求巨大的攝影棚,精緻的服化道,巨星演員坐鎮,大IP古典名著改編的劇本。最關鍵的,是電影技巧上面的“標準化”和“流程化”。

那時候的電影技法已經有了一套被稱之為“正確的”的剪輯理論。

比如在1956年版本的《巴黎聖母院》,卡西莫多拯救完艾斯米蘭達之後的那場戲,卡西莫多用小刀割開艾斯米蘭達手上的繩索,就需要在中間拍出一個刀是從哪裡、怎麼拿到的補充鏡頭。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這樣的拍法無疑是冗餘,無聊的,但當時的電影人,為了穩定的產出質量和票房,幾乎無一例外的選擇了遵循這套理論。

所以,當一個29歲的年輕人,在影片中運用了這樣的剪輯方法,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無疑是打破了被所有人墨守的成規。

這個年輕人叫

讓·呂克·戈達爾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說來也有意思,跳切的發明也算是一件趣事,由於是新人導演拉不到投資,戈達爾拍攝《精疲力竭》時候的預算只有40萬法郎,底片長度也只有正常影片的一半,跳切只是他用來對付這種窘境的辦法。

也就是這樣的巧合,成為了電影史上最著名的影像革命“法國新浪潮

”的標誌。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新浪潮運動始於在二戰後成長起來的一批年輕影迷,他們對彼時流水線化生產的法國影片嗤之以鼻。在他們中間,以雜誌《電影手冊》的五位影評人最為激進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戈達爾也是其中一員,他們大罵毫無創新,遵規守矩的精緻影像,推崇真正有“作者”創新思維的導演,包括希區柯克,和拍出了《公民凱恩》的奧遜·威爾斯。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到了50年代末,這些之前只會操舞筆桿子的“影評人”,自己拿起了攝影機,用極低的成本,輕便的設備,走上巴黎街頭,用最原始也是最輕盈的方法,開始了自己的導演生涯。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為什麼叫新浪潮?就是因為這些年輕電影人所拍攝出來的影片擁有不羈的樣貌,就像絕無定型,也不修邊幅的浪潮一樣,向那些陳舊的、死板的、無聊的“老”電影發起衝擊。

這無疑是電影史上最炙熱,最激動人心的一個時期。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精疲力竭》雖不是最早誕生的新浪潮電影,但絕對是最能概括新浪潮思想的一部電影。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影片一開頭就顯得讓人摸不到頭腦,在一段混亂的剪輯之後,主角米歇爾偷了一輛福特轎車開往巴黎,隨後用大段的車內視角展現了米歇爾的自言自語,聲音和畫面也不遵循同步原則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然後米歇爾遭到警察的追捕,幾個鏡頭之後,他槍殺了警察,緊接著逃亡。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這也便是新浪潮的一大特點,角色的塑造經常出現無因果的行為,完全的隨性,和對自我價值的不確定。《四百擊》中那個著名的海灘跟拍,推焦最後定格在安託萬迷茫的臉上,就是最好的例子。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回到我們視頻開頭的那個問題,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是如何影響現今的視頻創作者的呢?

當然了,我相信不會所有人都是看了戈達爾的電影,才有了現在這些剪輯靈感的,但戈達爾的創舉無疑影響了後代的電影人,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後代的電影人又影響了更多的電影人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當這樣的剪輯方法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升級,發揚,成為了一種默認的,我們習以為常的剪輯技巧。

我們才能看到,如此炫酷,卻又感覺好像沒什麼問題的剪輯。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最重要的是,像我們這樣的視頻創作者,就和1960年的戈達爾一樣,充滿著創作的熱情,但又沒有那麼昂貴的設備以及人工去支撐自己的想法,在剪輯上的小心思,就是一種“土法煉鋼”一樣的,提升自己視頻質感的舉措。

每一個領域都會有不斷打破規則的人,他們所做出來的作品或許當時不被大眾理解。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但也就是這些不願墨守成規的人,哺育了後世一代又一代的創作者,最後觸及到我們這些視頻創作者。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當然,還有屏幕前的你。

新浪潮的故事還沒講完,特呂弗在拍出了《祖與佔》之後順應了大片場的誘惑,他的倒戈也讓戈達爾和他徹底決裂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李維特拍起了更鮮有人關注的超級長片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而五人裡面年紀最大,拍攝處女作最晚的侯麥,在1980年代用中產階級虛無的愛情觀,到達了自己創作生涯的最巔峰。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戈達爾呢?

他在1968年之後徹底與曾經的自己“鬧掰”了,不止一次的說《精疲力竭》是他最差的作品,走向了更加極端的電影語言革命,到了90歲的高齡,還在前年拍出了新作《影像之書》,在這部電影中拼湊了上百部電影、書籍、真實新聞報道等的影像、文字資料,闡述著自己對於“影響和語言”的思考。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你問我能看懂嗎?

當然不能。

但我想,這時的戈達爾或許就像125年前的盧米埃爾一樣,用自己的方式完成著對於影像的革命,或許後世的創作者就能在其中提煉出精髓,將其變成被大眾所接受的事物。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回到當下,我在撰寫這篇稿子的4月8日的前一天晚上,已經90歲高齡的戈達爾在Ins上進行了一場直播,已經有十幾年沒有過公開露面的老頭,透過小小的iPhone前置鏡頭,和全世界問好。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那些只在電影史書中讀到過他的名字的年輕影迷,湧入直播間,以各種語言、方式和他進行交流,同框截圖留念。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在他身後擺著的,是新片的劇本材料,90歲的他依舊還在不停的創作。

環顧四周,與他同時代湧現的新浪潮同僚們都已凋零

只剩下這個頭髮稀疏的老頭子,用舉重若輕但又排山倒海的意念

孤獨的在日內瓦思考著電影的未來。

【迷影至下Pro】 一部60年前的老電影 是如何影響現在的UP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