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郫都區六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權屬於新華社以及相關記者。備註也是引用新華社,略有刪減【備註具有歷史價值】。

照片非刻意收集。需要值得提醒的是,本文以現在行政管理範圍為主。

已更新。排除一些照片後就所剩無幾,八十年代的又太多。


四川成都郫都區六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66年6月9日 劉詩臨

四川糧食產區之一的成都平原,廣大幹部社員以“愚公移山”的頑強精神,戰勝了乾旱和病蟲害,小麥獲得增產。圖為郫縣社員踴躍向國家交售新糧,支援社會主義建設。


四川成都郫都區六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66年6月15日 劉詩臨

圖為郫縣犀浦公社幸福一大隊(今犀浦街道)的社員正在收割大麻。


四川成都郫都區六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6年9月11日 吳祖政

四川郫縣紅光公社紅光大隊(今

紅光街道)的社員在幸福田里加強水稻後期管理,以奪取農業豐收的實際行動。


四川成都郫都區六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8年8月21日 熊汝清

四川省郫縣農具廠,認真學習湘鄉縣的經驗,努力做好支農工作,減輕農民負擔。最近,他們將賣給生產隊的七十多臺不合格的稻麥兩用脫粒機,全部追回。這批機器經過修理改造,提高了工效,降低了價格。這是工人正在檢查脫粒機。


四川成都郫都區六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8年8月23日 熊汝清

四川省郫縣各生產隊充分利用稻田水面發展養魚。稻田養魚既可治蟲、肥田、鬆土,促進水稻增產,又能增加社員收入。前進公社八大隊二隊1978年單繁育魚苗一項就收入6000多元。這是二隊的社員在捕撈鮮魚。


四川成都郫都區六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8年8月30日 熊汝清

四川省大麻主要產區——郫縣,積極發展大麻生產,實行優質優價,增產有獎的政策,調動了社員的種麻積極性。1978年全縣2萬多畝大麻又獲豐收,總產比去年增加兩成以上,單產增加一成多。這是晨光公社紅衛大隊(晨光村?)的社員正在剝麻。


四川成都郫都區六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2月15日 吳祖政

四川省郫縣各社隊在制定今年生產計劃時,讓社員做到“一年早知道。”這是崇興公社十大隊二隊(崇興鄉)公佈的農副業生產計劃及社員的投工、投肥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