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城區第四中學:開啟空中閱讀之旅


在世界讀書日和該校第二屆讀書周活動來臨之際,朔城區第四中學針對疫情防控實際,為減少聚集性活動,充分利用互聯網服務於教學,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深度融合的有效平臺,及時開啟了以 “疫情·網絡·閱讀·責任”為主題,以“五字法”為形式,以“八項目”為任務的空中閱讀之旅。

“五字法”活動形式是:“讀”即讀時政、讀名著、讀歷史、讀生活、讀人物。通過網絡搜索,線上閱讀,閱讀疫情防控的最新進展,閱讀名著裡的疫情故事,閱讀中外歷史上各種病毒及影響,閱讀疫情期間湧現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蹟,明確自己肩上的責任和使命。“寫”即寫內心情感體驗、寫閱讀感悟收穫、寫人物事件過程(以文字的形式,描述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畫”即畫病毒真實面目、畫一線感人事件、畫身邊普通人物、畫一線醫護人員、畫後勤保障補給人員、畫社區工作人員、畫普通清潔工等防疫生活。“誦”即誦讀經典詩句、防疫美文,感受文字魅力,為抗疫前線加油鼓勁。“演”即演重點事件經過、演人物勵志故事、演師生在線互動。在各科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廣泛閱讀,用自己的思維、動作和語言表現名著中、歷史上、生活中的防疫事件。

“八項目”任務設計是:項目一:防疫小能手。營造真實口罩的使用情境,通過“我來編首歌謠”、“我來畫幅圖畫”、“我來作張海報”“我來錄段視頻”的方式來挑戰。項目二:情景劇表演。創設營造“到底是誰的錯?”的童話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新冠病毒的那些事兒”。項目三:數據分析師。通過人物對話情境,引導學生關注真實情境中數據變化,得出相關結論。項目四:疫情背後的那些人。引導學生尋找這次疫情背後耳熟能詳的一個個人物,蒐集他們的資料(文字、圖片、視頻),學做一個“人物專題PPT”,為“逆行者”頒獎。

項目五:“新冠病毒”的自述。學生用第一人稱的方式進入角色情境,分別從“我是誰?”“我從哪來?”“我有多可怕?”“我知道你們想打敗我,做了很多事。”“如果‘我’離開了,我想對你說......”等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探究。項目六:關愛和善待動植物。說一說大自然中即將或者已經滅絕的動物,大自然善良和冷酷的一面有哪些。看一看紀錄片《大自然在說話》、《我們的星球》,想想人與大自然、動物的關係,想想今後我們該怎麼做?搜一搜歷史或文學、科普作品中的疫情的起因與過程,思考疫情與人類自身的因果關係。疫情期間的精彩詩文,如“山川異域,風雨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等等,研究它們對於這個春天的意義。項目七:宅家研究所。在家門口設計一個“入戶自助消毒區”,運用數學知識,正確教家人如何勾兌“消毒液”,合理分配你和家人的“宅家”時間,上學後,哪些地方可能遇到病毒?我們如何保護好自己。項目八:“停課不停學”,我和家人、老師都做了什麼,怎麼做的,效果怎樣?

本網:王真雲

通訊員:王平堂 關一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