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息分期”究竟能省多少錢?我們幫你算了算

從蘋果官網,到各行信用卡商城,再到淘寶天貓,今年雙11購物節出現了一個新趨勢:“免息分期”盛行。無論信用卡透支分期,還是花唄、白條等類信用卡產品,都紛紛被用作產品促銷的賣點。

不少消費者就糾結了:一次性現金付款有折扣,免息分期又很有吸引力,到底怎麼買合適呢?免息分期到底能省多少錢呢?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一起來算一下。

走進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是我們很常見的一種付款方式,主要應用於相對大宗的商品或者勞務,以解決短期資金不足的問題。從房貸、車貸到企業設備貸款,再到一般性的商品費用,都可以選用這種方式。分期付款一般是固定時長,以固定方式進行支付。日常中,一般會涉及到手續費和利息這兩個概念。

手續費是指商家給你提供分期購買業務所收取的服務費、平臺費,可以一次性定額收取,也可以計入每期還款額一起收取;

利息則是消費者相對提前享受了商品或服務而沒有繳清費用所產生的資金成本,一般以複利計算,隨每期還款額收取。

有的情況下,所謂的手續費實際就是以利息的形式出現,也有的二者同時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許多打著“免息分期”旗號的商家,雖然不收利息,卻收取手續費,仍然要產生新的資金成本,對消費者來說並不划算,實質是“假免息分期”。

真免息分期

真正的免息分期,就是以商品價格為唯一分期對象、不額外產生手續費和利息的付款方式。

舉個例子:蘋果官網售價1999元的AirPods Pro,提供了24個月的免息分期付款方式,如下圖。

“免息分期”究竟能省多少錢?我們幫你算了算

“免息分期”究竟能省多少錢?我們幫你算了算

據此計算,我們以招商銀行來說,免息分期我們每月應付款項為999÷24=83.29元。在這個過程中,商品價格1999元是唯一分期對象,24是分期付款週期,83.29元則是免息分期每月應還款項。這就屬於真正的免息分期。

對於消費者來說,延長支付週期獲得了提前享受的便利,提高了資金週轉的靈活性,而商家則完成了鎖定購買行為的轉化成果,讓利背後是獲利。

免息分期省多少

前面我們說了,延長支付週期讓消費者提高了資金週轉的靈活性,而免息分期能給你省多少錢,就看你資金的利用率有多高,轉多快。

“免息分期”究竟能省多少錢?我們幫你算了算

舉個例子:同樣是蘋果官網售價1999元的AirPods Pro,一次性現金支付是1999元。

如果選用免息分期,把這1999元用來購買年化利率4%的銀行理財產品,每個月取出83.29元還款,下月將剩下的本金和利息加起來再投資。第1期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投資賺到的利息是:(1999-83.29)×4%÷24=3.19元,以此類推第2期可獲得利息是 (1999-83.29-83.29+3.19)×4%÷12=3.05元……24期總計計算下來,在還清所有應還款項之餘,還獲得了利息總計約為79元,相當於給打了個96折。

如果去買更高投資回報率的產品呢?類比計算你就會發現:拿本應一次付清的款項去投資,投資的回報率是多少,你實際免息分期付款的時候,所佔的便宜就是多少。簡而言之,“省下”的錢就是多少。

“免息分期”究竟能省多少錢?我們幫你算了算

類似商家廣告

當然了,實際購買過程中,“划算”也是一個綜合性標準:比如一次性付款能享受折扣或抵用券,而免息分期不能;或者有的人不習慣分期消費,而是喜歡錢貨兩清;還有的嫌先提價後免息分期沒誠意……

然而,再精打細算,也比不上減少無意義支出帶來的幸福感更多。從這個角度來說,與其被商家看似划算的“免息分期”吸引,不如理性消費,將錢真正花到有價值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