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寫不好作文,讀了朱自清的《春》終於明白了

近日,因陪孩子完成學校的視頻作業,因而重新讀了一遍朱自清先生的《春》,再結合近期陪孩子寫作文有了一些感悟。

為什麼孩子寫不好作文,讀了朱自清的《春》終於明白了

上了小學,尤其是三年級以後,多數家長對孩子的作文都十分頭痛。為了能讓孩子跟上步伐,不得不報了不少作文班。看了孩子作文班寫的作文,覺得也不錯;可如果考試換個沒寫過的題目,文章就不像樣子了。

要不思路不清,結構混亂,東一句西一句;要不字數不符合要求,或者字數不少,寫得像流水賬;要不語句不通順,以前學過的所謂好詞好句或者沒了蹤影,或者生搬硬套……

為什麼孩子寫不好作文,讀了朱自清的《春》終於明白了

部編版語文教材全面普及以後,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會有作文,而且涉及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甚至還有童話。對於沒有大量閱讀,沒有大量練筆的孩子來說,確實很難。

因此,很多家長為了達到學校、老師的要求,為了按時上交作業,不得不讓孩子去所謂的優秀作文選上抄,到考試的時候,背上幾篇,應付過去了事。

為什麼孩子寫不好作文,讀了朱自清的《春》終於明白了

但是,如果長此下去,孩子一旦上了初高中,作文必然會面臨困難。因為初高中作文所佔的分值越來越高,涉及的內容越來越廣,沒有一定積累,只靠臨時抱佛腳,那真是難上加難。

其實,家長會發現,那些作文好的孩子,語文成績都很高。作文實際上是一個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

正因如此,必須從小學階段就重視作文練筆,而不能單純為了應試去寫

為什麼孩子寫不好作文,讀了朱自清的《春》終於明白了

個人認為,多數小學生的作文根本算不上真正的文章,它不過是為以後能夠通過文字自由表達思想的一個過渡,就是一個練筆的過程。

所以,個人在指導孩子寫作文時,從來不看所謂的作文選,也從來不刻意去強調所謂的好詞好句。因此,即使沒有完全符合老師要求,也無所謂,就是按照孩子自身的特點規律,慢慢地練習。

為什麼孩子寫不好作文,讀了朱自清的《春》終於明白了

在練筆過程中,我更傾向於強調古人所強調的“言為心聲、文以載道”。所謂“言為心聲”,就是讓孩子一定要有真感覺、真感受、真感悟;而“文以載道”則一定要圍繞一個主題來寫。

至於所謂的文章結構、好詞好句,並不練筆階段的重點,這些只有通過大量閱讀、大量練筆,才能內化於心,而絕非照著模板去寫就能運用好的。

為什麼孩子寫不好作文,讀了朱自清的《春》終於明白了

以朱自清先生的《春》為例,文章除了個別詞語屬於那個時代特色外,多數的描寫用的都是很直白、很形象的詞語,對於一位散文大家來說,能夠把最簡單的詞語用出彩,才是真正的精品。

或許有些人認為,文章應該考慮寫作背景。如朱自清先生當時剛從歐洲旅行歸來,加上新婚和受聘教授,正是春風得意,再有時代背景,才會寫出如此佳作。

為什麼孩子寫不好作文,讀了朱自清的《春》終於明白了

但對小學生來講,這些意義並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春天是多麼充滿生機,作者是多麼喜歡春天就夠了

對春天的喜愛,是朱自清先生的心聲,是自然的流露、真情的流露,因而眼中所見、文中所寫,均是最自然不過的事物,是身邊最常見的事物。

而文以載道,則體現的是春天萬物復甦,讓人充滿希望。這既作者內心悟出的“道”,也是能讓人引起共鳴的“道”。而正是有了這個“道”,對小學生來說是主題,所描寫的內容就都要與此相符,文章才能合理地取捨素材。

為什麼孩子寫不好作文,讀了朱自清的《春》終於明白了

正因有如此體會,我強烈反對應試作文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要了成績卻輸了未來,無異於丟了西瓜撿芝麻。

所以,孩子寫作文時,必須要學會融入情感,無論是寫景、狀物,還是寫人、敘事,沒有情感,就沒有靈魂,再華麗的詞藻也是畫蛇添足。

哪怕孩子的情感還不成熟,但只要是真摯的,不是套用格式生硬地表達的,就是好的作文。因為,孩子們正處於飛速成長期,融入真感情的寫作,才是有價值的寫作,才是真正為未來的成長鋪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