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鄭州全部縣級醫院設置中醫科和中藥房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瑞朝


到2022年,100%的縣級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設有標準化中醫科和中藥房。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建成規範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國醫堂)。


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鄭州市加強基層中醫藥工作三年規劃(2020—2022年)及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每個縣級區域內須設置1個符合要求的公立縣級中醫院。


鄭州將逐年提高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醫藥健康管理率,老年人和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65%、75%。


【計劃】

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

可規範開展4類以上中醫藥技術


記者瞭解到,《方案》的制定,是為了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進一步鞏固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成果,切實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的中醫藥服務需求,全面推進鄭州市基層中醫藥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方案》要求,加快推進河南省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縣域服務質量、學術水平和綜合管理能力,滿足縣域內人民群眾對專科內疑難、危重、複雜疾病的就醫需求。


到2022年,100%的縣級中醫院通過二級甲等中醫院評審;50%的縣級中醫院達到“三級中醫醫院”服務能力要求水平;100%的縣級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設有標準化中醫科和中藥房,力爭

30%達到全國綜合(專科)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標準。


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建成規範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國醫堂),創建一批“示範中醫館”;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80%的村衛生室可規範開展4類以上中醫藥技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診療人次佔總診療人次的比例保持在30%以上。


【規定1】

2022年,每個縣級區域內


加快推進滎陽市中醫院改建項目、中牟縣中醫院新院區建設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強對尚未達標的政府舉辦的縣級中醫院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服務條件,提高診療裝備水平,突出特色優勢。


《方案》規定,強化縣級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縣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好舉辦縣級中醫類醫院的主體責任,2022年,每個縣級區域內須設置1個符合《關於縣級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的公立縣級中醫院。


縣(市)級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臨床科室和中藥房建設納入醫院等級評審標準,作為等級評審單項否決指標。推動縣(市)級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和中藥房、縣級婦幼保健機構中醫婦科和中醫兒科建設。


2022年,100%縣級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按照《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基本標準》標準設置中醫科和中藥房。


根據《方案》,鄭州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設施建設。實施“示範中醫館”建設項目,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建設。


到2022年,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建成達到《河南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建設基本標準》,建成一批“示範中醫館”,支持專科特色突出、中醫藥綜合服務能力較強的衛生院,加掛二級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牌子。


【規定2】

鼓勵社會力量在基層辦中醫

鼓勵品牌化和商業經營連鎖化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對社會力量辦中醫也做了相關規定。鄭州將鼓勵社會力量在基層辦中醫。


優化審批流程,

實施“一網受理”“一站式”辦結。持續實施中醫診所備案管理。對社會資本舉辦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診所不作佈局限制,同等條件下優先審批,鼓勵品牌化和商業經營連鎖化發展。


《方案》提出,允許並鼓勵離退休名老中醫在公立醫院註冊執業的同時,開辦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診所,符合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條件的優先納入醫保定點機構範圍。


社會辦非營利性中醫醫療機構和政府辦中醫醫療機構在准入、執業等方面享有同等權利。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提供較高水平的專科、個性化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支持社會辦醫院向高水平、規模化方向發展。


【規定3】

老年人和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

分別達到65%、75%。


《方案》提出,提高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能力。加強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規範和技術規範的專題培訓,提高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能力。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組織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提高服務效率。


“中醫治未病”。根據要求,鄭州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孕產婦、亞健康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優勢和作用,逐年提高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醫藥健康管理率。


到2022年,老年人和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65%、75%。


中醫藥服務領域也將得到拓寬。《方案》提出,以推動鄭州市醫養結合試點工作為契機,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社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以老年病、慢性病為重點,提供飲食護理、情志護理、用藥護理、健康宣教等中醫藥服務。


同時,推動基層醫療機構進社區、進家庭、進養老機構。鼓勵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醫師為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提供保健諮詢、調理和藥膳等技術支持。

— END —

值班丨王麗娜

統籌丨王嘉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