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陪嫁丫鬟到大漢第一女外交官:只要有理想,醜小鴨一樣變鳳凰

1

大漠孤煙,夕陽西下,一輛馬車,沿著顛簸的沙道飛奔,車伕高高揚起的馬鞭響亮的落下,混雜著急促而有節奏的趕車聲,在空曠的原野上回響激盪……

車內端坐的是一位歷經滄桑的夫人,儘管奔波勞累,但是她飽經風霜的臉上看不出絲毫的疲態,她語氣堅定地對著車伕說:快,天黑前一定要趕到北山軍營!

終於,太陽落山前,她從馬車上見到了不遠處飄揚的大纛,以及轅門外巡視哨兵的身影。

此地,正是西域第一大國——烏孫國的北山大營。

從陪嫁丫鬟到大漢第一女外交官:只要有理想,醜小鴨一樣變鳳凰

大漠深處的軍營

夫人從容下車,在傳令兵通報後,邁著自信的步伐徑直走向中軍大帳。帳內,胡人將軍盤坐在案前,捻著山羊鬍,微閉著眼,兩旁戰立的衛兵刀槍出鞘,在略顯昏暗而搖曳的燭火中,依然明亮晃眼。

"喲,老朋友遠道而來,有失遠迎,還請見諒!不知馮夫人此番不辭辛苦,有何貴幹啊?"將軍開口揶揄道。

夫人環視四周,嘴角輕輕一撇,雙手撣去外套上沾染的征途灰塵,清了清嗓子,正色回答:"將軍奪了王位,自然可喜可賀,但是作為老朋友,我卻覺得喜中有憂啊!眼下漢朝大軍已至敦煌,以將軍的兵力,真的有信心能抵擋得住滾滾洪流麼?將軍如果執意開戰,難道不是羊入虎口?"

將軍聞聽,虎軀微微一顫,輕聲地咳嗽了一下,沉默不語。

夫人敏銳地覺察到他的異動,繼續說道:"大漢與烏孫本來就是同盟夥伴,親如一家,如果真是因為將軍的舉動而導致兩國開戰,必然是百姓遭殃,將軍想必也會身敗名裂,孰優孰劣,還望將軍三思而行。"

將軍默默地低下頭,沉思了許久,長嘆一聲:"大漢天威我豈能不知?夫人言之有理,我願聽夫人勸告,不去爭奪王位,但是有個條件,希望大漢能給我賜個封號!"

夫人一聽笑了,她知道自己的談判己經成功大半,眼前的將軍已經低下了他原先高昂的頭顱,便雙手作揖:"將軍不必多慮,待我回稟朝廷後自會有滿意的答覆!"

稍事休整,夫人便帶著將軍滿懷的希望,以及和平的曙光,星夜兼程,馳往長安。

這位將軍,就是當時西域烏孫國的王子——烏就屠,彼時正手握重兵,一呼百應。而那位夫人,正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她的名字叫——馮嫽。

從陪嫁丫鬟到大漢第一女外交官:只要有理想,醜小鴨一樣變鳳凰

馮嫽(劇照)

現在的人們對馮嫽這個名字已經很陌生,但在當時,她卻是絕對的流量大咖。她的出身,她的成就,她的勵志,她的草根逆襲,讓她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獨一無二的存在。當她回到長安時,人們為了爭睹這位巾幗豪傑的英姿,用萬人空巷來形容毫不為過。而這位歷史上第一位正式的女外交家,在金戈鐵馬外開闢的另一戰場上,又是怎樣揮斥方遒,快意人生的呢?

2

事情還得從漢武大帝說起,為了能夠徹底打殘匈奴,給予他們毀滅性的打擊,漢武帝在加強自身實力,主動正面突擊外,還從戰略的高度提出了"斷匈奴右臂"的構想,簡單地說,就是籠絡聯合西域各國,帶著這幫小弟一起揍單于,出不出兵再說,至少不能跟匈奴一個鼻孔出氣。

作為西域首屈一指的大國,烏孫國自然就成了重點發展對象。不過,有這個覺悟不僅僅是漢武帝,匈奴單于同樣也意識到了西域的重要性。於是,雙方就在這片塞外沃土上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卻依然勾心鬥角,你死我活的外交攻防大戰。

從陪嫁丫鬟到大漢第一女外交官:只要有理想,醜小鴨一樣變鳳凰

西漢疆域圖

公元前105年,作為貫徹這一思路的開路先鋒,漢武帝將自己的侄女細君公主和親到烏孫國。奈何公主嬌養慣了,到了塞外水土不服,加之思鄉情重,沒幾年就香消玉殞了。

前101年,漢武帝吸取教訓,決定派一位適應力強,吃的了苦的宗族公主繼續前往執行任務。

挑來挑去,最後選中了罪臣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當時楚王府早已因參與吳楚七國之亂而沒落多時,解憂更是從小就沒過過錦衣玉食的生活)。才智過人、生性倔強的解憂接到聖旨,深感罪臣之後待在國內永無出頭之日,便毅然決然、毫無畏懼地踏上了西去征途。

作為解憂公主的隨從侍女,馮嫽也就這樣來到了這片陌生卻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作為一個沒落王府的丫鬟,馮嫽的出身自然貧苦,但是她生性聰慧,敏而好學,吃苦耐勞更是基本修養。在自身的努力下,只幾年時間她就已經通曉西域語言文字、風俗人情,並且逐漸地成為了一個有膽有識、才幹卓著的人才。

從陪嫁丫鬟到大漢第一女外交官:只要有理想,醜小鴨一樣變鳳凰

解憂公主與馮嫽(劇照)

異國他鄉,環境險惡,機智伶俐又能言善辯的馮嫽逐漸成為了解憂公主身邊最信賴和依仗的人,兩人早已超越了主僕關係,變成了最貼心的姐妹知己。

烏孫國的右大將見馮嫽不但漂亮聰慧,而且見識不凡,心生傾慕,便想求娶為妻。解憂也樂意做媒,馮嫽從長遠利益出發,欣然同意。

於是,馮嫽便開始以右大將夫人的身份,在烏孫國內宣揚教化,結識各界名流。她大方得體,謙恭有度,交流時從不用翻譯,而且言行優雅,進退有據,讓大家不由得驚奇誇讚,尊稱馮夫人。

3

一開始,解憂初來乍到,下嫁烏孫國王軍須靡,可能是還沒完全適應,所以幾年下來也沒生下一兒半女。相反,同樣嫁過來的匈奴公主卻生了一個兒子,名為泥靡,自然成為了王位的第一繼承人。

可惜軍須靡命短,泥靡還是小屁孩的時候,他就已經不行了。無奈之下,他只能將王位移交給堂弟翁歸靡,並說好等泥靡長大後再歸還王位。按照風俗,新國王續娶了前任國王的夫人,所以解憂和匈奴公主又成了翁歸靡的人!

也許是逐漸進入了狀態,漸漸產生感情的解憂再嫁後終於為翁歸靡生下了三兒兩女,長子名為元貴靡,子嗣繁盛也足見兩人關係的親密程度。與此同時,匈奴公主卻僅僅只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上文所說的烏就屠。

夫妻雙方關係的遠近,直接反應的就是國家之間政治的風向。在翁歸靡當政的長時間內,烏孫國都是大漢最鐵桿的盟友,更是在大漢雄盛軍威的襄助下,大敗不甘失勢而惡意入侵的匈奴騎兵。奈何翁歸靡死後,王位最終又回到了泥靡的手中,儘管解憂按風俗再次下嫁泥靡,但此消彼長,這位匈奴的外孫毫無意外逐漸開始倒向母家一方。

可能是由於從小壓抑過度的緣故,泥靡兇狠殘暴,上位後倒行逆施,百姓怨聲載道,朝政更是雞飛狗跳。身為北山大將的烏就屠趁此機會,殺了泥靡,自立為王,並且揚言匈奴將捲土重來,將烏孫國內親匈勢力聚攏到一起,準備再造江山。

從陪嫁丫鬟到大漢第一女外交官:只要有理想,醜小鴨一樣變鳳凰

行進中的漢軍

彼時已經是漢宣帝執掌天下,得報後的漢宣帝立即令破羌將軍辛武賢領一萬五千精兵屯駐敦煌,隨時準備討伐烏就屠。

考慮到山高水遠,征途難料,為免不測,還是優先採取外交手段,攻心為上。

在他人的舉薦下,早已聲名在外的馮嫽義無反顧擔此重任,冒著生命危險前來勸勉烏就屠。當然,馮嫽並非全無把握,她的丈夫右大將與烏就屠本就相熟,她自己也和烏就屠比較熟悉,藉著這層天然的親近關係,再加上馮嫽的委婉機智,臨機應變,才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4

漢宣帝聞聽馮嫽出使告捷,成功化解了一場殺伐兵禍,對其肅然起敬,久聞其名未見其人的他親自下令文武百官出城相迎。京都百姓們更是傾城而出,人山人海。

對於馮嫽來說,從當年滿懷豪情意氣風發的年輕少女,到如今見慣風霜雨露世間滄桑的白髮老婦,這一去已然四十載光明流逝。回到長安的她顧不得旅途勞頓,簡單整理後立即進宮面聖。

面對漢宣帝,她口若懸河,侃侃而談,來龍去脈,條理清晰。對於烏就屠請封一事,漢宣帝更是大讚她遠見卓識,當即採納。一番暢談下來,漢宣帝對她深為折服,於是破天荒地任命馮嫽為正式的大漢特使,持節杖,坐錦車,代表自己出使烏孫以及西域各國。

能以女兒身奉旨出使,數千年曆史長河中絕不多見。

從陪嫁丫鬟到大漢第一女外交官:只要有理想,醜小鴨一樣變鳳凰

奉詔持節杖,出使西域

馮嫽乘坐錦車,手持節杖,來到烏孫國都赤谷城,召烏就屠到位,宣讀大漢詔書。將烏孫國一分為二,封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孫國王號),烏就屠為小昆彌。

然後,她又利用自己長時間積累的人脈和聲望,在解憂公主的幫助下,粉碎了匈奴離間詭計的同時,在烏孫國內奔走斡旋,積極調停各方勢力,化干戈為玉帛,終於使烏孫全國上下最後都誠心接受了漢朝的安排,各方相安無事,成功化解了一次又一次潛藏的風波。

十年後,當解憂公主的孫子星靡即位為大昆彌,烏孫風雲再起時,已經迴歸長安頤養天年的馮嫽不顧自己七十古稀,自請持節,不遠萬里重赴西域,以自己的威望和才幹,遊說各方精誠團結,再造國泰民安。

歷史前進的車輪紅塵滾滾,千古青史中,不獨有熱血男兒出生入死,笑傲疆場,更有紅粉佳人在另一個戰場上奉獻青春,揮灑柔情。漫漫黃沙古道,吹皺瞭如花笑靨,染白了兩鬢青絲。

成功,向來不只是達官貴胄的專利,更不是男人們獨有的標籤。馮嫽用她的傳說告訴你:只要有理想有抱負,醜小鴨一祥可以變成金鳳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