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這些都是傷娃食物,易溼疹還脾虛,別再給孩子吃了

現在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比較少,所以大人們都家裡的寶寶都很是寵愛,有什麼好吃的有營養的都給寶寶備上了,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長大。而小寶寶因為身體比較弱,也很容易生病,如果出現了餵養不當的問題就很容易影響發育,所以要從生活飲食的各個各方面都進行注意。有的小寶寶到了這個季節就會開始長溼疹,家長也會跟著焦慮、著急。

兒科醫生:這些都是傷娃食物,易溼疹還脾虛,別再給孩子吃了

溼疹其實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臨床上多伴輕重不等的瘙癢,多種形態的皮膚損害,時有反覆發作的特點。小兒時期以嬰兒溼疹最為常見。主要原因是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遇熱、遇溼都可使溼疹表現顯著。初起時溼疹主要集中在面部,隨著病情加深,逐漸蔓延至頸、四肢甚至全身。

溼疹在中醫學稱之為"溼毒瘡"或"溼氣瘡"。"毒"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而這些熱毒可能是由食物、藥物或日常用品導致;"溼"是指身體機能受溼阻以致呆滯。中醫認為本病多由於小寶寶稟性不耐,脾胃運化失職,內有胎火溼熱,外受風溼熱邪,兩者蘊阻肌膚而成;或因消化不良、食物過敏、衣服摩擦、肥皂水洗滌刺激而誘發。也就是說,寶寶的溼疹多數是因為脾運失調,發於肌膚所導致的。

兒科醫生:這些都是傷娃食物,易溼疹還脾虛,別再給孩子吃了

中醫對於溼疹的療法分為內治法和外治法兩種:內調和外治。中藥內治,胎火溼熱證治宜涼血清火、利溼止癢; 脾虛溼蘊證治宜健脾利溼。外治法上可使用一些中藥煎煮後擦洗,或是採用不含有激素的中藥膏劑,外塗對孩子的溼疹也有很好的療效;當溼疹皮膚出水、糜爛或紅腫時,可用醫生所開的一些中藥煎湯外洗,如果溼疹面積大,也可以採用藥浴方法。

再者,因為寶寶溼疹的特殊性,日常的皮膚護理十分必要:勿用熱水洗澡,減少香皂等刺激;寶寶洗澡後,可以擦一些含了桃油果脂的潤膚劑,給到皮膚上的保溼,並且能形成一層隔離膜,幫助寶寶隔離外部的致敏物的刺激,還能提高皮膚的屏障能力,減少瘙癢避免寶寶的抓撓。同時的,父母給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油膩食物;應避免毛織品直接接觸皮膚;對皮損處應避免熱水及肥皂的刺激;寶寶的輔食也應特別注意調整飲食,餵奶過飽、營養過度均會導致消化異常,加重溼疹。 

兒科醫生:這些都是傷娃食物,易溼疹還脾虛,別再給孩子吃了

兒科醫生:這些都是傷娃食物,易溼疹還脾虛,別再給孩子吃了

1、海鮮

海鮮的營養很高,蛋白含量也高,但是寶寶對於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能力其實是很弱的,吃了容易消化不良,損傷脾胃。而且海鮮屬於發物,孩子吃了容易過敏和腹瀉。

2、雞蛋清

大家都知道雞蛋的營養價值是很高的,但是雞蛋對於1歲以內的孩子來說,其實是非常難消化的,特別是雞蛋清中的蛋白分子,是對寶寶的脾胃傷害很大的。

兒科醫生:這些都是傷娃食物,易溼疹還脾虛,別再給孩子吃了

3、各類肉湯

肉湯含有豐富的營養,但是其中的油和營養寶寶的脾胃根本受不了,還有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愛吃,還會加入各種調味品,這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