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 特意呵護的棗樹年年春來吐華、秋至飄香

在故鄉,曾經幾乎家家都種有一兩棵棗樹。

記得孩提時,或是故鄉的水土不適合桃梨杏們,又因買不起,所以,棗子成了莊戶人家孩子們唯一能常見且能吃到的“水果”,因此都把自家的棗樹看得很緊,若有別家的孩子膽敢“圖謀”,會立即送上一頓臭罵,急了眼還會挽袖子打架!

對各家而言,棗樹的最大用處是它們結得棗子乃春節時作黃面糕、棗卷、棗花等所必需;且過年時招待親戚,也都是先讓上炕頭,再端出大棗和花生。等長大後,又知道了當年的勞苦大眾在歡迎子弟兵時也是如此;還知道了在很多地方,棗與花生都是結婚時的吉祥物,二者聯手,乃“早生貴子”之意!

不需 特意呵護的棗樹年年春來吐華、秋至飄香


棗樹與棗花蜜

棗樹的外表近乎醜陋,沒有柳樹的婀娜多姿,沒有楊樹和榆樹的俏麗挺拔,沒有桃梨的嬌豔芬芳。

當春風吹綠大地,棗樹是最後一刻才得到春的垂青,披上新綠,葉兒很小很稀,依舊遮不住疙疙瘩瘩的樹幹和猙獰的葛針。當紅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和鵝黃的杏花已經燦爛若錦、招蜂引蝶極盡風光後,棗樹才吐出雪花狀的小小花朵,顏色如葉,需要細心方能看到他們的存在!小小的花中間有米粒大小的蕾,那是日後紅且香的棗兒的胚胎!

不需 特意呵護的棗樹年年春來吐華、秋至飄香


莫看棗花貌相平淡,小時候曾聽以前是好戶的人說:最好的蜜是棗花蜜,甜中帶香,清熱祛痰,滋顏養血,大補之物啊!聽得我們直嚥唾沫。等到自己有了工資,想起此言,遂在回家時特意買了一瓶棗花蜜孝敬孃親。方啟開瓶蓋,一股清香撲鼻而來,雖是淡淡,但卻清爽地在空氣中飄蕩得悠長;用水衝之,入口之後久久不願嚥下,只願那香甜的滋味長系舌尖,常駐口中;緩緩嚥下,甘冽頃刻浸透五臟六腑!

不需 特意呵護的棗樹年年春來吐華、秋至飄香


漫長的孕育

初夏時分,星星棗花飄落,結出粒粒青果。

此後的孕育過程,漫長得讓孩子們心焦!青果不為人察覺地一天天、一點點長大,偶在夏日風雨中飄落幾顆,仍是澀澀的味道!

饞嘴的孩子便纏住大人,一次次問棗兒何時才會紅。大人笑曰:“早著哩!七月十五(農曆)紅屁股,八月十五才紅滿身。”於是,孩子們便掰著手指頭天天盼啊盼。

果然,在七月十五左右,棗子在蒂處紅了一圈兒。此時吃上一顆,已經略有點甜。此刻,便有“壞孩子”去“偷”別人家的棗子吃,不過,為了避免挨同齡人的拳腳,多是去孤寡老人的樹下用坷垃投下幾粒,頂多只是被爺爺奶奶“罵”幾聲罷了。中秋到了,棗子紅了,在尚綠的葉間顯得晶瑩誘人。

不需 特意呵護的棗樹年年春來吐華、秋至飄香


大棗的香甜

打棗的季節終於到了!搬架木梯,拿根竹竿,噼裡啪啦一頓打,紅豔豔、圓滾滾的棗兒如小雹子般落下。這時大可開開心心地吃上一些,脆生生、甜絲絲,讓孩子們不忍罷口!“別吃太多,鬧肚子的!”大人的話很有道理,不聽話的孩子雖飽了口福,但卻苦了肚子!

不需 特意呵護的棗樹年年春來吐華、秋至飄香


打完吃罷,就見那些紅透的棗兒放到屋頂去曬,等水分蒸發盡,那原本圓潤鮮亮得如少女臉蛋兒的棗子就成了老婆婆的臉。乾透的棗兒吃起來另有風味,棗肉筋道,香味蓋住了甜,但這是不允許多吃的,過年時要安排大用場的,所以,早早被大人吊到房樑上!

不需 特意呵護的棗樹年年春來吐華、秋至飄香


那些半青的棗子另有用場,洗淨後放入罈子,澆些許散裝的白酒,在將口密封,待到春節時開啟,所有的棗兒已經紅豔欲滴,俗稱“酒棗兒”。上供時以小碟盛之,權當水果用,其實也確有水果的味道,冰涼涼、脆而香!

不需 特意呵護的棗樹年年春來吐華、秋至飄香


故鄉的棗樹多有很長的樹齡,是爺爺奶奶們所留,從不被、亦不需特意的呵護,卻依舊年年春來吐華、秋至飄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