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要折騰,遠離舒適圈

在一個簡短的會議中,比爾被老闆炒魷魚了。他原來是一名高管,有著豐厚的薪水,生活都在正軌上。但這個會議,讓他失去了原本有序的生活。

他不得不遠離舒適圈,重新在奔波找工作,卻因禍得福,遠離了舒適圈後,使他永遠變得更好了。他總結道:讓你舒服的東西會毀了你,而讓你不舒服的才是唯一讓你獲得成長的方式。

生活就是要折騰,遠離舒適圈

我想要減肥,可火鍋不好吃嗎?我想要早睡早起,可手機不好玩嗎?我想要堅持運動,可躺在床上不舒服嗎?這是很多人的掙扎。

有一個網友調侃道:溫水煮青蛙,就像我現在的狀態一樣,有時候不奮鬥一下,連什麼是絕望都不知道。

生活就是要折騰,遠離舒適圈

佐拉曾經說過:“是安逸讓你止步不前”。舒適圈會讓你忘記自己的不足不優秀,而不去進步,不去奮鬥,跳出舒適圈的你,會願意為再次進入另一個舒適圈而付出努力,去奮鬥。

人的終極目標是不斷髮展自己,不斷完善自己。應該是這樣的良性循環:舒適圈→成長圈→舒適圈→成長圈。

生活就是要折騰,遠離舒適圈

劉墉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有人問劉墉:“從您的書中得知,您曾經擔任臺灣某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而且業績突出。 可在事業達到峰巔時,您毅然選擇了離職,到美國去做美術教員。 這在一般人是很難理解,也很難做到的,您當時是基於何種考慮?

生活就是要折騰,遠離舒適圈

劉墉回答: “道理很簡單,就好比一個人登山,歷盡千辛萬苦,達到峰巔時,唯一的選擇只有下山。如果還要登另一座,那麼,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從現在的山上下來。我無非是想多登幾座山,從不同的高度看看風景。”

昨天有個朋友告訴我:他晚上去跑步,想鍛鍊一下,卻只跑了三圈就回來了。我問為什麼?他說:太累了,跑不動。

Bill Eckstrom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讓你舒服的環境和秩序只會限制你的成長,只有讓你感到不適的狀態,才能帶來不斷成長的機會。假設你是一條魚,那麼,你周圍的環境是魚缸還是池塘,將決定著你是否能夠變得獨立和強大。

生活就是要折騰,遠離舒適圈

科學表明,只要你不斷地做某事,甚至是以同樣的方式思考某事,你最終就會停止成長。這適用於每一種生物,甚至包括我們的狗。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想要減肥,就得忍住美食的誘惑;想要早睡,就必須放下手機;想要堅持運動,就必須去揮灑汗水……現在讓人舒服的東西太多,樂於安於現狀,可此刻,就是危險悄悄潛伏的時候。居安思危,挑戰人的惰性,戰勝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每個人都想要變得更好,但是改變的過程是痛苦的,有的人躲回了舒適圈,但有的人甘願忍受寂寞和痛苦,只為變得更優秀。

生活就是要折騰,遠離舒適圈

優秀的人,總覺得自己不夠優秀,不優秀的人,只覺得他們只是比他優秀一點點。生活就是要折騰,遠離舒適圈,不要成為那隻溫水煮的青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