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姑娘如琴,只為出色的樂手奏出美妙的樂音

好姑娘如琴,只為出色的樂手奏出美妙的樂音

曾經有人在微博徵婚,因為他本人從中學到大學一路上的都是最好的學校,而且他常常是全班成績最好的學生。現在他供職於一家當然也是最好的公司。這幾天他成了微博的熱點,這倒不是因為他做出了什麼突出成績,而是他發佈了一則徵婚廣告。

他列舉了自己的收入、職位、畢業院校等等各種硬指標,以及他對女方的種種硬性要求。

可以想像,微博輿論認為他這個徵婚太物質了。可是他理直氣壯:我是最好的,我當然要找個最好的。

你怎麼看?

此男希望自己越來越成功、越來越厲害,要實現自我,獲得幸福。他當然就把人生永遠都當做上學一樣,把每件事都看作是競爭,任何事情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他會非常注重聲譽,上學時以這個大學的學生為自豪,上班後以自己在這個舉世聞名的公司工作為自豪。為了保住這份自豪感他願意付出一切代價。

不要問我怎麼看。我們來看看《詩經》怎麼看。

《詩經》開頭第一首詩,標題叫做“關雎”,說: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開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實也對應了這個徵婚男,都很物質,要的對象就是“窈窕淑女”,而且不是什麼歪瓜爛棗。憑什麼呢?因為我是“君子”呀。

“君子”是什麼?就是一個有身份有地位的男人。因為有身份有地位,反過來,他也理所當然地應該替自己找到適當的配偶,要去追求他愛慕的好女人。這個我們沒得說。婚姻都是求一個門當戶對。若真的刻骨銘心愛上不對等的人了,那是例外。在例外之前,都講究的是匹配。沒有人奮鬥了十八年還對伴侶沒有更高的追求的。

但是,這位徵婚男自此之後卻與《詩經》的“傳統”跑偏了。

徵婚男是穩坐釣魚臺,等著收割“窈窕淑女”。而這首詩中是怎樣的呢?

詩的開頭,是從大自然的現象講起。先是“關關雎鳩”,“關關”是水鳥的鳴聲,“關關、關關”的聲音熱鬧叫喊著,這位君子聽到鳥叫聲,循聲而去,才看到鳥在河中的沙洲上。

詩句一般都簡短,不會把細節都交代清楚,這就需要我們去進行大量的腦補,否則讀詩讀不出味道。

經過腦補之後,我們就會想,河洲上水鳥為何而鳴叫呢?這時候,我們就陷入了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思辨了,究竟是水鳥的求偶聲,惹出我的滿腹春情,還是我本就春心蕩漾,才聽到水鳥的鳴叫聲,就以為是愛的呼喚呢?

無可分辨,也不用分辨,重要的是這個時候,我想有那麼一位窈窕淑女了。

而且,也真有一位走入了我的心坎裡了。

這位淑女為什麼會走進這位君子的心坎裡呢?因為她太好了,有多好呢?

好到讓我“寤寐思服”——醒著時想她,睡了入夢了也還是想她。

其實這個“寤寐”,兩字都屬“床”部,跟床有關,是要發生在床上的,才能叫“寤寐”。“寤”特指躺在床上卻醒著,想睡覺卻無法睡著。“寤寐”就是說,在床上時醒時睡。

《1980年代的愛情》裡面有一個鏡頭,是男主在喜歡的女主房裡洗澡,可是,那裡掛著女主的照片,你想象這個情形。

為什麼這位君子會這樣輾轉反側呢?因為求之不得,得不到窈窕淑女的青睞,所以醒也想、睡也想。

而這個“悠哉悠哉”就更有意思了,我們現在只以為“悠”好像是悠閒輕鬆,邊想著好姑娘心情舒暢可以理解,但問題是他現在還處在求之不得的階段,都不知道姑娘對他有沒有意思呢,那肯定就悠閒不起來了。

而其實古人用“悠”字,表達的是對於時間長度的“主觀”感受。據說是愛因斯坦的調皮話,他說:“把你的手放在滾熱的爐子上一分鐘,感覺起來像一小時。坐在一個漂亮姑娘身邊整整一小時,感覺起來像一分鐘。”把手放在爐子上烤的一分鐘是悠久,坐在漂亮姑娘旁邊的一小時則是悠閒了。

我們可以想象,外國人看著中國文字的“悠久”,他只會覺得物理上時間長度的“久”,是絕對;中國人自己看著的“悠久”,可能只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那般的短暫,是相對。

所以詩中的“悠哉悠哉”講的是這位君子主觀心理的漫長感受,他想念那位淑女,在床上輾轉反側,似乎一夜怎麼也捱不到天明。

上面講的是這位君子的“追求”,他不是列出自己的條件,並開出擇偶條件就等別人湊上前來。他心理確實是想得到這位女子的,而不是兩個條件互相匹配合適就可以結婚的。接下來,這位君子的攻勢就既溫柔又積極了。

詩中把追求女孩比喻為採摘荇菜。

“荇菜”是漂在水中的植物,搖曳不定,難以捉摸。這時荇菜並沒好剛好在離岸很近、探手可得的地方,而是在較遠的水中央,君子就需要彎下腰來用手反覆撥水,藉由水流的力量,讓荇菜靠近過來,這叫做“左右流之”。這是君子行動上的第一次努力。

第二次努力則是“參差荇菜,左右采之”,一開始是左右撥著水,讓荇菜靠近過來,現在荇菜被水流帶來岸邊,這時就可以從水中將它採撈上來。先有“左右流之”,才能“左右采之”。

上面說的是採荇菜,可是真正要表達的是君子對淑女的行為,這些行為對應著採荇菜的就是:

“左右流之”——“寤寐求之”,用思念和行動來試探姑娘。

“左右采之”——“琴瑟友之”,用琴瑟之聲的音樂,讓淑女感覺親近,整個過程沒有強迫,都是水到渠成。

現在,君子和淑女走到一起了,下一步是什麼呢?

“左右芼之”——“鐘鼓樂之”。

“芼”字的意思是“燒熟”,你這時可能會想到“生米煮成熟飯”這句話,是的,採來的荇菜是為了燒熟來吃,君子對於淑女的追求,也是為了娶回家當新娘。

我們知道,在周代,“鐘鼓”兩字代表喜事、熱鬧。因此“鐘鼓樂之”就是熱熱鬧鬧、敲鑼打鼓將淑女娶回家,給了淑女應有的名分,這才能真正“樂之”。

整個求偶過程以音樂貫穿其中,有一個挺妙的比喻說,一個好姑娘就是一把琴,只有出色的樂手才能彈奏出動聽的音樂。

毫無疑問,本文開頭的那位徵婚男,絕對不是一名好樂手,他可能會把自己製造成一臺ATM機,可是取款時按下的數字鍵盤依然只能發出單調的鳴聲。

整首詩挺講究圓滿的,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閉環”,一開始是以熱鬧的水鳥的“關關”鳴叫聲開始,到最後又是以熱鬧的鐘鼓之聲結束。以後,你再聽到大自然那些無情物的聲音,大概也會思忖起人類的熱鬧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