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巨匠張恨水,稿費比魯迅還高,卻鮮被後人提及

正所謂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舞文弄墨正是歷來文人墨客的長處。 魯迅先生就曾經說過,醫術是救不了人的,於是棄醫從文,用文字警醒世人。用文字力量傳達精神。要說到文學的發展,離不開時代的特徵,從古至今,每朝每代的書籍都有著那個時代的精神特色,可以說書籍是文化的風向標,也是時代的藝術體現。

文學巨匠張恨水,稿費比魯迅還高,卻鮮被後人提及

古代的詩歌文化講究言簡意賅,此夫千里以簡短的文字傳達出磅礴的氣勢。春秋筆法一字含褒貶,句句有深意,他們的文字慷慨激昂,針砭時弊。而隨著時代的變化,如今的網絡時代已經處於一個信息爆炸的模式,碎片化的閱讀方式,也讓網絡寫手的更文效率越來越高,古代幾十萬字的小說都要10餘年才能完成,幾百萬字的小說更是鴻篇鉅製,目前的網絡時代,不僅僅在科技上有了長足的發展,打字的效率越來越高,傳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信息文章更講究時效性,幾百萬字的網絡小說都算不得鉅作。

文學巨匠張恨水,稿費比魯迅還高,卻鮮被後人提及

而談到文學就避不開民國這個年代。民國時期湧現出很多優秀的作家,最耳熟能詳廣為人知的當屬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的作品數量非常的多,但是真要說到作品在數量上他卻遠遠不如這樣一位文學界的大咖,他就是張恨水。

張恨水一生出過的作品大約4000萬字,在作品數量上幾乎是魯迅的7倍之多。這位作家十分多產,而且各種類型的作品都乏善可陳,不管是詩歌散文還是遊記小說,他的作品都膾炙人口,是民國名副其實的高產作家。

文學巨匠張恨水,稿費比魯迅還高,卻鮮被後人提及

張恨水祖籍在安徽的潛山,他原名叫張心遠,而這個恨水是他的筆名,說到這個筆名也是大有深意,李煜的《相見歡》中有這樣一句話 “自是人生長恨水東流”。於是張心遠被從南唐後主的詩文中選出這樣兩個字恨水作為他的筆名,張恨水出名很早,在1924年的時候,他的一部章回小說《春明外史》,問世後一舉成名,90萬字的長篇小說更是讓他著作等身,此後《金粉世家》等長篇鉅作更是讓他的,名聲在外,一度達到了寫作生涯的巔峰。

張恨水最出名也最傳奇的地方便在於他的寫作效率,他的寫作效率之高,讓很多業內的大神級人物都望塵莫及,不僅如此,他的稿子質量之高在社會上也是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這位作家雖然高產,日更萬字,稿酬更是驚人,當時一般的出版刊物千字大概在2~3元的稿費區間上,張恨水作為那個年代最火爆的暢銷書作家,稿酬就達到千字10元。

文學巨匠張恨水,稿費比魯迅還高,卻鮮被後人提及

老舍與張恨水,私交不錯,一直以來互通書信是很好的朋友,老舍就曾經說過,張恨水寫作不僅高產而且有求必應,在行業內是言而有信的君子,從來不拖欠稿子。張恨水自己曾戲言,他全家30多人就靠他一根筆桿子養活,日子過得反倒還不錯。這位著作等身的作家可以說真的是用筆桿子謀生存,也是當時最貴的作家了。

又說張恨水寫作效率之高,高到雖然每日更文數量極多,但並不慌亂,平時還有一大愛好,那就是打牌,並且在手氣不錯的時候總是不肯離開麻將桌。每次報社編輯都在催稿,他還意猶未盡,只得左右開弓,一邊打牌一邊寫文章,而竟然思維敏捷一氣呵成,並不曾拖欠交稿,這讓當時的報社編輯無不驚歎雅然,奉為天神。

文學巨匠張恨水,稿費比魯迅還高,卻鮮被後人提及

而說到張恨水的受眾更是十分龐大,對於這位暢銷書作家來說,真是談笑有鴻儒,往來有白丁,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可以成為他的粉絲,都可以成為他的朋友,許多北大的教授為了看張恨水的作品,深夜去圖書館排隊,甚至西南聯大的教授陳寅恪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還讓好友借來書讀給他聽。真可以說是民國文學的一大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