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投票丨@所有人,傾聽旌陽援彝幹部講述扶貧故事,請為他點贊!

戳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喲~~

请投票丨@所有人,倾听旌阳援彝干部讲述扶贫故事,请为他点赞!
请投票丨@所有人,倾听旌阳援彝干部讲述扶贫故事,请为他点赞!

涼山脫貧大決戰的故事

请投票丨@所有人,倾听旌阳援彝干部讲述扶贫故事,请为他点赞!

2018年6月,四川發出向涼山深度貧困發起總攻的號令,共計5700多人派往涼山州11個深度貧困縣,開展為期3年的脫貧攻堅和綜合幫扶工作。當前,涼山州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在四川省委組織部指導下,四川日報·川報觀察啟動新一季“涼山脫貧大決戰的故事”徵文活動,面向奮戰在涼山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幫扶工作隊成員及其親屬們,面向涼山州幹部群眾們,徵集大家在這場脫貧攻堅戰役中的故事。

在此次徵文比賽中

旌陽有一位援彝幹部入圍

他就是:

越西縣乃託鎮紅光村駐村工作隊員林家

请投票丨@所有人,倾听旌阳援彝干部讲述扶贫故事,请为他点赞!

林家(右二)與當地貧困戶交流

请投票丨@所有人,倾听旌阳援彝干部讲述扶贫故事,请为他点赞!

每人每天一共可投5票!!

大家趕快行動起來!

请投票丨@所有人,倾听旌阳援彝干部讲述扶贫故事,请为他点赞!请投票丨@所有人,倾听旌阳援彝干部讲述扶贫故事,请为他点赞!

林家徵文為什麼能入選?

來,跟著團團一起

走進大涼山

聽聽他的援彝故事……

執著前行 在山那邊

请投票丨@所有人,倾听旌阳援彝干部讲述扶贫故事,请为他点赞!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我從江蘇老家來到四川德陽工作,此次又奔赴大涼山一線開展援彝扶貧,馬不停歇體驗味蕾和氣候的不同、感受語言和風俗的差異、適應崗位和職責的調整。

還記得剛來到大涼山的時候,親眼目睹這裡的落後交通和簡樸生活後,一度讓我震驚。然而,這些艱難不能撼動自己的初心,我篤定的,是一名共產黨員的信仰、一名幫扶幹部的執著。

糾正黨費收繳入手,讓支部換髮新顏

作為一名組工幹部,關心最多、接觸最多的自然是基層黨建工作,但駐村後聽到的一件“小事”卻讓當時的我愁眉不展。

7月初的一天,在開完工作例會後,我主動向村支部書記詢問了解黨員的基本情況。

“爾坡書記,我們村支部有好多名黨員呢?”

“29個,但是部分在外打工,經常在村裡的大多是老年黨員。”

“普通黨員繳納好多黨費呢?”

“這個……”他支支吾吾,不願透漏。

“按規定,一般是五角到一塊一個月,一年也就是10塊錢左右嘛。”我說。

“就是,就是”,他遲疑了會,接著說,“不怕給你說實話,他們的黨費是我在交。”

我愣住了,支部書記的回答讓我十分震驚,這本該是每位黨員的義務啊!為弄清事情的原委,我再三追問爾坡書記,瞭解到,由於歷史因素和黨員意識問題,這名原是致富帶頭人的支部書記選擇同前任書記保持一致,給普通黨員繳納黨費。

為打破這一“慣例”,在與裡坡書記(支部第一書記)和爾坡書記交流達成一致意見後,我在全村8月份黨建月會上作了一次交流發言。十餘名在家黨員都前來開會,因部分遲到,會議從原定的9點半推遲到了10點半。

會上,我從《黨章黨規背後的案例故事——黨費,你交了嗎?》動畫視頻入手,分享了趙西榮老人大雪天自覺繳納黨費的故事,再將故事情節與本地情況對比,提出黨員自覺主動繳納黨費的意見。十餘分鐘的講述,原以為會得到大家的認可,但看到多數黨員臉上無一應答的表情,我只能無奈向支部書記“求助”。考慮到部分黨員語言交流不暢的問題,裡坡書記和爾坡書記用彝語翻譯了一遍,又用雙語的方式提出了他們的看法和要求。說完後,我欣喜地注意到有幾名老黨員在向我微笑示意。

一個月後,我從和爾坡書記的交流中找到了心中期盼已久的成就感,在家黨員開始主動將前期的黨費補上,並承諾今後自己的黨費自己給。

半年多來,我從糾正黨費收繳問題入手,幫助釐清工作思路,牽頭擬定了《紅光村抓黨建促脫貧“四個一”工程實施方案》,並協助推進;向第一書記提出了“赴外考察學習”“優化幫扶分工”等工作建議10餘條,並付諸實行;牽頭創建了我村的微信公眾號——“彝步紅光”,並常態化宣傳工作動態和扶貧政策;利用黨建月會等分享習近平總書記“同吃同住同勞動”和“敢說敢做敢擔當”的優良作風故事……今年以來,我看到黨員開會遲到的現象少了、佩戴黨徽參會的多了、支部的作用發揮慢慢強了。

村組黨員幹部突破,讓教育托起希望

在大涼山,尤其是山裡的農村,家庭生育2名以上孩子的現象較為普遍,加上經濟上的掣肘和思想上的落後,出現部分適齡兒童不能正常享受義務教育的現象,於是,控輟保學工作“孕育而生”。

去年9月初,已經開學。駐村工作隊例會再次召開,研究剩餘部分適齡孩童未入學問題,我瞧了下家長名單,猛然見到蘇呷組組長普鐵伍來的名字赫然在列,看來今天的主要任務就是把他“拿下”,動員他讓女兒小梅讀書。

我隨第一書記克七里坡來到伍來家,打開木棍做的簡易籬笆門。伍來45歲,是一名共產黨員,皮膚雖然黝黑,臉上卻時常掛著笑容,讓人有一種自然的親近感。伍來聽得懂大多數四川話,我們三個人坐在院壩小板凳上聊了開來。

“伍來,你有幾個娃娃?”

“四個。”

“四個娃娃,拉扯大還是不容易哦。”

他有點沒聽懂的樣子。

我補充到,“養大還是不容易哦。”

他用一如既往的笑容給了我答覆。

我進入正題,“小梅是老幾?馬上要開學了,是不是沒有去報到?”

他尷尬一笑,領會到我們的用意。

“就是呢,搞忘了。”他沒有正眼看我們,聲音有些低沉。

我們又問起了組上的控輟保學工作情況,他對答如流。

裡坡書記貌似看出了什麼,用彝族話和伍來交流了一番後告訴我,原來小梅16歲了,不想讀書,伍來就想讓她出去打工。

瞭解到原因後,我嘗試著用簡單易懂的詞彙,幫助伍來分析控輟保學工作的意義、小梅是否接受義務教育今後對她的影響,以及作為一名村組幹部和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我還舉了幾個成功人士的例子為他解釋,讓他向長遠看,朝未來想,裡坡書記也在一旁勸說著。

第三天,我在村道上遇到了伍來,他用一貫的笑容向我打招呼,告訴我小梅明天去學校,蘇呷組另外1名適齡兒童也要去學校了,並握著我的手。

“卡莎莎(彝語‘謝謝’的意思)。”伍來看著我。

“伍來,‘不用謝’咋個說?”,我連忙回應。

“‘阿沙’”他顯得不好意思。

“‘阿沙’‘阿沙’‘阿沙’!”,我們兩個人雙目相視,笑了起來。

駐村以來,我同其他駐村隊員和村組幹部一道,加強與鎮村學校聯繫,逐個動員適齡兒童家長甩開思想包袱,讓其報名入學;對因在家中出生的兒童,協調派出所等機構予以解決上戶難題;開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動,教育小朋友勤刷牙、勤洗手,維護環境衛生,知曉接受教育的重要意義;主動與周圍小朋友溝通交流,鼓勵用心學習、鍛鍊本領……如今的紅光村,輟學在家的少了,埋頭讀書的多了,學習的氛圍慢慢好了。

请投票丨@所有人,倾听旌阳援彝干部讲述扶贫故事,请为他点赞!

扶貧產業發展著力,讓生活更有奔頭

紅光村前期沒有實質性主打產業,部分群眾依靠外出打工掙得收入,而留下的則主要從事土豆、玉米等傳統種植業和畜牧業,由於是坡地屬性,加上機械化作業少、地質災害影響等因素制約,多數家庭常年人均收入僅略高於貧困線。

“為啥子要給蜜蜂喂糖水呢?”我一邊攪拌,一邊疑惑道。

“這是救助性飼餵,冬天沒得啥子花,天氣也冷,加上她們剛到這裡,環境陌生,她們也需要補充營養的嘛。”養蜂專家吳哥給我解釋。

“這樣啊,我以前一看到養蜂人在喂白糖就認為他在做假,釀出的蜜都含有糖水,是摻假蜂蜜呢。”

“如果真的做假,沒必要這麼複雜,直接加糖就好了,是吧。”吳哥笑著向外行的我解釋。

整個下午,我只幹了一件事,就是不停地用長木棒攪拌,兌出3桶糖水,不是給自己喝,而是敬給我們村剛來不久的“客人”,也是未來助力我們村脫貧致富的“小能手”——中華蜂的。

想到幾天前,這50箱中華蜂晚上從德陽什邡出發,凌晨到達小巷嶺遇到下雪又折返,第二天才送達,這段時間的心緒彷彿是自己小孩回家一般,牽腸掛肚。

下午的準備工作做好後,我們等天黑才開始幹活,此時已經下起了濛濛雨,大家都還餓著肚子。由於有一批蜂箱(桶)放置在二米五高、半米寬的堡坎上,就必須通過木梯子小心爬上去。我們幾人分好工,有負責手機照光的,有負責分發紙碗和稻草的,也有負責放置和觀察的。由於堡坎上很窄,只容許一人通過,大家都不停地相互提醒注意腳下安全。

我是第一次體驗,雖然有些擔心自己被蜜蜂蟄著,但更多的是新奇。由於我們請來了什邡的養蜂專家,在他的指導下,晚上十點半就順利完成了任務。持續兩個半小時,沒有人提及肚子還餓著,空中迴盪著的都是蜜蜂的嗡嗡飛舞聲和我們的交談歡笑聲。

幾個月來,我們在紅光村前期傳統蜂桶養殖經驗的基礎上,探索開展養蜂產業方案設計、自發組織赴成都金堂實地考察,再到項目資金論證,把準備工作做足;細微方面入手,利用本地秸稈進行手工編織,幫助蜜蜂保暖過冬;組織人員輪流看護管理,保障順利蜜蜂搬家過度……如今,50餘群外地中華蜂在紅光村正式安家,加上本土蜂群,村集體經濟增收和貧困戶分紅將有重大突破。這樣的前景帶動下,我看到村民的熱情增長了、幹活有勁了、生活更有奔頭了。

请投票丨@所有人,倾听旌阳援彝干部讲述扶贫故事,请为他点赞!请投票丨@所有人,倾听旌阳援彝干部讲述扶贫故事,请为他点赞!

作為援彝幹部們的“背後力量”

請大家動動手指

每天5票,對準1號

行動起來吧~

请投票丨@所有人,倾听旌阳援彝干部讲述扶贫故事,请为他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