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對四季與風物的敏感,在這些詞句裡能找到答案

日本人對四季與風物的敏感,在這些詞句裡能找到答案

每年4月都是日本櫻花盛開的季節,燦爛的櫻花將由南向北漸次綻放在日本全境,據統計,2019年短短20天的櫻花季就有500萬國際遊客專程趕去賞櫻。

而今年,因為疫情的爆發,出行計劃只好暫時擱淺,“雲賞櫻”的直播令網友們刷起了#好想看日本櫻花啊#的話題。

還記得中國向日本馳援的抗疫物資上曾寫著“霧盡風暖、櫻花將燦”“櫻花樹之下,沒有陌路人”,人們期盼著疫情能夠早日結束,來年春天能親自去日本看櫻花盛放。

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

電影: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櫻花樹之下,沒有陌路人”出自日本著名俳句詩人小林一茶。俳句是日本特有的詩歌形式之一,是世界上最短的詩型,格式上由五、七、五共十七個假名組成,內容上則以“季語”為主,指的是能表現季節的事物。

詩人觀自然光景、四時變幻,生出無限遐思,用短短十七個音節吐露出剎那的印象和瞬間的感興。

這種短小精悍的詩型的妙處正在於它的點到為止,話外餘情曖昧不明,令讀者也浸入了詩人的自然天地與無邊思緒之中。

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

松尾芭蕉有一首數一數二的名作:荒海や佐渡に橫たう天河,意思是大海洶湧呀,天河橫在佐渡島,使人能想起唐詩名句“海上升明月”。

但按照中國人的語法和審美,還要有下句,接上“天涯共此時”才完整,才能順著想下去,品味所含蓄的意味。可聽了佐渡島上橫亙的天河,我們情不自禁地等下句,下邊卻沒有了。

要是隻有“海上生明月”,沒有“天涯共此時”,恐怕我們不認為是名句。而俳句,只一句“海上生明月”,其他任憑讀者或聽眾去想象。

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

松尾芭蕉另一首名作是“烏鴉停在枯枝上,秋日的黃昏”(枯枝に烏のとまりけり秋の暮)

只看字面的漢字,我們也能一下子想到“枯藤老樹昏鴉”、“夕陽西下”,芭蕉的俳句正是取材於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用我們的思維和審美,假若到“夕陽西下”為止,沒有“斷腸人在天涯”的點睛,或許這首詞也不會成名。即景寄情,俳句被字數限制,沒地方說那麼多話,“斷腸人在天涯”交給讀者去浮想聯翩。

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

松尾芭蕉的銅像

俳句作為一種日本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人人可寫,人人會寫,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好以此消遣,就像中國人跳廣場舞一樣普遍。

日本人常說他們熱愛自然,對四季的變化很敏感,吃東西更是講究時令,大概與俳句大眾化不無關係。

“闡說俳句的本質就是闡說整個日本詩的本質,也終將是闡說日本人的宗教與哲學。”

——物理學家、隨筆家、俳人寺田寅彥

俳句閒趣風雅、禪意悠遠,這種寄情於自然、物我同悲的美學被稱為“物哀”,正是日本文化的特色之一。

日本人鍾情自然主義,從中抒發出純淨、細膩情感的特質,還可以從文學名家那裡中窺得一二。

為中國讀者所熟知的“今夜月色真美”據傳是出自日本近代享譽盛名的作家夏目漱石,據說他在任英語教師時指導學生英日翻譯,將英語中熱烈直白的“I love you”翻譯成“月が綺麗ですね(今夜月色真美)”,借月色溫柔,訴說綿綿衷情,凸顯出獨屬於日本人的含蓄與浪漫。

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

動漫:月色真美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寫作時也非常關注個人感受,概括自己的創作風格是“從個人的具體性出發,力圖將它們與社會、國家和世界連接起來”。

比如出自《個人的體驗》的這一段對氣溫的描寫,將內部的身體感受與外在的自然相連,形成一種奇特而交融的氛圍:

“暮色已深,初夏的暑熱,猶如死去的巨人的體溫,從覆蓋地表的大氣裡消失得乾乾淨淨。無論是誰,試圖在幽暗的潛意識中摸索晝間存留在肌膚上的溫暖記憶時,便流露出含混的嘆息。”

另一位更為中國讀者熟知的當代作家、近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村上春樹,他的寫作手法和文體結構被普遍認為更有西方文學特色,語言風格更加明快。

然而細細品味,會發現儘管外衣不同,他文字之中的細膩婉轉依然是日本式的。比如《挪威的森林》中這段因為幻想著共同玩耍的季節而流露出的情愫:

“最最喜歡你,綠子。”

“什麼程度?”

“像喜歡春天的熊一樣。”

“春天的熊?”綠子再次揚起臉,“什麼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裡,你一個人正走著,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渾身的毛活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它這麼對你說到:‘你好,小姐,和我一塊打滾玩好麼?’接著,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順著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滾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說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這麼喜歡你。”

日本作家鍾情於描寫人性與情感的微妙之處,表達喜悅與愛意時曖昧而隱晦,表達悲傷與喪失時剋制而寂靜,文字中的含蓄與意蘊折射出的正是這個民族的性情。

這種精緻曖昧的日式美學特色不僅僅表現在文學中,還在日本文化的更多層面中有所呈現。

三聯中讀現邀請了來自11個不同領域的資深學者,他們有的是研究日本文化的大學教授,有的是長年旅日的學者,他們將分別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裡帶你深入瞭解思想、京都、俳句、茶道、禪宗、美術、電影、小說、音樂、建築、二次元等複雜又迷人的日本文化元素,比如:

日本人參悟茶道,從主人點茶到客人品茶,從環顧茶室到靜賞茶器,每一步都珍重細緻,將一盅茶飲視作一場修行;

日本畫家的畫筆之下不歌頌永恆,而是將色彩凝聚成頃刻間迸發的美感,繪成一幅又一幅綺麗的畫卷;

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

日本電影人的作品透過看似平淡的家長裡短,直擊社會人情百態,也突破了文化的隔閡,打動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觀眾;

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

還有日漸興旺的二次元產業,那些令成年人也迷戀的動漫和遊戲、美型少男少女故事的背後藏著的是屬於日本人的文化共鳴;

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

《透視日本——從京都到“二次元”的10次文化巡禮》將通過70節音頻課程,從10個不同的文化視角切入,為你抽絲剝繭,深入解讀那些觸動心靈的日式美學,令你全方位體驗日本文化的獨特魅力。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

👇🏻

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

早鳥價:88

原價:129元

全網前1000名購買

就贈價值35元的圖書《菊與刀》

打卡全部章節再贈三本經典日本文學中讀有聲書

課程亮點

01 70講音頻,勾勒日本文化基本面貌

俳句、小說、茶道、禪宗、電影、二次元……這些代表性的日本文化符號,不僅觸動了我們,也征服了全世界的受眾。日本人強烈的形式感正是繼承了其文化的精髓,反映了他們的日常,表達著日本人的情緒。課程通過10個日本文化元素,帶你理解這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民族。

02 700分鐘探尋之旅,解鎖日本文化精神

我們常常因為那些似曾相識的元素而誤認為自己瞭解日本文化,其實日本文化比你想象的更加曖昧和“似是而非”。課程通過700分鐘精細講解,沿著從現實世界到虛擬空間的線索,層層深入剝開文化表面的面紗,為你解釋日本民族矛盾與和諧並存的文化特性。

03 11位專業大咖,漫談日本文化前世今生

由東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科院等11位大師名家組成國內頂尖講師陣容,帶你由最熟悉的文化符號進入,一端回溯古典美學,一端看顧現代生活,透視在本土文化、中華文化、西方文化共同影響下的日本文化基因,逐步進入文化背後陌生的領域。

課程大綱

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
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

購課福利

早鳥價:1 88元元

原價:129元

全網前2 1000名購買購買

贈價值35元的圖書《菊與刀》

*限量贈書,只針對此精品課單點付費訂閱用戶

不包含VIP免費領取用戶

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

打卡全部章節再贈3 中讀有聲書

《羅生門:芥川龍之介短篇作品》

《人間失格》《我是貓(中文版)》

各1本,共價值55.8元

*詳情請看課程大綱內的打卡規則

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

👇🏻

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日本人对四季与风物的敏感,在这些词句里能找到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