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慰,他帮助普通人通过阅读赚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欣慰,他帮助普通人通过阅读赚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怎样写书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138页的小册子。编著者葛昆元针对群众性的业余书评活动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从书评史、书评的定义、书评的样式、书评的写作方法、书评作者写好书评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等问题作了深入地研究。内容深入浅出,针对性强。

该书还收入了叶圣陶、巴金等12位著名作家在三十年代所写的有关书评的论文。部分史料还是首次出版,不仅为广大业余书评作者提供了宝贵学习资料,也为专业书评和评论工作者、现代文学和文学史研究者提供了宝贵资料。是广大阅读和写作爱好者的必备参考书。

这本小书早已退出了日新月异的图书市场,若非特意寻找已是难得一见了。时隔三十年,再次打开这本小书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书中除了具有浓郁的时代厚重感之外,所探讨的书评理论研究及创作实践的价值,均在当下新媒体写作浪潮里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扬。诚如编著者在小序的最后所言“倘若,朋友们读后如有所得,在书评实践中能有所获,请感谢我们的文学前辈,同时,另忘了对同济大学出版社的同志们说声:谢谢!”

为了能够使书评爱好者对这本小册子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我尝试着进行如下简要的概述。希望可以给您带来些许的帮助。

这本小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程模式。除了简洁的小序之外,它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由编著者葛昆元先生撰写的三篇文稿。分别是书评讲演录《一个〈书评〉编辑眼中的书评》、《比较,书评的一个重要方法》《读萧乾〈书评研究〉所想到的》。

第二部分收集了叶圣陶、巴金、朱光潜、沈从文、张天翼、李健吾、刘西渭、施蛰存、艾芜、李影心、杨刚、张振亚等文学前辈关于书评的论文。

第三部分是对现代书评的倡导者萧乾先生的致礼,集中收集了萧乾先生大力引导和推动书评创作的9篇文章。其中包括《书评研究》、《书评政策》、《创作与书评》等。

欣慰,他帮助普通人通过阅读赚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在三十年前,中国书评的现状和国外相比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作为一名编辑,葛昆元先生以他敏锐的职业直觉,意识到了书评的价值和重要性。在萧乾先生“中国需要书评”的影响下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中国需要书评;二、书评的定义;三、书评的样式;四、怎样写好书评。

葛昆元先生简要地回顾了一下中国书评史。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书评,孔子评《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仅用了三个字。当然,是极为简洁的书评。三国时期,曹丕的《典论》中的《论文》篇,对同时代的作品作了富有见地的评 论。书评有了较大的发展。而北宋的朱熹为《四书五经》集注式的评析,则向为后人所推崇。明代金圣叹遍览古代典籍,列出《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记》为六大才子书,并皆作评订,得海内文士赞话,实为后人叹服。清代袁枚、王夫之都写了大量的诗评和书评文章,至今仍为研究者所宝视。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很重视书评。《资本论》出版后,恩格斯先后写了9篇书评文章。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就收有30多篇书 评文章。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一书就是马克思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的书评。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则是对杜林的《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等书的评论。

到了现代,我国从事过书评的学者作家就更多了。如鲁迅、茅盾、叶圣陶、朱光潜、沈从文、巴金、萧乾、张天翼、冰心、李健吾、施蛰存、艾芜、杨刚、宗珏、李影心、常风、张振亚、刘荣恩等。他们有的在文学创作的同时也写书评文章。如鲁迅、沈从文、李广田等,有的是专门从事书评写作的如李健吾、常风、李影心等。而萧乾则在创作和书评之外,还对书评理论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他的燕京大学毕业论文《书评研究》是至今可查的唯一一部书评理论专著,更值得称道的是,他还在30年代接办《大公报》“文艺副刊”的两年间,大力倡导书评,开辟“书评特刊”,推动书评理论研究,聚集了一批有见地的书评家,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欣慰,他帮助普通人通过阅读赚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那么,究竟什么是书评呢?

书评,首先应该是评论。但书评不是文学评论,也不是哲学评论,同样也不是某门学科的学术评论,而是图书评论。应该是对一切图书的内容、装帧、插图、封面设计及印刷质量的评论。书评不同于图书宣传中的书讯、新书介绍、读后感。但书评拥有哲学、文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以及边缘学科领域的广阔天地。我们以这个定义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辨出书评文章和非书评文章了。

如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不同样式一样,书评也有许多样式。归纳下来不下20种。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论文式。就是作者就书中的某个或某些论点,充分阐发自己的观点,或赞同、或批评、或深化、或补充、铺衍成一篇学术味较浓的书评文章。

争鸣式。即是不同观点的双方对书中的内容或装帧通过争论,写成的商榷的文章。这类书评对于活跃学术思想,提倡文人之间的坦诚相见,促进出版事业、吸引读者是很有意义的。

鸟瞰式。从一本书、或一套丛书的评论,引伸到对一个时期以来的整个出书倾向或者一类书的出版问题的评论,高屋建瓴,涵盖全貌,点出经验,指谪问题。

剥笋式。对一本书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艺术技巧,逻辑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层层剖析,以便读者能逐层了解,全面掌握全书。

对话式。用对话体裁写书评,给人以亲切感。让评论者和读者象朋友似的坐在一起,促膝谈心,谈该书的优劣,帮助读者选书,辅导读者读书。

求疵式。长期以来,不少读者投书报社,对“无错不成书”的现象表示不满。于是,专找书中的缺点错误、疏漏和不足的求疵式书评文章便应运而生。这类文章短小精悍,尖锐泼辣,批评一针见血。

序跋式。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书评样式。一本书出版,著作者一般都会请师长学友、志士仁人为自己的书作个序、写个跋,以此来扼要道出书中主要思想或故事情节。作序跋的人,大多是德高望重、学深艺精的专家学者,故序跋常是很好的书评文章。

随笔式。这是一种较为自由轻松的文体。书评作者在读了一本书后,书中的某个观点如燧石一般撞击出他的思想火花,而写长篇大论又不到火候。于是,就将这些思想火花随笔记下,稍加整理便是一篇可读性、思想性俱佳的书评小品。这类短评六七百字,比较受快节奏时代读者的喜爱。

集评式。即请若干书评作者集中评论一本书。这种集体评论方式对于广大读者全面而又深刻地读懂一部杰作是很有帮助的。

丛书评论式。图书出版系列化是出版界风行的做法。这种样式是作者对丛书中的所有图书作高屋建瓴的评论,指出这套丛书的学术价值和不足。给读者提供一个概貌的了解。

比较式。这种书评文章要求作者在评论中善于作比较,因为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这是个好方法。也便于初学者入门。纵观文学前辈们的书评文章,大多都注意到将一本书与书作者的前几本书作比较。从而也告诉初学者欲评一本书,得先了解这位作家的创作生涯,读几部旧作,然后,还得熟悉一下当时写同一类作品的作家作品,有个横剖面的了解,才能写出比较准确的书评。

另外,广大书评作者在实践中正日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书评样式。更多的样式有待于书评作者们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和创新。

欣慰,他帮助普通人通过阅读赚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书评呢?

若要写好书评,作者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和艺术技巧的素质。

1、要有定见。

书评是一种评论。因此,书评作者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才能评论;而要作出科学的评论,作者就必须建立起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此做为定见。没有定见,也就没有出发点,没有判别是非功过的标准,更没有正确吸收如潮水涌来的各种思潮的能力。

2、要有创见。

书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一篇有质量的书评文章往往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因此,若要写好书评文化作者在有了定见的前提下,还须心有“创见”。若是作者不敢进行创造性思维,就不能得出有价值的论点。

3、还要有主见。

有了创见还不够,还要有主见。因为我们所评常常是权威之作,而对某些作品又往往有过专家学者的权威之论,极易左右我们的观点。所以,我们在书评工作中要提倡有“主见”,舍此不能产生真正的书评。

同文学创作一样,书评作者要写好书评文章,除了具有一定的思想素质之外,还要认真研究书评写作艺术技巧,提高艺术素质。

1、最好是散文体。

对此,萧乾早有研究。他主张书评文章最好是清新流畅、文笔优美的散文体,讲究文采,不卖弄学问,不故弄玄虚,读来轻松自然,适合广大读者阅读。萧乾的主张无疑也适宜于今天的书评写作。故而,书评初学者多读散文,多观摩前辈们的书评佳作是必要的,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美学家的情趣和文学家的文笔。

2、书评是博与专的产物

书评作者首先应是杂家。有多少学科就有多少种类的图书,所以,博览群书,博闻强记才能在写书评时做到文思敏捷,左右逢源。但是,每个书评作者又应是专家,因为只有精通一门或几门学问才能写出相当理论理论深度的书评文章,为此,书评作者应当以化学家的整体观来构建起自己的又博又专的知识结构。

3、精心构思书评文章的结构。

由于书评是给大众看的,所以更应该重视文章的构思。书评文章的开关最好是开门见山,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段落过度明快,结尾干净利落。引文应在文章后面注明出处,便于读者查考。适宜于广大读者利用碎片时间就能读上一二篇。

4、精心选择书评的角度。

写好一篇书评文章,不亚于文学创作。作者应注意训练自己的超常思维。每写一篇书评文章,都要考虑如何超出常规,不落俗套,都要注意自己的观点、角度、结构是否有新意?别人是否用过?倘若别人已经用过的,就决不再重复用。竭尽全力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属于自己的观点、角度和结构来。更为重要的是,还要能超出自我,自己用过的角度、结构最好不要重新用,敢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发展自我。最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书评家。

5、增强书评文章的可读性。

书评文章极易写成正儿八经的说教式文章,缺乏可读性。为此,不仅要讲究散文化,而且还要在评论书的同时,结合对书作者的介绍和评论,最好能写些书作者一二件有关的轶闻趣事。如此,书评文章便可做到意趣盎然,可读性增强。一旦阅读书评文章成为一种艺术享受,成为广大读者生活里不可少的乐趣时,书评便完全有理由在文坛上争得一席之地。改变那种“聊备一格”命运。

6、要精心制作标题。

这似乎是对所有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对于没有个性、没有意义、没有文采、更没有吸引力的标题,读者往往一看标题就失去了阅读的热情。所以,对于书评作者来说,重视标题制作就显得更为必要。随着当下新媒体写作的兴起,动辄十万百万+的爆文,无一例外都具有一个新颖别致,富于吸引性和指向性的好标题。

7、多用大众的语言。

既然书评文章是给大众看的,毫无疑问应当用大众所易懂的语言来写书评文章。也就是时下网络写作所具有的口语化特征。

8、善于比较。

比较是书评写作中运用最广的主要写作样式之一。其重要性不必赘言。但是有点应当强调的是,在书评写作时一定要多用比较,善于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自己的去博览群书,才能最大限度地去追根寻源,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展我们的文化视野,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宏观意识,高屋建瓴地评论图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书评质量,也才能最大限度地给读者以启迪。

有关书评的四个问题,基本上讲完了。

上述是《怎样写书评》的主题部分,限于篇幅,第二部分的各家书评观点、及第三部分萧乾的系列书评专题,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有机会的话,另立篇章介绍。

葛昆元先生希望以他对书评有限的认识,诱发书界、理论界对书评研究的兴趣,一起研究书评,创立书评理论体系,建立中国的书评学。值得欣慰的是,他对书评所寄于的期待和厚望,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借助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书评写作已经在新媒体、自媒体的沃土里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一席地。书评稿、拆书稿、听书稿、书单等等基于阅读与写作这两大领域的创作,已经十分成熟和壮大,并且产生出可观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人正在以饱满的热情加入到书评写作的队伍里,取得了超出前人预料的丰硕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