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核酸檢測常態化,海外訂單將大增

研報|核酸檢測常態化,海外訂單將大增

核酸檢測常態化,海外訂單將大增

昨天晚上就要睡覺了,看到一個消息,直接把我的睡意笑沒了。金毛在每日疫情簡報會上說:"假設讓光通過皮膚或其他方式進入體內,光可以在一分鐘內殺死新冠病毒,非常強大。科學家們可以試著使用"紫外線或強光照射身體",也可以看如何給身體注射消毒劑來殺死病毒"。看完他的講話,我決定如果美國採用這個辦法來治療,我帶頭把家裡那瓶03年的84消毒液捐出來。

抗疫靠的不是幻想,更不是甩鍋和臆測,靠的是那些逆行者的奮不顧身和快速的處置手段,核酸檢測是目前確診感染的首選方法,也是"金標準",抗體檢測只用於疑似患者中核酸檢測陰性的補充檢測方法,或與核酸檢測協同使用,單獨抗體檢測不能作為確診或排除感染的依據。在4月22日,總理召開新冠疫情小組會議,指出要做好常態化防控準備,要求提升檢測能力、大規模開展核酸和抗體檢測。考慮接下來全行業復工復產、大中小學生漸次開學,將進一步提升國內檢測需求,核酸檢測試劑盒再次迎來利好。

隨著海外疫情在歐美多國逐漸蔓延,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80萬,歐洲累計確診病例超115萬,歐洲多國確診病例在10萬以上,俄羅斯疫情有爆發的趨勢。除此以外,非洲、東南亞和拉美國家有大範圍暴雷的風險。

目前,每日消耗核酸檢測試劑盒50萬到70萬隻,由於海外疫情尚未轉好,中國製造的試劑盒需求預計將繼續保持高位,待歐美疫情全面向好,至少需求2億人份。

國內/國外新增確診趨勢

研報|核酸檢測常態化,海外訂單將大增

據海關統計數據,從3月1日至4月4日,全國共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102億元;已有54個國家和地區及3個國際組織和中國企業簽署了醫療物資商業採購合同,有74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正在與中國企業開展商業採購洽談。除了對檢測試劑的需求,部分國家和地區,由於其自身醫療水平薄弱,對檢測能力也有大量需求。

目前,國內疫情持續向好,但是新冠肺炎檢測需求並沒有減弱,在22號的會議中也明確講到,這有利於精準防控、維護群眾健康、推動全面復工復產。要提升檢測技術,抓緊擴大更簡便高效準確的檢測設備生產和商業化應用,努力做到應檢盡檢、願檢盡檢。隨著國內全行業復工復產不斷推進,大、中、小學生逐步復課開學,也將進一步提升國內對新冠檢測的需求。

同時,由於前期部分國產抗疫物資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商務部、海關總署及國家藥監局三部委聯手進行整頓,規定自4月1日起,出口新冠病毒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的企業向海關報關時,需出示由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也就是說,

未獲藥監局頒發的註冊證、未被允許在國內上市銷售的產品,即便滿足了進口國(地區)的准入條件(獲CE認證、FDA認證等)也無法出口。但同時,海外疫情蔓延,這一規定後續是否有變化仍待觀察,如若調整,將給各家暫時受限出口的公司帶來大量訂單。目前國內註冊上市的產品也有17家在海外獲得FDA、CE或者其他國家認證,具備出口資格,受益於此,龍頭企業憑藉著技術和質量的領先,擴大企業營收。

據聯防聯控新聞發佈會透露,截至3月31日,核酸檢測試劑產能達到306萬人份/日,抗體檢測試劑產能達到120萬人份/天,總體產能達到426萬人份/天。如果按照目前海外需求2億人份檢測試劑需求、日產能426萬人份估計,需滿負荷生產約47天,參考中、韓兩國的疫情進展,從爆發至基本平息大約需要2到3個月,也即相關企業月產能利用率至少應維持50%-80%,才能滿足檢測需求,若再考慮疫情過後,復工復產復學、排除無症狀感染者等檢測需求,所需的新冠檢測試劑遠不止2億人份,相關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可能會進一步提升。

參考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對歐美主要國家疫情數據的預測,整體結束預計要到7~8月間,包括日本、英國及歐盟多國;

感染規模較小的國家會較早結束,如韓國和瑞士有望於5~6月結束疫情;由於美國是當前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疫情恐將持續至9月下旬。目前估計出口企業訂單已經達到了千萬份級別,國內部分企業訂單已經排到了5月。綜合來看,相關企業對新冠檢測產品的生產至少持續至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也有望繼續。

A股的相關標的

華大基因:公司是國內首批核酸獲證,"專業對口"、海外獲證最多的新冠檢測企業,且在多國援建"火眼"實驗室,為其提供新冠檢測整體解決方案。

邁克生物:公司的核酸檢測在國內、歐美三證齊全,出口潛力巨大。

凱普生物:具有歐盟和巴西許可,暫時出口受限,後期有望獲得國內許可,但產能相對較小。

萬孚生物:國內首批抗體檢測企業,快速檢測龍頭,已具備歐盟、巴西出口資質,企業產能充足,且疫情早期獲證,原材料準備充足。

麗珠集團:已具備歐盟出口資質,但企業產能相對較低。

迪安診斷:國內ICL新冠檢測需求網上,公司目前NMPA獲批有望。

達安基因:公司擁有CE認證,在全球多地出口。

本報告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公司及研究人員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我們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如有操作、風險自擔!

關注濤哥,為你解讀遊資不為人知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