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120平,蝸居在大城市8平的年輕人:是什麼在支撐他們堅持下去

五一期間,我們一家三口去杭州遊玩,假期人之多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最令我感慨的是孩子叔叔的住處。16樓本應陽光燦爛,可進門卻不是客廳,而是一條狹窄的走道,左拐右進又入一條陰森的窄道。

本是五月大好時光,可屋裡卻很陰暗,我仔細觀察了下,一個100多平的房子,被改成5間小臥室。另外幾扇門緊緊的鎖著。

走進小叔的房間,朝北的房間有些陰涼,加上衛生間大概8平左右。一張桌子,一臺電腦,一個小櫃子和一張床冰冷的立在那裡!五個人站在那兒都有點擁擠,令我詫異的是住了幾個月,小叔子竟不認識對面的人。可小叔子卻樂於在大城市過這種生活。

大學畢業就回到老家工作的我,頭次見到所謂的蝸居生活。換做是我,在這樣的環境中,估計撐不多久便會逃回老家!

可是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那些努力拼搏,試圖融入大城市圈裡的年輕人,能雷打不動的堅持下去。

為什麼他們能勇敢地堅持下去呢?也許是對夢想的執著,一顆不甘的心和為後代著想,這些在支撐他們堅持下去。

關鍵詞一:對夢想的執著

兒童時代,我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夢想,沒人會嘲笑一個孩子的夢想。不過有些人,走著走著就忘記了自己的夢想,幸運的是有些人始終銘記著夢想,並執著地去實現。

兒時的玩伴之一,小軒同學就是一個為夢想不斷努力的人。8歲時他的父母帶他去了趟北京。繁華的街道以及故宮,天安門,長城這些對於一個小城來的孩子來說異常新奇。在他參觀北京大學時,父母告訴他這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名校。從此北京成了他的夢,他想長大後生活在那裡。

懷揣著北京夢,他從小學到高中一直努力學習。高中畢業後,他倍加遺憾的錯過了北京,去了東南大學。大學4年他依舊努力追夢,每年都拿國獎,最後被保送到北大讀研究生。

棄120平,蝸居在大城市8平的年輕人:是什麼在支撐他們堅持下去

棄120平,蝸居在大城市8平的年輕人:是什麼在支撐他們堅持下去

研究畢業後他繼續讀博,最終如願留在了北京工作。從單位宿舍到8平的租房,再到80平的小家。夢想促使他不斷進步,一步步成為他想成為的人。

很多人和他一樣對夢想無比執著,他們知道自己的夢想和想過的生活。他們知道出租屋只是暫時的,只要堅持,大城市終究有他們的一席之地,這樣堅守夢想的人真的很可敬。

關鍵詞二:不甘心回小城

孩子叔叔大四那年考研失敗後回到家鄉,考上某通訊公司。住著120平的房子,工作了幾個月後,他不甘於這樣的生活,於是果斷辭職,再次加入考研大軍,幸運的是第2次考研成功了,畢業後他不願回到小城,便留在了杭州工作,之後租住在那個小房間裡。

他雖樂在其中,家人就覺得他生活得不太好,並建議他回來,考份穩定的工作。可他不願意,他說讀了那麼年書就是為了離開小城,他不甘心離開奮鬥很多年,才到達的大城市。

棄120平,蝸居在大城市8平的年輕人:是什麼在支撐他們堅持下去

棄120平,蝸居在大城市8平的年輕人:是什麼在支撐他們堅持下去

是啊,不少人讀了十幾年的書,不是為了能去更好的地方,開始更豐富多彩的人生嗎?他們有顆不甘回小城的心,這足以使他們在大城市努力生存下去。拼搏的路上其實並不擁擠,因為有很多人選擇了安逸。

關鍵詞三:為了後代

小勇畢業後考上了三支一扶,在鄉鎮呆了三年後,又參加了公務員考試,考了幾次,終於考到了天津某區的國稅局。我曾問他哪來的動力不停地考,他說在大城市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見識也比較廣,所以才有滿滿的活力不斷前進。

棄120平,蝸居在大城市8平的年輕人:是什麼在支撐他們堅持下去

棄120平,蝸居在大城市8平的年輕人:是什麼在支撐他們堅持下去

每個人追求不同,所有人的夢想都值得敬畏。有的人喜歡安逸慢節奏的生活,於是他們選擇了小城,考一份穩定的工作,過一種愜意的人生。有的人追尋大城市豐富多彩的生活,在夢想的指引下,努力拼搏,走自己的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那些為夢想而奮鬥的人都值得尊敬,即使圓夢艱辛,但過程很美好!就是因為這些為夢不懈努力的人,為實現美麗的中國夢助力!願他們和我們偉大的祖國一起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