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第一古民居——九十九間半

古民居是一種美學實體,也是地方文明史的“活化石”,更是不可再生的地方歷史文化遺產。踏著春光,走進泰州市區涵西街17號的周氏吳氏住宅,就像閱讀青磚黛瓦寫就的華美篇章。

泰州第一古民居——九十九間半

九十九間半鳥瞰圖

泰州第一古民居——九十九間半

入口處

威嚴儀門,雕樑畫棟。這座泰州現存古民居中的“第一豪宅”,當地人也稱“九十九間半”,既有南方民居的清秀、典雅,又有北方民居的雄渾、簡樸。這座見證近百年泰州城市滄桑的古民居,蘊含著泰州地方文化的豐富“基因”,十年前就被評為全國年度十大文物維修工程。

泰州第一古民居——九十九間半

如何讓這座古民居的保護和利用並舉、實現雙贏,如何把古民居打造成泰州一張特殊的文化名片。泰州人在這裡建起了中醫文化展示館,讓古建築文化遺產與中國傳統中醫文化共生共榮。

泰州第一古民居——九十九間半

名中醫工作室

轉眼間,這座“九十九間半”古民居已修好近十年,現在人們都叫她“泰和堂”,這裡已成為省江蘇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不僅有中醫民俗文化、老藥鋪文化展示,還有泰州當地9項列入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中醫藥成果呈現,名中醫工作室更是古宅中的一大新看點。

泰州第一古民居——九十九間半

針灸、理療、五禽戲、刮痧等中醫項目

回顧往昔,歷史上有很多古老民居,無一不展現出主人曾經的榮耀與奢華,這些名門望族雖然早已被歷史長河所淹沒,但當我們置身古宅細細尋覓時,仍能感受到其高雅的文化品位與凝重的歷史底蘊。

這座建於清咸豐年間的大宅,廳堂、賬房、廂房、水井、花園、假山等一應俱全。整個建築按照四條軸線排列,14個天井組成各自完整的10多個院落,整座建築工藝考究,木雕、磚雕、石雕美輪美奐。特別是西花園走廊上的金絲楠木樑枋雕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木雕的上上之作,也是整座建築藝術的精華。

泰州第一古民居——九十九間半

十幾米長的雕花金絲楠木橫樑

泰州在地理上位居吳頭楚尾,承載著南、北方文化的接軌碰撞,泰州建築兼有北方民居封閉的建築格局,又有江南宅第活潑的藝術風格,美學元素在此得到充分展示。

古宅的大宅門構築就是特別,窗、簷、柱、抱鼓石等各有特色、製作精美。廳屋、堂屋、穿堂、花廳。一進,再一進,層層推向縱深,展示著居所的深邃,也展示著年代的變更和綿延。

泰州第一古民居——九十九間半

東花廳

泰州第一古民居——九十九間半

蝴蝶廳

建於民國年間的蝴蝶廳像待飛的大鵬展開雙翅,彩色水磨石地面,據考證系蘇中地區第一塊用西洋工藝建造的水磨石地面,至今圖案分明,色彩鮮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