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期貨獲批上市!豬週期能否被“熨平”?

生豬期貨來了!

4月24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開展生豬期貨交易。

生猪期货获批上市!猪周期能否被“熨平”?

大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二十年來,大商所持續研究和推動生豬期貨上市,在對產業進行廣泛、深入調研基礎上,對相關重點、難點和風險點問題形成了針對性的創新解決方案。目前已完成生豬期貨合約和規則方案的整體設計,交割倉庫徵集正有序推進,相關業務、技術系統也已準備就緒。

分析人士表示,生豬期貨將在穩定價格預期、助力產業規模化發展、助力精準扶貧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開展生豬期貨條件成熟

生豬是我國價值最大的農副產品,生豬產業鏈以生豬養殖業為中心,涉及飼料加工、獸藥疫苗、屠宰、食品加工、物流、零售、餐飲等諸多行業。但長期以來,我國生豬產業深受“豬週期”困擾,生豬現貨價格劇烈波動,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正邦科技市場部總監李巍巍表示,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生豬行業遭受較大損失,能繁母豬存欄量大幅下跌,生產經營層面面臨較大挑戰。沒有非洲豬瘟疫苗,非洲豬瘟疫情時不時發生,對生產經營形成威脅,防非洲豬瘟投入較大,整體養殖成本抬升。

牧原股份相關業務負責人王瑞婷介紹,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裝備能力強、技術能力強、非洲豬瘟防控能力強的養殖單位資金充足,享受了後期的高盈利,快速擴張,市場佔有率提升;裝備能力低,技術能力低的一些企業,在此次疫情中損失較大或清場的養殖單位資金較緊張,產能恢復難度較大。

分析人士指出,近幾年,我國生豬養殖業規模化水平不斷提升,大型規模化養殖企業的生豬品種幾乎全部為瘦肉型豬,統一仔豬供應、統一飼料、統一獸藥、統一技術服務、統一銷售出欄的“五統一”決定了出欄生豬標準化程度較高,出肉率、瘦肉率等屠宰技術指標較統一。我國生豬貿易模式成熟,流通方式以活體為主,現貨市場貿易順暢,生豬價格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不存在壟斷。上述特點為上市生豬期貨奠定了基礎。

發揮期貨風險管理功能

分析人士指出,受非洲豬瘟和新冠病毒疫情影響,現階段生豬現貨市場情況複雜、價格波動劇烈。在此背景下,生豬期貨上市對於生豬產業長遠穩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生豬期貨上市初期,期貨價格受現貨影響可能會出現較大幅度波動,期貨風險管理功能將隨著市場的穩定運行逐步發揮。

相關產業企業通過參與期貨交易,將推動生豬期貨有效發揮價格發現功能,為市場提供公開、透明和連續的價格參考,這有利於養殖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合理控制養殖規模,促進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同時,生豬期貨上市後,期貨市場構建了從種植、加工到養殖完整產業鏈條的衍生工具和風險管理平臺,上下游企業可以綜合運用玉米、豆粕期貨與期權以及生豬期貨進行產業鏈套期保值,衍生工具更加齊全,避險策略更加豐富,更加有利於產業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穩定利潤,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生豬產業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與“三農”關係密切,生豬期貨上市也有助於在生豬產業推廣“保險+期貨”等業務創新,併為相關業務提供價格基準,增強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廣度、深度和力度。

“當前,受疫情影響,生豬現貨市場情況較為複雜,大商所將本著服務產業的根本宗旨,勇於擔當,抓緊推進生豬期貨上市前各項準備工作,強化市場培育。生豬期貨順利推出後,將加強一線監管,嚴控風險,維護市場穩定運行,為相關產業企業和投資者提供公開、公平和有效的價格發現和避險平臺,服務實體經濟穩健發展。”上述大商所負責人進一步指出。

權威人士提醒,投資者對於生豬期貨的運行情況要有合理預期,應當正確認識和理解期貨反映的遠期價格與現貨價格、當前市場情況和政策因素等之間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