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博士說:坐骨神經痛的主要原因,您知道嗎?

大家好!我是 Dr李,中醫博士後,骨傷專家。

坐骨神經痛,很多人都聽說過。

但是它的原因您知道嗎?

乾性坐骨神經痛的主要原因,不在腰椎,而是梨狀肌的刺激壓迫。

梨狀肌的損傷,刺激或壓迫坐骨神經,導致了坐骨神經痛。

中醫博士說:坐骨神經痛的主要原因,您知道嗎?

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痛

1、梨狀肌在哪裡?

梨狀肌在臀部,是臀部深層的一塊小肌肉,起於第2-4骶骨外孔外側緣,止於股骨大粗隆。

主要功能是與臀部內外肌群及其他肌肉配合,使大腿外展、外旋,並受骶叢神經支配。

梨狀肌雖小,但位置極為重要。它向外下穿坐骨大孔,將坐骨大孔分成梨狀肌上孔及梨狀肌下孔。

坐骨神經大多經梨狀肌下孔穿出骨盆至臀部,但是有部分人的坐骨神經從梨狀肌上孔穿過。

中醫博士說:坐骨神經痛的主要原因,您知道嗎?

2、梨狀肌損傷有什麼症狀?

梨狀肌損傷也叫梨狀肌綜合徵,最主要的症狀就是坐骨神經走行區域的疼痛。

多見於中老年男子,以單側較多。起病急驟,首先感到下背部痠痛和腰部僵直感。

或者在發病前數週,在走路和運動時,下肢有短暫的疼痛。以後逐步加重而發展為劇烈疼痛。

持續性疼痛由腰臀部開始,向下沿大腿後側、膕窩、小腿外側和足背擴散。

簡而言之,疼痛的位置臀部為主,可向下延伸,一直到腳踝。

中醫博士說:坐骨神經痛的主要原因,您知道嗎?

坐骨神經和梨狀肌的位置關係

3、梨狀肌綜合徵的原因是什麼?

梨狀肌可因某種激烈或不協調的運動,使梨狀肌受到牽拉等,而發生急性損傷,使梨狀肌充血、水腫、痙攣。

慢性損傷也是重要原因,久坐使梨狀肌經常處於過度緊張、牽拉狀態,而造成梨狀肌勞損。

慢性勞損而致該肌持續性充血、水腫痙攣以致梨狀肌肥厚、硬化或粘連等刺激或壓迫坐骨神經而引起臀腿痛。

一句話,外傷和不良體態是梨狀肌損傷的幕後黑手。

中醫根據其臨床病機特點及臨床表現,其可歸屬於“痺症”、“臀股風”的範疇。

中醫認為其病機本虛標實。

本虛為年老體弱,久則肝腎不足,勞損氣弱。標實為局部扭傷,或風寒溼邪客於經絡致使經氣阻塞,不能暢通而發生疼痛,亦或氣血瘀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所致疼痛。

符合中醫中“不通則痛”與“不榮則通”的理論。

梨狀肌所處解剖部位大致是足 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循行經過的部位。

治療梨狀肌損傷,中醫鈹針可以說是首選方法。

鈹針首見於《靈樞》,九針之名,五曰鈹針……末如劍鋒。

鈹針就是針灸的一種,只是針尖扁平。

優點是無痛苦,見效快,患者易於接受,同時克服了傳統針灸顯效慢、病程長的缺點

鈹針治療梨狀肌損傷,能夠精確鬆解筋結,解除痙攣,改善局部的循環,去除坐骨神經的刺激壓迫,從而解決疼痛。

簡單說,鈹針治療,松筋結,利血運,去壓迫,除疼痛!

好不好,看療效。

從臨床實踐看,多數患者經過1、2次治療,即有顯效。

總結一下:

1、梨狀肌的損傷,刺激或壓迫坐骨神經,導致了坐骨神經痛。

2、一句話,外傷和不良體態是梨狀肌損傷的幕後黑手。

3、中醫鈹針治療坐骨神經痛,立竿見影,安全可靠。


中醫博士說:坐骨神經痛的主要原因,您知道嗎?

我是中醫博士後李樹明,堅持做有用、有趣、接地氣的中醫科普。

歡迎您的轉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