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老話“人窮不投富親戚,有財不露貧寒子”說明一個什麼道理

在濟南,流傳著一句老話:人窮不投富親戚,有財不露貧寒子。這句老話的意思是什麼?有沒有道理?放在今天還適用嗎?

1、為何人窮不投富親戚

所謂人窮志短,“兜裡無錢,做事沒臉”。長久的貧窮可消磨掉一個人的意志,也會滋生難以消解的負面情緒。投奔富親戚後,面對完全不同層次的消費、生活和觀念,無法同頻,自找難堪,難免會加劇這種沒有臉面、心緒難平的狀況。

濟南老話“人窮不投富親戚,有財不露貧寒子”說明一個什麼道理

也許富親戚的一聲嘆息,都會加劇你的自卑感;也許富親戚的一句口頭禪,都讓你感覺是針對自己。不是富親戚家的門簷高,而是你的腰桿子因為貧窮挺不直。面對富親戚,貧窮會讓你越發敏感,貧窮會讓你不能左右情感,甚至會讓你心生仇恨……

2、為何有財不露貧寒子

古話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只有不愁吃不愁穿了,人們才懂得禮節和榮辱。所以如果你錢財富有,卻向貧寒人炫耀,無異於向餓肚皮吃不飽飯的人,曬你海參鮑魚大王蟹的菜單,人家急了真給你掀桌子。

濟南老話“人窮不投富親戚,有財不露貧寒子”說明一個什麼道理

因此人們常說:財不外露。炫富會招致貧寒子們挺而走險,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不要幻想讓一無所有的人為未來佈局,他們多數只想著當下利益的馬上兌現。在這樣的貧寒子面前,你會真正體會到“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道理。

3、這句古話的有何現實意義

人窮不投富親戚,有財不露貧寒子。作為一句老話,其背後隱藏著一個千古謎題:是為富不仁,還是人窮志長?其實,人們對財富的追求本無對錯,何況“禮生於有而廢於元。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

看看這些年,大量草根創業、貧寒子弟人生逆襲的勵志故事,我們就知道:貧寒不是你墮落的理由,貧寒應是你人生的加油站。再看看這些年,那些不知深淺,曬這個曬那個炫富的人,幾人有好下場?何況有些人的很多財產,並不是正常途徑和手段得來的。

濟南老話“人窮不投富親戚,有財不露貧寒子”說明一個什麼道理

所以,人窮了去富親戚家見識一個世面,開拓一下思路,取取經,為自己的人生逆襲加點兒油,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而有財之後,多些善心和善舉,與其拿著揮金如土,不如為後代積些德行、做個榜樣,要知道“富不過三”,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