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藥的 7 個「不」


感冒藥的 7 個「不」


➊ 吃藥不能預防感冒


為了避免被傳染感冒,不少人會先要吃點藥預防一下。遺憾的是,沒有任何藥物能預防普通感冒,感冒藥也不能。


最好的預防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勤洗手、勤通風、多鍛鍊、保證睡眠、飲食均衡等。


此外可以通過注射疫苗來預防流感,但要注意,流感疫苗只能預防流感,對普通感冒沒有預防效果。


➋ 吃維生素 C 不能預防感冒


有傳言說,多吃維生素 C 可以預防感冒,因此維生素 C 備受青睞。


其實,常規劑量服用維生素 C 並不能預防感冒。大劑量服用有可能達到一定的預防效果,但大劑量的維生素 C 同樣有造成中毒的風險。


好好洗手吧,別亂吃藥。


➌ 感冒藥不要混著吃


感冒藥可以緩解頭痛、發熱、鼻塞、流鼻涕等感冒症狀,讓我們不那麼難受。有些人可能會想:幾種藥一塊吃,應該能好得快一點吧?


大錯特錯。


感冒藥成分複雜,而且很多感冒藥裡會有重複的成分,隨意混用會增加藥物過量的風險。


拿感冒藥中的對乙酰氨基酚打個比方,它是用來退熱和緩解疼痛症狀的最常用藥物,常規劑量使用安全性好。一旦超量使用,則有造成肝臟損傷的風險,嚴重了還會造成死亡。


去年 12 月就有個例子:一個二十幾歲的小夥子,感冒後自己買了幾盒感冒藥,三四種藥一起吃。後來因為藥物過量,送到醫院時人已經休克了。好在搶救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➍ 不要自己增加藥量


除了混著吃外,不少人還會自己增加藥量,以為吃得多就能「加速痊癒」。


錯!感冒是有固定病程的,吃不吃藥都需要一週左右的恢復時間。擅自加大藥量並不會好得更快,反而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


按照說明書上的劑量來吃藥是最安全的做法。


前些日子,上海一家醫院成功挽救了一位重症肝病患者的生命。她生病的原因正是過量服用感冒藥導致「谷丙轉氨酶」數值高達 17000(正常值應在 45 以下)。


專家認為數值如此「爆表」還能搶救回來,實屬罕見,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這麼幸運。


➎ 開車前,不要吃含抗組胺成分的感冒藥


春節是出行高峰,不少人會開長途車回家,如果這時感冒了,吃藥時一定要當心。


抗組胺是很多感冒藥的常見成分,主要用來緩解鼻塞流涕症狀。但是它通常有一個副作用:嗜睡。


感冒時,吃藥後昏昏沉沉睡一覺很不錯,但是如果在高速上開車犯困就太危險了!


常見的抗組胺成分有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藥品說明中會註明。


此外,還有一個更簡單的辨別方法:看說明書中「不良反應」一項有沒有「嗜睡」。如果有,開車前就別吃這類藥了,換成不會犯困的來吃。


➏ 不要用柴胡注射液給孩子退燒


小時候感冒了,十有八九會被爸媽帶到醫院打柴胡針。


但是,就在去年 5 月,國家藥監局在新發布的《柴胡注射液說明書修訂要求》中明確要求在「禁忌」一項中須註明「兒童禁用」。


因為中藥注射液引發不良反應的風險較高,應避免用在兒童身上。


全世界公認的安全係數高的兒童退熱藥物只有兩種:一種是對乙酰氨基酚(3 個月以上寶寶可用),另一種是布洛芬(6 個月以上寶寶可用)。


而且這兩種藥物在藥店都買得到,家長可以根據醫囑或說明書給孩子服用。


➐ 4 歲以下兒童不建議吃複方感冒藥


美國兒科學會以及多國的主流學術屆都曾經明確指出,不建議四歲以下兒童吃複方感冒藥,原因是沒有證據顯示這類藥物對孩子來說是收益大於風險的。


而且,正如前面所說,感冒藥並不會讓孩子好得更快,只是讓孩子好受點。


我們更推薦選擇單一成分的藥物來幫助孩子緩解症狀。比如上面提到的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此外可以用生理海鹽水幫助孩子清洗鼻腔,緩解鼻塞流涕等。


感冒藥應該這樣吃


說了這麼多感冒藥的常見坑,下面來說說感冒藥的正確打開方式。


➊ 明確自己的症狀是否符合吃感冒藥的條件


感冒藥中主要成分的作用通常都包含退熱、鎮痛、鎮咳、化痰以及緩解鼻塞流涕打噴嚏等症狀。


如果你出現了這些症狀,並且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可以考慮吃感冒藥啦。


➋ 根據症狀對號入座


發燒、頭痛、流鼻涕、鼻塞可以選擇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和馬來酸氯苯那敏的。咳嗽咳痰可以選擇同時含有右美沙芬和愈創木酚甘油醚的。


這些名字太長不好記?那就看準感冒藥說明書的適應症,如果那些適應症你都有,那就適合你。


如果有些適應症你沒有,那就再選一款適應症和自己症狀更加吻合的,這樣可以避免服用一些不必要的成分。


➌ 好好休息,讓身體修復


吃感冒藥的目的是讓自己好受些。不代表吃了藥之後就可以打了雞血一樣繼續作戰,這樣會透支身體。


休息才是促進痊癒的最好方式。


感冒就像身體的小脾氣,提醒你不要光顧著學習和工作,也要注意勞逸結合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