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区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大餐”

今年9月份,济阳鼓子秧歌应邀参加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分会场——“国家级非遗项目秧歌汇演”活动。演出过程中,济阳鼓子秧歌演员伴随着美妙的锣鼓音乐,以精湛娴熟的技艺、训练有素的阵仗惊艳全场,充分展示了济阳 鼓子秧歌的独特魅力,舞出了“大河时代、新城济阳”的豪放风采,赢得了与会领导、专家、演艺同行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近年来,我区不断创新举措,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公益文化活动,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文化惠民力度不断加大……一项项务实举措的陆续推出,进一步丰富广大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

今年以来,我区把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与地方传统艺术的弘扬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精心组织“我们的中国梦·送文化进万家”优秀基层庄户剧团巡演、冬春文化惠民季、“舞动济阳”广场舞大赛、济南市(济阳专场)民间艺术展演、“一村一场戏”送文化下乡、首届少儿才艺大赛和非遗社区行等公益群众文化活动,共计500余场,受益群众达50余万人。其中,民间吹打乐大舞台被评为2017-2018年度山东省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动品牌项目;优秀基层庄户剧团巡演于春节前后选拔4支优秀庄户剧团队伍,奔赴各镇(街道)和 村(社区)累计巡演62场;首次举办济南市民间艺术展演济阳专场,来自全市各区(县)的11支优秀民间表演队伍奉献了精彩的文化盛宴。

精心组织完成“一村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三年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全覆盖。6月至8月,创新举办“华百之星”全区首届少儿才艺大赛共19 场。9月,以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为契机,组织5支优秀庄户剧团以传统戏曲和曲艺演出的形式,开展 “非遗社区行”演出20场。10月,举办金秋庄户剧团展演11场。精心组织完成与市中、商河文化惠民交流季、山东省暨济南市首届农民丰收节等多项文化活动。

快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文体中心综合场馆工程建设,目前内部装修正紧张进行,年底即将投入使用。扎实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新建10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任务已完成;有力推进电视户户通扶贫工作,制订了《进一步推进全区广播电视行业扶贫工作方案》,提高贫困户收视维护费补贴标准,保障了全区6820户贫困户免费收看数字电视节目。

稳步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区行政村建设达标率达到95%。积极筹措资金,为20个村拨付建设资金58万元,为275个村拨付活动扶持资金46.9万元;为基层配发广场舞音响800套,锣鼓器材550套,新成立群众文化活动示范点3处,进一步激发基层文化活力。深化公共场馆文化服务工作,开展图书公益与志愿者服务、书友会论坛、中老年声乐、少儿合唱等公益文化辅导及培训,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8400余场,进社区、学校、敬老院放映,巡映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厉害了,我的国》。

持续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继续扎实做好非遗的保护、传承和挖掘工作,搜集整理民间老歌谣、民间故事等文化线索。承办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技能济阳分会场草柳编比赛,组织参加国家非遗博览会及市级非遗手工技能大赛,并获1金2银2铜的好成绩。对外交流成果不断扩大,济阳鼓子秧歌在去年赴陕西洛川和上海演出基础上,又参加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山东民间舞蹈诗《俺的山东大秧歌》省城和晋京演出、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商河分会场秧歌汇演、山东省暨济南市首届农民丰收节等重大演出活动,极大提升了在外影响力。

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精心举办首届济阳鼓子秧歌进校园成果展演,充分展示了新时代鼓子秧歌的靓丽风采;举办“守住匠心、延续传承”济阳非遗项目技艺黑陶专题课堂、非遗名家专题讲座。新修订了鼓子秧歌适用教材,目前已经印刷完成,将在全区中小学校推广普及。(刘婧 王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