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人生走向成熟的開始

不完美才是生活的真相

南宋方岳有句詩:“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蘇東坡詞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追求完美是我們的理想,而不完美則是生活的必然,放棄完美心靈中就會多一分輕鬆。雖然失敗了,但我們應該看到成功,既然有些事情不可避免,那就要學會去面對,在失去中獲得沉澱和積累,得而不喜,失而不憂。

要相信再完美的人生都會有一道缺口,也要相信缺憾中總蘊藏著機遇,我們要善於抓住機遇,從而走向新的成功。

花有開落之時,月有盈虧之期。縱然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四大美人,也有大腳、削肩、耳下、狐臭之惑,但是匆然如此,也難掩傾城之態。

因此,季羨林先生說:“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人人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若能瞭解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對己,可以不煩不燥;對人,可以互相諒解。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人生走向成熟的開始

過度追求完美是一種病態

“斷臂的維納斯”一直被認為是迄今發現的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令人惋惜的是,這麼美麗的雕像居然沒有雙臂。於是修復原作成了歷史學家、藝術家最感興趣的課題,當時提出了最典型的幾個方案,左手持蘋果,右手挽住下滑的腰布……只要有一個方案出現,就會有無數反駁的道理,最終的結論是保持斷臂反而是最完美的形象。

沒有瑕疵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盲目追求完美的境界只能是勞而無功。因此,在生活,我們不必為了一件事未做到盡善盡美的程度而自怨自艾。放棄對完美的追求,我們才能看到豐富多彩的生活圖景,才能擁有更加完整的人生。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人生走向成熟的開始

又不是世界末日,別對自己太苛刻

有一位登山愛好者,他有幸參加了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活動,當到了7800米的高度時,他身體支持不住了,便停了下來。當他回去講述這段經歷時,大家都替他惋惜,為什麼不再堅持一下呢?再往上攀登一點點,就能爬到頂峰了。

他平淡的說:“我最清楚,78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極限,我不會為此感到遺憾。”

這個人是明智的,他了解自己的能力,沒有為了追求完美而勉強自己,所以能夠平安歸來。而那些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在還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之前,便一頭栽倒在一個過於高遠的目標裡。

全世界最出色的足球選手,10次傳球,也會有4次失誤;最棒的股票基金投資專家,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即使是最優秀的人,做自己最擅長的工作也不能盡善盡美,那麼一個普通的人有失誤又有什麼不能原諒呢?

事實上,太苛求自己與擁有快樂的生活是背道而馳的。如果我們嘗試放下苛求,放鬆神經,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態,就能很容易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從而也能擁有高質量的生活。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人生走向成熟的開始

留一些缺憾,反倒讓人清醒

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瑕的,難道缺點和不足就註定要悲哀,要默默無聞,無法成就大事嗎?其實,只要你把“缺陷”、“不足”這塊堵在心口的石頭放下來,不過分的關注它,它就不會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如果我們能夠清醒地認識自己的不足,並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那麼,我們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感謝遺憾,就是感謝生命的饋贈,前方的路才會走得更堅定。學會欣賞殘缺的美,才能體味生命的真義;帶著遺憾遠行,人生旅途必定會有更多的精彩。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人生走向成熟的開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