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小夥做大一家跨境電商,把雨鞋賣到日本,一年1000萬元

25歲小夥做大一家跨境電商,把雨鞋賣到日本,一年1000萬元


張超在亞馬遜日本站賣“爆款”的男式雨鞋

25歲小夥做大一家跨境電商,把雨鞋賣到日本,一年1000萬元


工作中的張超(中)

今年3月,剛滿25歲的張超,已經是兩家公司的創始人。

2015年大學畢業後,不到三年,他先後創辦了兩家企業,擁有一家三皇冠淘寶店鋪、一家天貓旗艦店、一家京東旗艦店、一家亞馬遜跨境電商企業。這四家店都經營品牌“Hellozebra”,產品是雨鞋。

張超是湖南人,企業都在臨安。2017年,臨安撤市設區,成為大杭州新區,跟杭州一同沐浴在電商的春風裡。

作為包郵區的C位,中國電商的發源地,浙江電商氛圍濃厚,很多人都在電商平臺開店,不足為奇。但能同時將產品銷往給國內外的人,並不多;能一個人單槍匹馬抗住轉型煎熬期,完成產品從對內到對外轉變的,則少之又少。

這個湖南小夥子,在23歲時做到了。從他的創業和轉型之路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刻苦,還有無處不在的“聰明勁兒”。

2016年8月,張超創辦臨安笛影貿易有限公司,將品牌“Hellozebra”的雨鞋賣到了日本。那時,他沒有招募合夥人,也沒有招聘員工,而是一個人經營開在亞馬遜上的店鋪。

“那時,大學同學剛好在一家外貿企業上班。聊天的時候,同學說起自己所在的公司,三四個人負責一個項目,營業額非常大。我當時受到啟發,意識到,跨境這件事並不需要等到養得起龐大團隊的時候再去做。時間比人更寶貴。”見習記者 王青

“解決庫存”是初心

“銷量第一”是驚喜

在做跨境之前,張超已經有一家三皇冠的淘寶店鋪,一家京東旗艦店,他當時的目標原本是再開一家天貓旗艦店。但天貓店一直受到各種條件限制,再加上當時資金並不寬裕,張超不敢冒進,暫時擱淺計劃,轉而在亞馬遜日本站上開了一家店。

“做品牌總是會遇到庫存積壓的問題。壓在倉庫裡的每一雙鞋都是一筆錢,加起來就是一大筆資金。我當時就想,還有什麼渠道可以來賣我的鞋。”

他選擇在日本站開店,原因是日本人的尺碼和中國人一樣,可以賣一樣的產品,不用像歐美產品一樣,另外定製尺碼。

張超之前沒有外貿的經驗,對日語更是一竅不通。他在國外社交平臺上找懂日語和日本本土文化的人做產品信息,找貨代把貨發到亞馬遜倉庫。他自己則專注在運營和競品分析上。

“我必須儘快弄清楚亞馬遜的平臺規則和我的競品,摸透選品、定價和平臺的玩法,才能找到優勢。那段時間,幾乎不吃不喝地泡在亞馬遜上。”

很快,張超發現,150元-300元人民幣的定價可能最合適。

上線運營半年後,一雙男士雨鞋衝上了銷量冠軍的寶座,穩居類目第一,成了張超在亞馬遜上造出的第一個“爆款”。

但接下來不是爆款頻出,卻是接連“暴雷”。上架的幾款女士雨鞋,都銷量平平。在國內,賣得最好的女士雨鞋是中幫雨鞋,但在亞馬遜上卻無人問津。

幾次觸雷讓他意識到,選品和運營思路要隨消費者而變。調整思路後,女士低幫雨鞋漸漸打開銷量。

2017年,笛影貿易一年的銷售額飆到1000萬人民幣。

“雖說是一個人,但是我並不是單打獨鬥。國內電商平臺的員工和倉儲員工都在協助我。沒有他們的兼職幫助,我一個人是無法做到這個成績的。”後來,笛影貿易增加了一個全職員工。

打了6年怪獸才升級

很多從國內電商成功轉型為跨境電商的企業,談起成功的秘籍,除了產品,還有運營。張超之前也積累了多年的國內電商運營經驗。

2011年,張超考上浙江農林大學,來到臨安讀書。那個時候,電商正值紅利期,臨安有著農村電商這把金鑰匙,甚至發展出了“電商扶貧”的新模式。

一邊學習國貿專業,張超一邊用業餘時間做店鋪代運營。大學四年,他運營過食品、服裝、家電,大大小小几十個店鋪。

大學還沒畢業,他已經成為電商運營高手,不僅親自下場運營店鋪,還做起了培訓講師。後來他開了一家叫夢博電商學院的電商運營培訓機構,帶著一個團隊做電商培訓。現在,這家培訓機構的信息還掛在淘寶大學的首頁上。

代運營只能賺一點辛苦錢,辦培訓機構來錢快但收入不穩定,最後也只能勉強做到團隊收支平衡。這兩者,張超覺得都不夠“完美”。

“我幫別人運營店鋪可以運營得這麼好,為什麼不自己做呢。”張超說,2015年的一天,這個念頭跑了出來,讓他很興奮。

“要說運營經驗帶給我最大的幫助,那應該是幫我找到了雨鞋這樣一個非常好的類目。2015年在淘寶做品牌已經不容易了,但是我選的類目再加上我的運營技巧,店鋪很快就做了起來。”

25歲小夥做大一家跨境電商,把雨鞋賣到日本,一年1000萬元


2015年11月,他創辦的品牌“Hellozebra”正式在各大電商平臺上線,並很快獲得了成功。

雨鞋之外的“擴張”

張超帶著“Hellozebra”走出國門之初,順風順水,用他的話來說,“8月入駐亞馬遜時,正是銷售高峰期,頭炮打得響亮,順利得出乎想象。”但是,轉年進入2017年上半年,從旺季到淡季,銷量出現大幅下降,“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失落。”

讓他更失落的事情接踵而來。本想乘勝追擊,陸續開了歐洲站和美國站,卻沒想到“一些貨在海上漂著,一些貨在國內壓著,資金迴流的時間被拉得很長,壓力非常大。”尤其是,德國的高退貨率讓張超非常頭痛。痛定思痛,張超決定暫緩橫向開發,轉向縱向拓展。

2017年10月,個護品牌在亞馬遜日本站上線。跟日本消費者打了2年交道,個護品牌一上線就取得不錯的成績,幾款產品銷量都不錯。尤其是一款適合老年人和白領的護腰帶,銷量很快破2000條。

“不管是雨鞋還是個護產品,我們的SKU(庫存量單位)都不多,算起來都是10個左右,但是每個銷量都很好。在亞馬遜上,評價對產品的排名影響特別大,所以,我們專注上一些質量好的產品,以評價帶銷量,堅決不鋪貨。”

張超說,自己還太年輕,現在是摸著石頭過河,對於未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慢慢來。但是,跨境是一條可以趟出來的路。一開始自己一個人趟,現在是5個人。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人跟自己並肩前進。

釋放價值瞭解商機學習創業可以關注創業佈道者公眾號:“鬼道法則”領取82個小本創業秘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