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營養學納入醫學教育,迫在眉睫

原創 熱心腸小夥伴們 熱心腸研究院 2019-09-29


將營養學納入醫學教育,迫在眉睫

Lancet子刊:應將營養納入醫學教育(綜述)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IF:N/A]

① 檢索關於醫學生的營養知識,技能和信心的文章,瞭解醫學生營養教育情況;② 納入66項研究,全文分析其中24項,來自美國(n=11)、歐洲(n=4)、中東(n=1)、非洲(n=1)和澳大利亞(n=7)的16項定量研究、3項定性研究和5項課程倡議符合納入標準;③ 研究發現,無論醫學教育的國家、環境或年限如何,營養均未被充分納入到醫學教育中;④ 營養教育的缺失影響了醫學生將營養納入病人護理的知識、技能及信心;⑤ 課程倡議可對此產生適度積極影響。

Nutrition in medical educ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09-01, doi: 10.1016/S2542-5196(19)30171-8

【主編評語】許多國家都建議醫生向患者提供營養護理,以提高他們的膳食行為。近期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發表的一項系統綜述,分析了各個國家醫學教育中的營養納入情況。該研究發現不管是哪個國家,營養均未被完全納入到醫學教育中。作者指出,應強制將營養教育作為醫學訓練的一部分,以全方位提高二十一世紀未來醫生的知識和技能。(@flying dutchman)

植物性膳食利於機體健康,或可影響腦功能(綜述)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IF:5.182]

① 植物性膳食具有自己的營養素結構特點:如富含纖維素、類胡蘿蔔素等,但缺少維生素B12等;② 植物性膳食可以降低體重、改善體內代謝,其背後的機理可能涉及多種作用途徑:血糖的良好控制、較低的炎症反應、以及膳食或腸道活動帶來的神經遞質代謝的改善;③ 膳食是維持菌群多樣性的保證,膳食和機體的認知行為通過菌群-腸-腦軸聯繫起來;④ 膳食可能影響機體腦功能,但是機制並不清楚;⑤ 植物性膳食對腦健康以及認知功能的影響需要被進一步研究。

The effects of plant-based diets on the body and the brain: a systematic review09-12, doi: 10.1038/s41398-019-0552-0

【主編評語】本文系統性的綜述了植物性膳食對體重、機體代謝以及認知功能的影響。大部分的研究結果表明植物性膳食可降低體重,改善機體代謝,但是其對腦與認知功能的影響機制尚不明確。(@郭兵兵)

海藻攝入或可降低缺血性心臟病風險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本研究共有40707名男性和45406名女性(40-69歲)參與,經過近150萬人次的回訪,共確診4777例中風和1204例局部缺血性心臟病案例;② 與不吃海藻的志願者群體做比較,幾乎每日攝入海藻的男性群體中,其患局部缺血性心臟病和總心血管疾病風險率分別為0.76和0.88;而在女性群體中,這種負相關的風險率分別為0.56和0.89;③ 不論男性還是女性人群,海藻攝入與中風相關症狀無顯著相關關係;④ 海藻攝入與局部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呈負相關關係。

Seaweed intake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Japan Public Health Center–based Prospective (JPHC) Study09-13, doi: 10.1093/ajcn/nqz231

【主編評語】日本公共健康中心歷時十餘年的前瞻性研究。經過近150萬人次的回訪發現,海藻攝入與中風無顯著相關關係,但與局部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呈明顯負相關關係。(@郭兵兵)

多飲咖啡或能預防膽結石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IF:6.051]

① 對104493名志願者進行為期8年的觀測分析,發現每日攝入6杯以上咖啡比未攝入咖啡的參與者的膽結石(GSD)風險降低了23%;② 每日咖啡因的攝入量隨咖啡攝入相關基因的數量逐漸增加 ,與不攜帶咖啡攝入基因的志願者相比,含有4個此基因的志願者咖啡的攝入量最高增加了41%,相應的GSD降低19%;③ GSD與每天多喝一杯咖啡的估計觀測優勢比為0.97,等同於風險降低3%,相應的基因優勢比為0.89,等於風險降低11%;④ 多飲咖啡或有助於預防膽結石。

Coffee intake protects against symptomatic gallstone diseas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09-04, doi: 10.1111/joim.12970

【主編評語】本研究從三個方面進行:首先是咖啡攝入與膽結石症狀的關係,其次是咖啡攝入基因在此過程中的作用,最後探究了此等位基因的存在是否與膽結石症狀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咖啡攝入或可預防膽結石。(@郭兵兵)

維生素D不能改善糖尿病前期病人的胰島素抵抗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66名糖尿病前期病人,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每天補充3000 IU的維生素D3,另一組服用安慰劑,為期26周;② 64名志願者完成試驗,干預後,血清25羥維生素D在干預組增加70.5 nmol/L,在對照組增加5.3 nmol/L,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顯著性;③ 干預後,各胰島素抵抗指標(全身、外圍和肝臟)在兩組間沒有統計學差異;④ 關於血糖控制和β細胞功能的各項指標,在兩組間也沒有統計學差異。

Effect of vitamin D3 supplementation 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β-cell function in prediabetes: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09-26, doi: 10.1093/ajcn/nqz171

【主編評語】觀察性研究指出,較低的血清25羥維生素D與2型糖尿病的發展相關,但缺乏高質量的試驗證據。近期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發表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對糖尿病前期病人進行維生素D3補充干預,探究維生素D3對胰島素抵抗的影響。該試驗發現,補充維生素D3對糖尿病前期病人的胰島素抵抗和β細胞功能沒有影響。(@flying dutchman)

Nature Reviews:食物-菌群相互作用及個性化營養(綜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34.648]

① 飲食模式、季節變化、晝夜節律和間歇性禁食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和功能;② 菌群影響宿主生理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或吸收、合成生物活性物質、調節機體免疫和代謝等;③ 個體間菌群組成不同,飲食引起的代謝變化因人而異,產生的代謝物會產生積極或消極作用,提供有益菌代謝物前體化合物可用於個性化飲食設計;④ 對臨床指標、微生物組成、疾病相關基因、個體目標及生活方式等的機器學習,或可用於制定個性化飲食。

Diet–microbiota interactions and personalized nutrition09-20, doi: 10.1038/s41579-019-0256-8

【主編評語】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近期發表了由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Eran Elinav主筆的文章,系統性的綜述了食物與菌群的相互作用關係,並以此為基礎,提出個性化營養所涉及的相關因素,以及實現個性化營養還面臨的相關問題。(@郭兵兵)

多酚類物質調節腸道菌群抵禦代謝性疾病(綜述)

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IF:8.519]

① 多酚類物質是水果和蔬菜中天然存在的大分子物質,在小腸不易被吸收,超過90%到達結腸供微生物轉化利用,為宿主健康發揮有益作用;② 多酚類物質對腸道菌群的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促進(比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和艾克曼菌等)或者抑制(比如普雷沃氏菌,擬桿菌和梭菌等)細菌生長,並增加短鏈脂肪酸的合成;③ 腸道中有益菌數量增加能促進多糖降解,增強腸道屏障功能,減少炎症和胰島素耐受,這對於進一步減少代謝疾病及其併發症至關重要。

Dietary polyphenols to combat the metabolic diseases via altering gut microbiota09-10, doi: 10.1016/j.tifs.2019.09.005

【主編評語】國內團隊發表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的綜述性文章。本文系統性綜述了多酚類物質與腸道菌群的相互作用,以及這種相互作用帶來的對代謝性疾病的防治作用,為功能性食品與菌群結合研究提供相應觀點與思路。(@郭兵兵)

蘑菇多糖+絞股藍皂苷,抑制小鼠結直腸癌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IF:5.574]

① ApcMin/+小鼠隨機分四組:對照、蘑菇多糖(GLP)、絞股藍皂苷(GpS)、GLP+GpS,干預8周;② GLP+GpS可顯著改善小鼠的腸道炎症,並減少結腸息肉、促進M1巨噬細胞轉化成M2型、正向逆轉E-鈣粘素/N-鈣粘素比值、下調致癌信號分子;③ 並可改變小鼠的腸道菌群組成:增加產短鏈脂肪酸細菌、減少硫酸鹽還原細菌;④ GLP+GpS組小鼠的G偶聯蛋白受體被顯著激活,伴隨著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抗癌腸道激素yy肽及PPAPγ表達的顯著增加。

Mushroom polysaccharides and jiaogulan saponins exert cancer preventive effects by shaping the gut microbiota and microenvironment in ApcMin/+ mice09-06, doi: 10.1016/j.phrs.2019.104448

【主編評語】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餵食蘑菇多糖與絞股藍皂苷,可改善ApcMin/+小鼠模型的腸道菌群,並抑制腸道炎症及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沈志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